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新观察之杨文丰篇

2020-11-17 14:02刘军
广西文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蒲公英物种专辑

刘军

→ 刘 军 20世纪70年代生,笔名楚些。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散文批评家,现居开封。曾策划全国农民散文专辑、河南青年散文专辑、女性散文专辑、小众公号河南散文专辑等,曾任孙犁散文奖双年奖、何景明文学奖评委。

《道德经》第五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的自然观和天道观由此可见端倪。这里的“刍狗”,指用草扎成的狗,其功能则是用于祭祀,用后便弃之。学者高亨则进一步解释说:“刍,草也。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用来祭神,扎成后用匣子装着,用花布盖上。祭祀时,由祭者恭敬地把它摆在神前,祭完后,就扔掉,人们要用脚踩它,把它烧掉。”对于刍狗的认识虽然大体一致,但不同注家对这句话的理解却颇不一致。高亨认为老子用这个比喻,其意义是要说明人对于刍狗没有爱憎,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或被抛弃。学者李存山则认为,“以万物为刍狗”,则代表万物的生成死灭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就今天人们的认知而言,已不再将老子的這个判断视为贬义的内容,而是视为自然意志自在自为的本然属性。大自然既不偏爱也不偏废某个物种。物种的丰富和庞大与其繁殖方式、生长需求、生存能力相关,正像本期推出的作品曾引述的普林尼说过的话那样,自然中最渺小的事物最卓越。地球生命系统中看似卑微的物种,比如藻类、红树林、蒲公英等,它们的分布是全球性的,而看似威猛有力且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诸多动物,其分布则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猫科动物、犬科动物的分布皆是如此。造物主平衡能力的后面,隐藏着一套精密仪器的运行结构。时间愈晚近,人类对这一运行结构的复杂与精妙的认知就愈深入,这既是智慧的光芒所在,也可以视为大自然的觉醒能力和纠错能力。

本期散文新观察推出的《真实而迷幻的蒲公英》既有着浓郁的科普色彩,也有个人经验的切入。并在叙事聚焦上采取了间离的手法,作品前面,作家剥离了日常生活中的我与写作中的我,形成了“我”与“我”对话的叙述方式。这种自我分离与对话的方式,是在技巧层面推进肉体与精神的对话与弥合。作者杨文丰,是国内较早从事科普类、生态类散文写作的作家,气象学专业的学习背景,推动着他在写作伊始就注重科学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灌注。他的《病盆景》《雾霾批判书》等作品,在审美观照和现实关怀的基础上,皆融入了科学调查的严谨品质。众所周知,文学基于感性的表达,而生态则是理性的沉思,生态文学也好,生态散文也好,皆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因此,这一类型的文体对写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一篇作品中,杨文丰以变化的笔触,调动了议论、思辨、民间故事、日常观察等手段,写出了蒲公英在生存需求、种子传播、繁衍生殖方面的独特能力和品行。维特根斯坦说过,神奇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作为人类亲密邻居的蒲公英,虽然微小,却自有其神奇之处。以物观人,触发读者对所居之地、所见之物的沉思,这篇作品也兼有科普作品、生态散文的特色。

责任编辑 韦 露

猜你喜欢
蒲公英物种专辑
丽水发现新物种
蒲公英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黄子韬《The Road》
蒲公英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可以吃的蒲公英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