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生态下场景直播的应用及特点

2020-11-17 12:20黄洁如
新闻前哨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冠受众疫情

◎黄洁如

一、事情进展之慢直播

慢直播并非新鲜事物, 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这种直播形态,挪威、瑞典还有电视台制作过这一形式的电视节目,直播柴火燃烧,以及火车行进的全部旅程。但在这次疫情期间,“慢直播”突然在国内红火起来,备受关注。 1 月23 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参照北京17 年前小汤山非典医院的模式,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1 月27 日,央视频开通“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造过程的“慢直播”,每个医院有近景、全景两个镜头,共四个机位,24 小时不间断地将建造过程直接呈现给用户。 2 月2 日,央视频又增加了两个机位,其中包括一个VR 全景直播机位, 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现施工现场。开通后每天有近五千万网友围观直播造医院。到2月9 日,更创造了单日约1 亿多人在线观看的在线峰值。其后的3 月13 日,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首创AI 移动慢直播报道武汉东湖樱花,播出仅一天,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微博的浏览量就超过一千万,点赞量超过27 万。

“慢直播”看似“平淡”,却带来了内容的无限衍生,用户在平台上快速反馈, 直接交流。 他们给四处忙碌的机器起名,有被称为“叉酱”的叉车,被称为“多尔衮”的压路机,就连路边的三株桂花树,也获网友脑洞大开的命名,被叫作“吴三桂”。与此同时,网友还在微博上成立粉丝后援团并自发设计漫画、表情包等,新浪微博借着这个热度,给挖掘机天团的成员建立了超话社区,并上线云监工分组,给他们充分互动的平台。直播窗口下,大家在评论区热闹地回复,表达着对这种直播形式的新奇感受,也表达着对战“疫”一线的关心与期盼。 此次“慢直播”的报道方式,也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新闻产品,让报道不再是媒体单一输出的独角戏,通过这种长时间的直播形式,受众直接成为了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这种良好的传播效果说明,慢直播适合长时间突发公共性事件的展示,如地震救援情况、火灾扑灭情况、传染病医院施工情况等,这些非一两个小时能直播完全程的新闻现场。

二、信息发布之发布会直播

新闻发布会是政府或某个社会组织举办的信息和新闻发布活动,直接向新闻界发布政府政策或组织信息,解释政府或组织的重大政策和事件。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1 月22日至5 月22 日,湖北总共召开100 场新闻发布会,每场发布会都通过视频直播在各平台实时播出。

新闻发布会在往常通常会以图文、 文字以及短视频等形式,在会议结束后进行报道。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开、透明、及时的发布信息是重中之重,选择实时进行视频直播更显真实可靠。 同时,新闻发布会中的记者提问,也是灾难发生时百姓最关心的地方。疫情期间以大量的发布会,回应当天的最热点的问题,能更加及时地满足公众知情权,为政府与大众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大量的信息轰炸中,媒体需将直播重点提炼。 可以通过画外音解说,或者搭配二次编辑,以便受众更加精准的接收信息。

三、现场新闻之采访直播

采访直播是指在新闻现场把记者报道、 采访的相关内容,直接转换为同步画面的即时播出的形式。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北日报在援鄂医务工作者即将离汉返乡时,做了《送别援鄂医疗队》系列直播。 医务工作者在武汉的最后一餐,与战友的拥抱离别,含泪感谢市民对他们的关心,隔着车窗拍摄曾经奋战的城市……10 场直播中,每一幕都是记者跟随医疗队的脚步现场进行采访直播。

在灾难报道中, 身处屏幕前的受众无法到达的就是事件现场。记者作为一个媒介,现场采访医务工作者看到他们情难自禁地落泪,这样真实的反应实时呈现在受众面前,不需要再去用过多的语言烘托氛围,就已经非常打动人了。

让记者的报道过程就是播出过程, 采访直播不仅进行了新闻挖掘, 同时还以第一视角第一时间的带领受众来到现场。在所有采访形式中,没有任何一种比采访直播更加及时。同时,在现场采访直播中,记者需要提前了解侧重点。以专业新闻人的角度把握好度, 区别日常文字采访或录制采访, 直播采访要有准备的将重点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出来,让每一个采访问题都能自成新闻点。

通过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观察, 我们可以了解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 慢直播通过时间增加受众参与比“例”, 让受众关注度提高。 发布会直播需增加信息发布“量”,达到救助过程公开透明。采访直播的传播者要在现场“及”时传送,让受众虽身处家中却能感同身受随记者第一时间看到新闻现场。

猜你喜欢
新冠受众疫情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