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芦苇对砷的吸收作用

2020-11-17 11:57庞庆庄李纪伟甘晓洁郭楚楠魏超
新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芦苇清水灌溉

庞庆庄,李纪伟,甘晓洁,郭楚楠,魏超*

(1.海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000)

(2. 沈阳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必需元素如铜、镍等,也会从土壤中吸收非必需元素如镉、铅和砷等。当过量的铅、镉被植物吸收后,会在植物植株内进行积累和转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并且会进入到食物链,影响到人类健康。各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运移有很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策略也不一致,有的采用富集策略,也有的采用排斥策略。经过对各种植物分析比较,重金属的累积在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中也有较大的差别,研究表明芦苇富集镍的能力较强。吸收和转运能力不同影响植物植株内重金属的累积。铅、镉一般在植物根表皮、皮层中积累。在非致死浓度,极少量镉进入中柱组织。这些金属在内皮层的含量比相邻外皮层细胞的含量要低。绝大部分镉保留在根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镉对植物地上部分的影响。如大豆中98% 以上的镉保留在根中,而只有2% 的镉转运到地上部分。

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古代三氧化二砷被称为砒霜。砷与其化合物随着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的使用,越来越多地随着地表径流,出现在各个生态系统。砷是植物非必需的类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砷过量摄入不仅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毒害,而且在植物的可食部位累积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研究湿地植物芦苇对砷的吸收特征,可为生物措施净化污水提供指导和依据。

1 试验设计

本研究试验污水取自盘锦市某造纸厂排污口,废水的CODCr初始浓度为300 mg·L-1(C3),用清水分别稀释为CODCr浓度为175 mg·L-1(C2)和50 mg·L-1(C1)3 个浓度梯度进行造纸废水灌溉试验,清水对照(CK)。每组试验设3 组重复。根据《灌溉试验规范》植物生育阶段的划分标准,将芦苇的整个生长季分成发芽期、展叶期、快速. 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5 个生长期,对应的季节分别为5 月、6 月、8 月、9 月和10 月。以小试装置模拟天然湿地,用混凝土砌筑的12 个大小相同的试验池。每个试验池中的芦苇栽植的株距×行距为0.04 m×0.04 m,栽植数约为1 250 株。

2 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植株内砷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情况如图1 所示。清水灌溉组CK,芦苇茎、叶、穗、根中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56 mg·kg-1、0.306 mg·kg-1、0.191 mg·kg-1、0.404 mg·kg-1。在CODCr浓度为50 mg·L-1条件下,芦苇茎、叶、穗、根中砷含量随生长期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12 mg·kg-1、2.463 mg·kg-1、2.870 mg·kg-1、5.938 mg·kg-1。

芦苇茎、叶、穗、根中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22 mg·kg-1、1.334 mg·kg-1、2.095 mg·kg-1、3.216 mg·kg-1,分别是清水灌溉组CK 的4.56 倍、4.36 倍、10.97 倍和7.96 倍。在CODCr浓度为175 mg·L-1条件下,芦苇茎、叶、穗、根中的砷含量随生长期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033 mg·kg-1、3.795 mg·kg-1、4.700 mg·kg-1、11.557 mg·kg-1。

芦苇茎、叶、穗、根中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72 mg·kg-1、2.347 mg·kg-1、3.620 mg·kg-1、6.905 mg·kg-1。 在CODCr浓 度 为300 mg·L-1条 件 下, 芦 苇 茎、 叶、穗、根中的砷含量随生长期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02 mg·kg-1、6.423 mg·kg-1、9.020 mg·kg-1、16.524 mg·kg-1。

芦苇茎、叶、穗、根中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590 mg·kg-1、4.587 mg·kg-1、6.953 mg·kg-1、10.773 mg·kg-1,分别是清水灌溉组CK 的21.32 倍、14.99 倍、36.40 倍、26.67 倍。

综上,在不同CODCr浓度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随生长期,芦苇植株内各部分砷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经过造纸废水灌溉后,芦苇叶中砷含量最少,芦苇根中砷含量最多,穗、茎、根对砷的吸收能力强于芦苇叶,各部分对砷的吸收能力从大到小为:根>茎>穗>叶。芦苇地下部分的砷含量大于芦苇地上部分。造纸废水在土壤中沉积的砷大多数会吸附于芦苇的地下部分。而在清水灌溉条件下,芦苇各部分对砷的吸收能力从大到小为:根>茎>叶>穗,可能因为当芦苇植株内砷含量较多时,芦苇穗会吸收多余的砷,从而能减小砷对叶的毒害。

分析表明,芦苇地下部分的砷含量大于地上部分。有研究表明,植物对砷的吸收主要是在地下部分,再由地下部分转移到地上部分,芦苇植株内砷的运移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研究表明,芦苇植株各部位对铜的吸收规律为:根>穗>叶>茎;芦苇植株各部位对砷的吸收规律为:根>茎>穗>叶,芦苇叶中砷含量最少,芦苇根中砷含量最多,穗、茎、根对砷的吸收能力强于芦苇叶。

猜你喜欢
芦苇清水灌溉
战灭歼菌细
只为清水润万家
石磨豆腐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芦苇
清水一盏可供莲
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