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则
《龙沙纪略》为清代方式济撰。方式济,字屋源,号沃园,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舍人。因其父方登峄受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流放卜魁(今齐齐哈尔),方式济随父流寓于此。《龙沙纪略》便是他“久住于斯,又闲居多暇”在“游览询访”中,所写下的一部记载清初黑龙江地区的地方志著作。
全书一卷,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和屋宇等九门。
方隅门:记清初黑龙江政区的划分,建置沿革和当时黑龙江四境的情况及康熙帝部署攻打雅克萨城的史实等。
山川门:以川为主,山为附,而川又以黑龙江为主干,详载其南北两岸及其下游东西两岸众多水系的源头和流向等。
经制门:记边地官制、兵制、人口、武器、赋税、边防、贸易、外交等情况。
时令门:记黑龙江地区气候。
风俗门: 介绍当地的婚丧嫁娶、祀神仪式、节日喜庆等习俗。
饮食门:着重记述了当地所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耕作方法、日常食物的构成与烹调等。
贡赋门:主要记载清朝统治者所征收的各种赋税及其缴纳的情况等。
物产门:记载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情况。
屋宇门:介绍当地的房屋建筑和建房的方法等。
据《龙江三纪》序中介绍,本书原附于方氏家刻本《述本堂诗集》之后,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将其析出,收入史部地理类。在提要中说,该书对某些江河水系的考辨,足以订辽、金诸史之讹,而可补《盛京通志》之所未载。因此,是“志舆图者所必考”的。故后来更有人认为,《龙沙纪略》“实为黑龙江文化之祖,千载以下,万里以外,考兹土之物产风俗者,孰不珍重之。”“《纪略》一卷,简要质实,犹九州之有《禹贡》,单词只字皆可宝贵。”把它说成为“黑龙江文化之祖”,未免过分,不过说它“单词只字皆可宝贵”“孰不珍重之”,看来还是比较中肯的。从这些评价来看,无不说明《龙沙纪略》作为黑龙江地区少数几种古代方志之一来说,它确实是它们当中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一种。
《龙沙纪略》虽然篇幅不长,但史料珍贵。开篇之首,便告知人们“黑龙江尤为绝域,古史书而不详。”所以,在他看来,书中多记载一些内容,于后人有益。事实也是这样,如在书中“风俗门”里,介绍了当时的“鄂伦春妇女,皆勇决善射。室至,腰数矢上马,获雉兔,作炙以饷。载儿于筐,裂布悬项上。射则转筐于背,旋回便捷,儿亦不惊。”在“经制门”里,记载人们的饮食中“稻米甚贵,贩自沈阳,用以待宾客、食病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书记载了当时与俄罗斯互市贸易的情况:“秋尽,俄罗斯来互市,成百人,或六、七十人,一官统一,宿江之西。官居毡幕,植二旗于门。衣冠……秃袖方领,冠高尺许,顶方而约其下。行坐有兵卒监之。所携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易缣布、烟草、姜、椒、糖诸物以去。”在黑龙江文献中,这可能是最早记载黑龙江地区与俄罗斯开展边境的史料。由此,我们可知该书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