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莲
【导语】
如果扛着摄像机,拉长镜头,我们看到的就是全景;缩短镜头,我们看到的就是特写。只有将全景式镜头与特写式镜头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具体地展现事物的面貌。而将这种手法应用到写作中,就是我们所说的“点面结合”。
【深度剖析】
点面结合法,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所谓“点”,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概括描写。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可以运用点面结合法的几种情境:
一、点面结合写人物
他四肢结实,但并不粗大,个子很高,处处长得都很匀称,年纪看起来大约有二十六岁;他五官生得很端正,没有那种狰狞可怕的样子,脸上带着一种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又具有欧洲人的和蔼可亲;他的头发长而且黑;肤色不很黑,略带褐色,然而又不像巴西人、弗吉尼亚人和其他美洲土人那样褐黄难看,反倒是一种爽朗的橄榄色,叫人看起来很舒服;脸是圆圆的、胖胖的;鼻子很小,但又不像黑人那样扁;一张嘴的样子也很好,嘴唇很薄;牙齿生得很整齐,白得同象牙一样。
这是笛福《鲁滨孙漂流记》中对星期五的一段外貌描写。这段先从整体上写了星期五的身形特点,然后细致地描写了他的五官、头发、肤色、牙齿等特点,点面结合,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点面结合写场景
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餓,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这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一段。这段既写了天热时人力车夫们的整体状态,又用几个“有的”句式,细致地刻画了他们在如此天气下的多种行为,点面结合,再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们的苦难生活场景,使人如临其境。
三、点面结合写景物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这段以曲曲折折的荷塘为“面”,各具形态的荷叶、荷花为“点”,生动地描绘了荷塘美丽的景象。再如:
来到县里最有名的五莲山,只见山门一侧的石壁上刻着六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奇秀不减雁荡,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对它的赞美。山中奇石林立:天竺峰高耸入云,挺拔威武;一线天窄如一线,惊险神秘;翁负婆石惟妙惟肖,温馨动人,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段先概括地写了五莲山奇石林立的特点,然后分别对天竺峰、一线天、翁负婆石这三处山石的不同形态进行了描摹,将五莲山的这一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