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语言素养,就是多种因素在个体学习、创造与发展中的综合体现,包括认知、情感和操作等,主要载体就在于语言文字。语言是人际交往中极其重要的传播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以及消除传播隔阂的主要工具。除了其表情达意的基本功能之外,还需重视语言的规范和运用能力。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伴随性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重塑着人们的传播活动。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新生代力量,因其自身具备的特征,导致他们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因此,当下的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新兴词汇的大量出现,大学生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模糊网络用语和规范用语间的界限,或者因为自身对规范用语的认知不足,缺乏应有的语言文字应用态度,导致其自身语言素养的缺失等。此类现象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素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语言素养研究,笔者结合了问卷调查法,以听、说、读、写以及信息接收方式这五个层面为主要问卷内容。问卷共设置15道题目,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矩阵单选题。调查对象为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在读本科生,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加全面,本次调查范围共涉及新闻学、广告学、汉语言学、学前教育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五个文科专业。问卷发放方式为建立QQ群,进行网络发放。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191份。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笔者整理出以下数据。在倾听方面,17.1%的学生在交流时需要听两次及以上对方的话,才能明白谈话的主要内容;41.7%的学生更倾向于倾听浅显易懂的表述。在阅读方面,相较于纸质的经典书籍,51.2%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应用、小说应用等)进行阅读;23.8%的学生平时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无法一遍就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口语表达方面,只有9.3%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辩论、演讲等语言类比赛;56.1%的学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6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32.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进行人际传播活动时会出现用词不当、说话没有条理等表达问题。在写作方面,只有7.9%的学生有写作习惯;14.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写作时存在语法错误的现象;19.6%的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会出现文字口语化的现象;12.3%的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写错汉字或者忘记某些字该如何书写。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态度进行了调查,有21.6%的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会使用到网络用语;10.7%的学生认为语言只需要表明语意,不需要在意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规范;14.9%的学生认为网络词汇对语言素养的缺失影响不大。71.2%的学生认为大学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部分大学生的语言素养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存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对语言文字应用的认知不足等问题。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课程的整合和改革是一个重要途径,要挖掘课程的内在价值,为语言素养培养提供一个优良载体。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各大高校纷纷在通识课里开设了与语言相关的课程,例如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普通话训练等。开办这些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在施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作为大学当中的公共课,教学体系固化、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成了当代大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固有成见,这也导致学生无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此类课程的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跃迁而非认知跃迁。但是部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无法让学生得到系统性的实训,这也让实际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产生偏差。第三,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授课方式注重线下课堂教学,忽视线上训练教学。因此不能很好地监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课程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实训课程,其中包括了语料积累、复述训练、逻辑思维训练、形象思维训练、想象力训练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功能和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运用线上功能让学生进行训练展示,通过“伴随式”训练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因此,只有结合新媒体,推行“线上+线下”的语言表达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系统性训练,并且搭配严格的教学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打好基础。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各式各样极具网络化表征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导致许多大学生只重视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功能,从而忽视了规范使用语言的重要性。语言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语言素养,除了考虑客观环境的影响之外,还需要重视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端正态度,对语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新媒体素养。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更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大学生对自身语言素养的认知。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大学生重视提升语言素养的重要性。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学生阐明良好的语言素养对他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思辨能力。在宣传的过程中,强调新媒体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将语言素养与其未来发展和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新媒体素养的认知以及提高他们对语言素养培养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端正当代大学生的语言应用态度。
新媒体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信息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语言素养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语言文化素养的教育是关键。笔者在经过相关调查后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确面临着语言素养缺失问题。各高校需要尽其所能,结合新媒体优势,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的语言实训类课程。在思想宣传上通过讲座等形式积极宣扬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引导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大学生的语言应用态度。高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只有积极探索,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