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超
20 世纪末以来, 随着市场化和城镇化等进一步发展,民众利益日益多元化,立足于民众角度,尊重民众话语权,关注民众生活, 反映民众心声的城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南京零距离》、《都市现场》等迅速崛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当地区域的全体民众为受众, 关注当地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 经济生活发展趋势以及对本地影响重大的当地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核心的新闻方式。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种新的话语形态——“民众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重大特点,使民众的话语权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利用,实现了话语权的由官方转为普通民众,社会性为民生新闻的本质属性,时新性、接近性等是民生新闻的内在特质,是民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一种积极倡导聚焦民生热点,关注民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新闻栏目。 民生新闻出现是电视新闻的改革的重要成果。
一段时间以来, 一些地方电视台重磅推出多类型民生新闻电视节目,这样就出现了同时竞争、同质化竞争突出。如在武汉地区,省级电视台中的《经视直播》、市级电视台中的《生活全报道》、《天天好生活》等民生新闻节目有十几档之多。 与此同时民生新闻节目的时长也逐渐增加,而民生新闻的质量并未因为时间的增加而改善。部分长期陷入收视低迷的民生类节目为了生存越来越肆无忌惮地将各种低俗或毫无报道价值的内容搬上荧幕以满足部分观众窥视他人隐私寻求感官刺激的需求。更有甚者直接杜撰虚假新闻来博取眼球,误导观众,例如“北京纸包子”事件便是一个典型。
新媒体的出现将媒体界的竞争格局打乱, 受众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播客等新媒体获取信息。 任何新的消息在网络传播中具有速度快、 信息量大、 接收方式多样的优势,受众在网络上可以很快地接收到这些信息,网络较传统媒体所表现出的优势让受众感到新鲜,而且,在新媒体被大众所接受后,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在微博、社区论坛、微信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进行信息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消息的传播者, 同时都可以成为消息的接受者,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让受众感到别样新奇,也让更多的受众将注意力转向网络, 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乃至城市电视台提出新的挑战。
十七大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权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民主意识和人本思想”理念的良好体现、民众有通过媒体获得知情权以及充分表达自己态度、看法和主张的权利。 我国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而平民受众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新闻媒体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力度, 使民众的困难在媒体的帮助下能得到重视,为困难的解决提供舆论支持。 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作为一座桥梁一个话语平台,要关注民众身边的变动,聚焦民众身边的热点、难点、痛点,使民众有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公共平台,实现话语权的重心下移,从政府手中、官员手中逐渐向广大民众转变,使得广大民众的意愿成为政府职能实现的内涵, 有利于最大化的实现广大民众的诉求。
民生新闻需要拓展内容追求贴近性,在社会新闻、生活资讯方面始终以人民的意愿为核心,以维护社会良好环境,弘扬社会正气和公平精神, 灾难报道和轶事趣闻方面同样也能坚持。通过真实的镜头,报道者的言说,专家的评论,使电视栏目达到以人为本,引领百姓价值观的目的,更好的走进民众生活,贴近民众,进一步扩大其话语权和影响力,进而其受众面也得到扩大, 民生新闻栏目要积极承担媒体社会责任,向公众呈现新闻事件、描述各项冲突,以及向公众解释为什么和哪里值得关注,从而为公众提供各种建议、方向引导和切实的帮助,倡导一种社会和谐观念、社会健康秩序、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崇高风尚,从而有力推动全民共建社会规范体系。
城市电视台改革只有与网络及新媒体融合才能保持与世界电视同步发展。 内容创新与技术融合是城市电视台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城市电视台要加快做好媒介融合,通过观众的用户化、节目的商品化,加速适应从电视机到多屏化的转变。同时,城市电视台可尝试与兄弟台进行合作,整合“外力” 建立新闻及经营共享平台,将自身有特色的内容转化为实用效益, 如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中心建设的日播新闻栏目 《中国城市报道》,免费提供给各成员台播出,为各成员电视台丰富自身节目内容、扩大节目来源、降低节目采编成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成为城市电视台抱团取暖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