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无不为之震惊。这是怎样的毅力,让一个多日没有进过一粒米的人,拖着疲惫的身体,顽强地与敌周旋战斗;这是怎样的信念,当面临背叛与包围,威逼和利诱,毫不畏惧,顽强抗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杨靖宇陷入绝境之时,有人曾向他劝降,但他说:“我有我的信念,我不能降。”时隔80年,这句话至今在天地间回响。它让人触到了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了不屈的民族英魂。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923年,考入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秘密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党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4月,杨靖宇参加并领导确山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暴动。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序幕。
1928年后,在河南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几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934年4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联合南满16个抗日武装部队,成立南满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当选总指挥。同年11月,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第一军成立后,杨靖宇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原则,领导部队挫败敌人的秋季“讨伐”,迅速扩大游击区。
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6月,抗日联军第一、二军合编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率部长期转战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组织部队在南满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全国抗战。
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一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二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
1939年冬,日伪军对第一路军进行全面包围和封锁,形势进一步恶化。杨靖宇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直属部队转战于蒙江县一带。杨靖宇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在弹尽粮绝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为纪念杨靖宇,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对话杨靖宇之孙马继民
Q:提起抗日名将杨靖宇,人们脑海里呈现的就是一身正气、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因革命工作需要,他舍下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妻子,前往东北,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在您的印象中,祖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A:在我们家人心中,祖父首先是大家的,是全国人民的,其次才是我们家人的。他首先是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其次才是我们血脉相承的祖父。祖父呈现给我们的都是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坚贞不移、威武不屈,这些感觉又遥远又陌生,既温暖又亲切。虽然我们没有一天亲人团圆、子孙绕膝的日子,可毕竟身体里流淌着祖父的血液,这份亲情非常强烈。这样一个为民族、为国家奋斗一生的祖父,让我们自豪。
他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为母亲尽孝;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照顾妻子;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抚养子女;更别提尽到祖父的责任,呵护孙儿。虽然我们内心也极度地渴望能有一个慈祥的祖父来陪伴我们的童年。可他仍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祖父。因为他是为了全国的父母能过上好日子,全国的妻子不受欺凌,全国的孩子能幸福成长。
这是一个被敌人割去头颅的祖父,是一个被敌人剖开腹部的祖父,是一个临死前都没吃到一顿饱饭的祖父,一个冰天雪地里连一双温暖的棉鞋都没有的祖父,作为孙子,想起这些我们都会很难过,可这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让我们这些子子孙孙拥有了可以骄傲一生的精神传承。
Q:作为抗日英雄的后代,您能谈谈祖父的英勇事迹对您及家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A:很多研究抗联的专家都说杨靖宇将军是完美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革命,我们从小就崇拜祖父。祖父的故事听得越多,对祖父的敬重也就越多,这种影响像血液一样,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灵魂。
我们的母亲也从小就教育我们,祖父是祖父,我们是我们。我们可以从祖父的身上传承精神力量,但绝不可以利用祖父的影响为自己谋取私利。我的哥哥姐姐包括我自己,都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地工作,清白地做人。在早期很多同事都不知道我有这样一个英雄的祖父,我们没有躺在祖父的功劳簿上享受,从来没有向党和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我们的家风就是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在母亲的教导下,我们一家人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给祖父抹黑。我们家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首届文明家庭”等各种荣誉称号。在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告慰祖父,我们没给他丢脸,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可我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
Q:历史已经远去,但英雄从未走远。在今天,您离开家乡,在祖父战斗牺牲的地方工作,现在还担任郑铁光辉门窗总厂党支部书记,请您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怎样秉承祖父遗志,开展党务工作的?
A:我是2005年被靖宇县政府聘为政府顾问的,来之前,全家特意开了一个家庭会,母亲说:如果是商业行为,为个人谋福利,就是给你爷爷抹黑,决不能去。如果是为他当年战斗、牺牲的地方的群众谋福利,作为后人应尽这份力。来到靖宇县后,我自觉自己的担子很重,这是个以祖父名字命名的城市,他们是在用一个城市的名字来纪念一个英雄,受万民世代景仰,他们觉得因为英雄而让这个城市美名远扬,其实这更是对祖父最高的人生褒奖。我感受到这城市每个人对我的热情,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也都感到亲切。每年的2月份、9月份,我都会回到靖宇县,参加靖宇的各种纪念活动,我和大家一道,积极推进抗联文化及杨靖宇精神“三传七进”宣讲活动。“三传”即:传承、传播、传续抗联文化。“七进”即:抗联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努力让更多人认识抗联、感受抗联精神。在这个过程里,我感觉自己和祖父贴得越来越近,祖父没完成的事业,我作为他的孙子继续完成。祖父虽然没留下任何遗言,可我相信,祖父已经没有了遗憾,因为今天这和平安宁的盛世,已如他心中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