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节性强。每年的中高考、考研前后,教育类新闻往往会刷屏全网。除此之外,每年固定的开学时段、五四青年节等也是教育类新闻报道的“基本盘”。
(二)专业性强。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教育类新闻要求记者对近些年的政策走向、家长需求、教学矛盾等教育现状有着清晰的认识。
(三)政策性强。作为重大民生类问题,每年国家都会出台很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解读一直是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重点。
(四)导向性强。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事关国家的未来。教育类新闻报道也因此一定要重视传播社会主流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
在4月14日研究生考试国家线公布之前,该条话题就以预热的方式登上新媒体平台微博的热搜,在国家线公布之后更是迅速登顶,可见时下教育类新闻的关注度。教育事关每个家庭,在新媒体时代之前就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提升了舆情的级别。依托新媒体平台从新闻的引爆、发酵到次生舆论的产生,教育“爆点”新闻可以成为席卷全网的热门话题。
(二)呈现方式多样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得新闻的呈现方式也不断变化。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手机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图片、新闻、视频相融合的新闻报道模式、依托于通信技术进步而兴起的短视频模式等等,新媒体时代新闻呈现的方式日趋多样,并且每过几年就会有新的流行。教育类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关注技术的走向,在原有传统媒体报道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新闻呈现的方式。
(三)报道深度的重要性增强
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报道的专业性和题材挖掘的深度性,对于教育类新闻来说尤其如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者”的门槛降到最低,人们迫切需求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类新闻报道。
(一)更新自我定位,转换报道样式
新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实现了向用户的转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尽快重新明确自身定位,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准。对于教育类新闻来说,可以“轻装”上阵,充分发挥教育口记者的优势,使得整个新闻报道的定位更加符合校园青春活跃的形象。所谓“轻装”,就是精简团队、设备与报到流程,借助于直播、短视频等时下流行的报道模式,以最少的团队人数深入教育一线报道,并且在第一时间生产出新闻。教育口记者就是传统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的最大优势,记者往往与学校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沟通之间不存在障碍。以记者为核心与学校之间进行对接,负责活动的策划和文案的撰写。从内容来说,要重视观点的传递;从拍摄上说要重视拍摄的画面表达,强调“平易近人”;从后期制作上来说要突出原生态与接地气,符合校园青春朝气的定位,更好地服务用户的需求。
(二)明确自身优势,强化报道深度
对于教育类新闻来说,很大意义上新闻本身是次要的,如何借助于新闻的解读,来给学生、家长、老师指明接下来教育、教学的方向,才是教育类新闻的重点。正如前文所述,有着专业团队加持的传统媒体相交于网络上的自媒体无疑有着更强的深度挖掘能力,通过在第一时间解读出新闻背后的信息或者拓宽新闻报道的视野,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坚持正确导向,传播主流价值
新形势下,报道的专业性要求下降、报道的流程不断缩短,而包含自媒体在内媒体的数量又呈几何式上升。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激烈的竞争中守住媒体工作者的底线,切不可为了制造出一个“爆款新闻”就将自身责任抛之脑后。一方面,学生作为教育类新闻的受众之一,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报道中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很多是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在报道新闻尤其是部分负面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要让学生成为网络暴力的对象。
新的时代有着新的要求,作为“跑教育口”的记者,我们不仅要懂新闻,更要懂教育,还要终身学习,不断革新观念认知,将原本的挑战转化为机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跨入媒体融合的大潮,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优质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