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远强 徐欣
摘要:中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现代体育文化冲击、文化自我衰退、缺少社会力量支持等问题,本文针对体育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提出了相应应对策略,为政府和社会加强体育传统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发展
引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为融入时代而不断变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体育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中经历冲击和碰撞,为了优秀体育传统文化在当代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提高大众对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的认识,重新审视中国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十分有必要。
一、中国体育传统文化相关概念辨析
(一)中国体育传统文化的定义
中国体育传统文化这一概念通常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述。王俊奇(2008)指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近现代民族所独有,反映且承载该民族共同文化的特殊体育文化[1]。倪依克(2004)则认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体育传统文化含义更为广阔,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特定群体的限定[2]。综合国内多数文献概念,本文中中国体育传统文化指中华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并传承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具有一定的体育内涵及外延[3]。
(二)传统体育与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界定
传统体育、民间体育和民俗体育是体育文化的分支,对三者进行界定有助于提高对中国体育传统文化的认识。王俊奇(2008)认为传统体育是指在历史实践活动中不断累积而形成的体育文化;民间体育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的非官方性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对比前两概念有所不同,它指的是一种与民间风俗相关、世代沿袭的体育文化形态[1]。对于三者间的关系,涂传飞(2007)研究认为传统体育包括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传统体育与非传统体育又构成了民间体育[4]。
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体育文化对体育传统文化的冲击
现代体育起源于18世纪,仇君(2013)指出它是以西方体育作为基础经过不断革新而形成[5]。Maguire(1999)认为现代体育的萌芽产生于英国,并通过全球化的浪潮传向世界[6]。由于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欧美文化中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深入其中,使得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成为现代体育文化的中流砥柱。中国体育传统文化多是以民俗娱乐性游戏为载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由于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且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竞技盛会。在现代体育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走向式微。现代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体育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自我衰退
中国体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体育文化,倪依克(2014)认为封建农耕文明孕育了民族体育传统文化[7]。其根植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随着历史的变迁它逐渐适应时代而留存,因而很多民间盛行的体育项目也随之改变。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体育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挑战,原因主要如下:文化生存环境方面,体育传统文化在当代失去了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传统观念[8]。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一旦文化脱离了孕育它的历史背景和观念便难以完整延续,对于体育傳统文化亦是如此。从文化创新与发展角度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仍然依靠沿袭旧制,未与时代紧密结合,使得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缺少活力[9]。除此之外,体育传统文化中也有部分旧时代因素,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因文化生存环境问题及自身缺乏创新而自我衰退。
(三)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缺少社会力量支持
文化传承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体育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便是缺少社会力量支持。传统体育在民间多以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朱亚娜(2016)认为传承人老龄化、青年人不愿学习及传统体育项目商业化加剧严重阻碍了文化传承[10]。从学校方面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以西方体育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导致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知之甚少[11]。高校虽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但教学内容结构单一,主要以武术为主,缺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学校体育教育对体育传统文化传播的总体效果欠佳[12]。康彪(2019)认为发展传统体育除了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外,国家政策的干预也尤为关键。我国法律法规在体育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存在内容不详尽、制度不明确等问题[13]。由于经济效益低,传统体育一直在公众视野中被边缘化,国家对于传统体育的资源配置严重不足[14]。
三、中国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应对策略
(一)扎根体育传统文化与实际结合
中国体育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要在当代社会传承体育传统文化,就应首先扎根体育传统文化之本,并主动与实际相结合。扎根文化之本是指深入发掘体育传统文化并以其为主体进行文化传播,与实际相结合则是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将我国现有的传统体育项目继承与发展。继承传统体育项目应摒弃舍近求远的继承观,而应从当下现存的龙舟、高脚马、抖空竹等项目出发与社会接轨[15]。
(二)从自身出发,积极与时代融合
传承文化需立足自身同时积极与时代融合。传承优秀体育传统文化要以自身为主体充分将他国先进体育文化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相融合。在文化交融中发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积极因素,剔除其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残留的文化劣根,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
(三)宏观层面促进体育传统文化传播
文化的传承除了给予其自由生长的生存环境外,国家在宏观层面的积极干预极为重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中所遇困境,笔者认为从商业开发、立法定制、学校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宏观干预。
宏观干预的具体措施:
(1)商业开发
体育产业作为国内新兴产业之一,在市场经济中拥有巨大发展空间[16]。从体育小镇在国内兴起给当地带来大量经济效益[17],到以体育旅游推动国民经济增长[18],无一不显示出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的经济潜力。推动传统体育文化商业化,国家应深入发掘其内部的商业价值并结合时代潮流发展,开展体育旅游、特色传统体育赛事等独具体育特色的项目弘扬传统体育文化。
(2)立法定制
对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而言,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法制建立应以保护现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挽救濒危项目并行[19]。同时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联系,明细相关法律准则并建立系统的法律法规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
(3)学校教育
要推动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传播,首先应对学校层级区别对待。对于中小学层级,政府应从体育课堂入手,因地制宜地加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课间操与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对于高校层级,应该考虑学校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加强院校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文化学习及推动高校体育课堂中传统体育项目多元化的传授等方式建立系统高校体育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提升高校学生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
结语
传承中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面对现代社会中他国体育文化冲击、文化的自我衰退和社会力量支持不足等问题。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从自身出发,主动适应时代潮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体育文化,以积极的方式看待继承与发展中的取舍。同时政府进行宏观干预,发掘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商业价值,通过制定系统法律法规及学校教育的作用来解决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中国体育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瑰宝,却因长期处于公众视野边缘化而不受重视,要解决传承中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继承与发展之路还需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陈红新等商榷[J].体育学刊,2008,15(09):101–104.
[2]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4–61
[3]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3):34–37.
[4]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8):24–31+51.
[5]仇军,刘侣岑.殊途同行:现代体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1–9.
[6]MaguireJ.GlobalSport:Identities,Societies,Civilizations[M].Oxford:Polity,1999.
[7]倪依克,胡小明.民族傳统体育的走向[J].体育科学,2014,34(12):3–7.
[8]曹乐意,史兵,史儒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环境适应研究——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考察[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03):67–72.
[9]张国栋,刘坚,李运,等.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01):4–7.
[10]朱亚娜.山西晋南民俗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11]刘坚,吕赟,徐长红.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J].体育与科学,2009,30(06):34–36.
[12]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3):113–117.
[13]康彪,刘金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46(10):67+61.
[14]赵然.现代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困境和出路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5]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24(01):65–67.
[16]周明华.市场经济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3,10(04):15–17.
[17]王强.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5):128–129.
[18]韩鲁安,崔继安,和平,韩丁.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02):42–44.
[19]武力.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J].体育风尚,2019(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