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0-11-17 02:19李秀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汉字传统语文

李秀娟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中形成了璀璨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在我国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影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语文课堂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教学素材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体系,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开阔文化视野、增强人文素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深挖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借助语文教材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呢?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文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美入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和品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深入了解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进汉字世界,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和美丽,感悟汉字之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今的宋体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加深对汉字历史的认识,增进对汉字的感情。还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会意字、形聲字、象形字的意义,如“男”表示“有力的耕田者”、“问”需要从“口”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他们的见识,让传统文化通过一个个汉字精灵走进学生心中。

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要重视书法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书写的机会越来也少,字体也越来越差,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语文成绩,还阻碍了传统文化传播。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两节课的时间用于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做到“横平竖直”,坐姿端正。“字如其人”,从字体中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此,“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应该成为教师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这样学生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写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熏陶。

二、通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精华,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起着引领作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经典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志未酬的遗憾,感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情怀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古诗词是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它用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感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用心诵读。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这一背景音乐,渲染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开始用抑扬顿挫的音调朗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莫知/我哀”。在初步感受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再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对应的图画,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对文字加以渲染和润色,赋予文字感情色彩和生命力。学生边看图画边读,最后通过诵读讨论,交流体会重章叠句的用法。这样,在朗读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提高了鉴赏能力,更好地体会到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了审美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朗读经典作品《弟子规》《少年中国说》《诗经》等,感受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学会求真、趋善、向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个人朗读、集体朗读、 表演朗读、配乐朗读等多形式朗读法,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消化,让传统文化逐渐浸润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

三、通过课外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启迪他们的智慧、滋润心灵,让他们从故事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且对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在故事中培养美好的品质。

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故事书,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或课余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将看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并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讲得好。讲完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故事中懂得哪些道理?促使学生认真阅读、仔细阅读,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防止只注重阅读的趣味性,而忽略其内涵。最后,组织学生“演一演”,将故事内容表演出来,在角色互换中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这一流程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通过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随之传入很多国外的文化,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文化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一段时间内,“过洋节”成为“时尚”,而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却鲜有人问津。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载体。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在春节,可以让学生剪窗花、写春联、贴春联,了解“过年”的意义;元宵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灯笼,猜谜语,体味“元宵节”的象征意义;重阳节让学生吟诵王维的诗,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品味它“登高避灾”的故事内涵;端午节听“屈原投江”的故事,感受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教师根据不同的节日展开不同的主题活动,如手抄报、朗诵、课外实践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特有的民俗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才意义深远。

五、通过班级文化渗透传统文化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力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心打造班级文化阵地。

如设立“读书角”“诗词长廊”,让经典文化分布在教室的每一块墙上、一个角落,让学生抬头就可以看见唐诗,低头就可以看见宋词,班级墙上还可以粘贴李白、杜甫等古代先哲们的画像,让学生所见之处皆是传统文化。长期浸润在班级文化的氛围里,学生的文化素养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总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文化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认识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适时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增长智慧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纯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校教育路径—浅谈小学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式》,《新教师》2019年第3期。

[2] 杨惠霞、信丽华《区域“经典诵读”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济宁市任城区为例》,《现代教育》2017年第1期。

[3] 王莉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传承和发展》,《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第12期。

[4] 肖寒雁《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赣州市小学为例》,《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汉字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