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发展“衍生”的技术成果,社交媒体已经深深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为数庞大的人群已经习惯于从各种社交媒体上获取最新资讯,而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常常被忽视。社交媒体信息获取的“低门槛”,使得信息“位势差”渐渐被磨平,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扁平化的时代。
各类社交媒体纷繁多样,竞争异常激烈。在“茫茫网海”中,社交媒体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呢?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生存之道是“内容为王”,内容的真实性是媒体的第一生命,而真实性来源于严格的内容生产把关机制。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之快让严格的内容生产把关机制成为奢侈,社交媒体的生存之道变成了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吸引流量”——要素流通能够产生收益,对社交媒体来说,“流量”就是收益。
既然社交媒体的制胜法宝是“流量”,那么内容的真实性往往就变得无足轻重,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越是虚假的、耸人听闻的内容,越是能吸引流量”的畸形现象。其原因在于,有的社交媒体为了迎合人们的猎奇和八卦心理,竭尽所能编造各类夸张离谱的消息;有的社交媒体甚至剑走偏锋,故意制造虚假信息,使其与在其他媒体的“打假”“纠偏”过程中获得更大范围的扩散,继而获得更多的流量。
媒体的重要职责在于揭示事物的真相,并借此发挥媒体“第四权力”的监督功能和协助社会实现公序良俗的整合功能,由此,媒体才能真正获得受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下社交媒体存在的以“获取流量”为主要目的的内容生产机制诱发的种种乱象亟须整顿。因此,一方面,管理者要正本清源,引导督促偏离正常轨道的社交媒体回归媒体的本色;另一方面,普通受众要对来自不良社交媒体的信息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甄别,比如对于某些不良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不如“微信、微信,微微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