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公众关系互动研究

2020-11-17 12:20◎孙
新闻前哨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危机公众

◎孙 林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定义

危机(crisis)一词最初来源于医学概念,指的是人濒临死亡时的状态。在众多对危机现代内涵的理解中,危机管理学者斯格(seeger,1998)的定义最为简洁,他认为,危机是一种能够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威胁的、特殊的、不可预测的、非常规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

结合这一定义,笔者认为,除了具备大多数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外,公共危机事件还具有对公共利益影响范围更广、危害程度更深等特点。因此,公共危机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具有高度不确定的,可能对社会全局稳定和大多数公众共同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2020 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被定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 公共危机事件参与主体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 发展和终结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传播学和互联网技术介入后,这一动态过程在媒体和公众的充分参与下,更加显现其公共性特征,媒体和公众成为政府之外的两大参与主体。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 传统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相对单纯:公众希望从媒体得到想要的信息,并按照这些信息安排自身的行动, 媒体——公众关系呈现出从媒体到公众“传播→接收”的单线格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既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新媒体平台为公众赋予的动能,使得公众能够参与到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 成为信息源或对传播渠道施压, 从而导致公共危机事件传播可能呈现出“公众→媒体→公众”的动态交互格局。

三、 媒体、公众关系互动

1986 年,管理学者史蒂文·芬克出版了《危机管理:对付突发事件的计划》 一书, 首次提出了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 芬克借用医学术语, 将危机的生命周期分为潜伏期(Prodromal)、爆 发期(Breakout)、延 续 期(Chronic)、解 决 期(Resolution)四个阶段。 本文借助这一分类,讨论公共危机事件不同阶段内媒体和公众的互动关系。

1、潜伏期:公众借助新媒体完成议程设置

由于公共危机事件涉及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和关切,在危机潜伏期, 尽管公众对危机可能带来的伤害暂无准确判断, 但潜在的威胁引发的紧张情绪足以驱动公众通过不同方式主动参与到危机事件中。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提供的平台, 为公众提供了议程设置这一传统媒体具有的特殊优势。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联合发布 《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公众掌握情况调查报告》,公众获取疫情相关信息的渠道既包括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也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形式。 通过新媒体了解冠状病毒肺炎的人超过了调查人口的一半以上, 其中占比为微信71.13%,微博57.74%,网站54.8%,新媒体为其主要信息获取途径。公众通过互联网提出疑问,成为公共危机事件潜伏阶段推动事件发展的最初推动者之一。

2、爆发期:公众和媒体建立双向互动关系格局

尽管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已被公众充分认识到, 但有关危机的进一步深入认识仍滞后于公众迫切的信息需求。安全焦虑和恐慌促使公众在互联网中通过个体努力寻找、散播或借用新媒体平台转发大量不实信息, 扰乱危机中的社会舆论秩序;同时,公共危机事件处置过程中显现的社会问题通过媒体的曝光也更加容易挑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例如,在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有效预防成为公众首要关切。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75%的酒精能够杀灭病毒,建议公众定期消毒。这一说法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逐渐演变成“饮酒可以消灭病毒”的谬误。此外,“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板蓝根+熏醋预防新型肺炎”“吸烟预防病毒感染”“吃抗生素预防病毒感染”等众多版本的误传和谣言在微博、微信、网络上传播,引发抢购板蓝根、双黄连等一系列风波。在这一时期,关于公共危机事件的谣言、 误传等均体现了公众在公共危机事件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和知识弱势,其信息和知识需求亟待满足。 一方面,来自公众的信息和知识需求持续催促和推动媒体响应其关切;另一方面,媒体通过澄清谬误、发挥监督职能等方式,承担起指导公众行为、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公众和媒体呈现双向互动的关系格局。

3、延续期和解决期:公众与媒体建立良性互信

随着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认识进一步得到理论和技术层面的支撑,权威媒体持续发声。公众的信息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安全焦虑和恐慌逐渐缓解。 同时,通过充分挖掘事件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典型榜样、暖心故事,弘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 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共克时艰的良好舆论氛围。 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社会各条战线各司其职,展现出的强大合力。

在这两个阶段, 传统媒体凭借信息优势, 通过政策宣发、专家解读、权威信息发布及榜样宣教等方式,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理性、客观,弘扬正能量;同时,新媒体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再传播,获得一定的关注度。在媒体引导和社会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公众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与媒体合作,共同进行社会监督,成为公共危机事件的正向推动者。 公众——媒体关系呈现出以“媒体→公众”的单向传播为主,公众接收媒体信息并指导个人行为,媒体与公众建立良性互信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危机事件的不同阶段,媒体和公众两大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平台和渠道, 但同时也成为大量不实信息、谣言滋生的沃土,公众的信息和知识需求、媒体的社会职能等均推动媒体逐渐占据信息高地,回归引导社会舆论的位置。 媒体与公众关系经历了公共危机事件潜伏期时的公众设置议程、爆发期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延续期和解决期的良性互信三种关系状态。最后,值得注意的是,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不同阶段发挥的角色有所差别,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危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危机”中的自信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