高维东
摘 要:与其他路面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更便于后期养护。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高。在掌握施工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强施工质量和技术控制,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实施的有效性,实现优质市政道路工程。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运输和公路建设行业的积极发展促使了沥青路面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广泛使用,为社会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实际利益,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阶段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现代化步伐相应加快,当前日常生产过程中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交通拥堵,这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1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当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路面会在车辆长期重压下出现受力不匀的情况,这就会导致路面出现车辙痕迹,当路面出现车辙痕迹后,会严重影响路面行车安全。当车辙痕迹出现后,相关人员未能及时对车辙痕迹进行处理,是降低市政路面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沥青混凝土道路在夏季更容易出现车辙、裂痕,这是由于气温升高导致沥青变软,随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的压力下出现车辙、裂缝,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给市政道路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现状概述
路面位于城市道路组件的顶部,与过往车辆直接接触,因此,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确保道路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为了使车辆平稳安全地通过,施工人员必须调整路面结构,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强度、抗压性和抗震性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这样可以减少下沉、开裂和其他的可能性。当今大多数城市道路都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合理应用相关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以及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用寿命也将得到延长。
通过分析渗透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渗透性沥青混凝土本身比传统沥青混凝土更具有防滑性,可以及时地实现路面透水和排水,并减少水膜。汽车行驶时会产生很多噪音,使用渗透性沥青混凝土后,材料缝隙可为轮胎下方的充气和压缩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降低空气阻力,降低噪音并更好地保护轮胎。另外,使用渗透性沥青混凝土具有高温稳定性,且内部聚集体较大,可提高承载能力,降低高温影响。因此,渗透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城市道路上的应用具有很多优点,总体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3.1材料控制
首先,材料的选择。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其次,要严格把控材料混合各项步骤,在混凝土、沥青混合阶段,施工方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因为混合材料的质量和材料混合比例有直接的关系。在制备沥青混合材料的时候,施工方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道路施工因素,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以及催化剂,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安全。
为了有效保障施工材料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构建监督、反馈机制,从材料选择到使用,从道路施工到后期维护,都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各种错误的出现。同时,还应该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施工人员积极性,强化施工管理人员责任心,以此达到控制材料质量的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混合料的质量。
3.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环节
沥青混合料通常是在现场准备的,混合料的运输也会影响混合料的性能,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在开始运输混合料之前清洗混合料容器。选择平坦的路线,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不要突然制动或掉头,以防止混合物分离。此外,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在保温、防水和防止物料容器污染方面发挥良好作用,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下降幅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尽快使用沥青混合料。如果材料的温度低于150℃且高于125℃,则必须在存储或使用前对材料进行第二次加热。如果混合物的温度低于125℃,则应先测试沥青混合物。测试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性能,以避免由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不合格而对施工质量产生任何影响。
3.3施工期间路面质量把控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严格把控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质量,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定。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料,在进行铺路的时候对温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铺面过程中,最标准的温度应该控制在70℃左右。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外部环境变化、气温变化都会带动混合料温度发生变化,因此,施工方在铺面的时候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混合料温度。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也要保证材料温度,同时使用篷布对混合料实施覆盖,避免离析情况的出现,造成不必要的工程损失。
铺面之前,施工方要保证覆盖路面具备一定黏性,同时,还需要保证覆盖路面的干净、平整。在铺面过程中,施工方还要随时对铺面厚度进行检测,针对不平整铺面,施工方需要及时调整,确保铺面达到规定标准。混合料在进行炭步之后,还得经过反复压实,最终保证路面的平整性。
3.4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工作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作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压力、再压缩和最终压力,在每个阶段都可以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首先,初始压力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使混合物光滑和稳定,因此在此阶段压路机应缓慢、均匀和笔直地压实混合物温度应不低于120℃。其次,再压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因此在此步骤中,通常使用重型压路机,路线也均匀且笔直。在压实和再压缩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应低于90℃。最后的压实阶段是去除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轮痕,并且在此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应低于70℃。低温会影响路面的压实质量。此外,施工队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及时处理十字路口,以免对道路造成安全隐患。
3.5加强施工管理,明确工作职责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手段,明确工作职责。要结合实际合理使用沥青混合料,保证设备能够进行正常作业。施工期间,施工方需要严格管控施工现场,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对整体施工环节有清楚的了解。其次,外部监督人员要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一旦發现不合格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责令施工方整改。
3.6做好道路养护工作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后期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养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以及道路实际使用情况。通常情况下,施工方会安排专门的养护人员,通过塑料薄膜、土工布覆盖的方式,达到道路养护的目的。例如,在道路养护期间,养护人员每隔4个小时向道路洒水,避免道路干裂出现裂缝。
3.7施工质量检验
沥青混凝土路面各施工环节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可进行后续施工环节:(1)质量检查时,应进行施工过程分析,分析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2)施工质量检查时,相关人员应根据施工记录分析各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标准。(3)检查施工路面表面,判断表面是否存在不规则、裂缝等问题。(4)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检验时,应详细记录并保存各项质量检验参数,以备验收使用。
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同时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技术实施方面,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施工技术和团队建设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必须集中精力进行混合、运输和完成的初步准备,对于摊铺和其他操作,着重于压实及温度控制的设计和过程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施工质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进而取得卓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海.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9,45(3):134-135.
[2]刘昌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解析[J].低碳世界,2019(7):300-301.
[3]张云夫.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9(19):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