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朝难处走”,只因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正所谓越是艰险越向前。
中华民族向来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始终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人品》中有名句:“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可以说,“难”是检验担当作为的一块试金石。困难好比一块奇妙的石头,如果遇难绕道而行,它就是“绊脚石”;如果遇难攻坚克难,它就是“垫脚石”。畏难不知难,临难而退,难者更难;知难不避难,迎难而上,难也不难。是知难而进,还是畏葸不前,最能体现境界,最能看出担当。“难”是催人成长的一个练兵场。难干的事最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锤炼一个人的意志。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意志。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在复杂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才会少一分慌乱;遇见重大难题,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才会多一分从容。只有经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淬火锻压,方有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坚忍不拔。“难”是走向成功必须越过的一道坎,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成功的道路没有一条是平坦的,充满荆棘是常态,总有这样那样的挑战。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干部的成长过程,不经历几次风吹浪打,不接几块“烫手山芋”,不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是很难练就攻坚克难的本领的。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我们要明白“越是难干越是难得”的道理。
面对艰难险阻,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破茧而出,唯有克难奋进才能拨云见日,唯有攻坚克难才能成就大业。勇朝难处走,敢于亮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硬作风,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才能夺取胜利。
朝难处走就要事不避难。矛盾无处不在,困难无时不有。如果对一些棘手的问题、难解的疙瘩“怕”字当头,遇到矛盾就绕开,见到风浪就退避,那难题会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为官避事平生耻,一勤天下无难事。”我们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必须直面问题矛盾,就是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啃硬骨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始终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挖掘难题的根源,寻找破题的对策。
朝难处走就要迎难而上。事不避难更要攻坚克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我们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把难题当磨石、把难关当战场,以舍我其谁的气概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厉兵秣马战沙场,破难攻坚显身手,义无反顾地做行动者、奋斗者,不负初心使命,成就伟大事业的万千气象。
朝难处走更要化难为易。“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迎难而上更要巧妙地上,讲究方法、讲究技巧,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研究问题、破解难题。遇到难事难题,脑中一锅粥、手中一团麻是不行的,一味硬碰硬、针尖对麦芒也是行不通的。我们既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要有攻坚克难的智慧,学会“肢解难题”,通过抓具体抓深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最终破解难题、克难而胜。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咬定目标不动摇,坚定信心不懈怠,顺境乘势而上,逆境迎难而上,越过重重难关,自会看见最美的风景,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