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需要打好组合拳

2020-11-17 06:25:52
山东人大工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示范区现代农业升级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需要抓住机制创新这个关键

努力做好改革创新文章,通过提升内生动力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内部发展活力,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坚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成果。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注重搞好指导和服务,规范流转行为,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服务机制。围绕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工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产业延伸、品牌嫁接等途径投资开发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资本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支撑。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多元化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行“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发展模式,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大力开展行业服务和专业化服务,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经营性服务组织为主体、其它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稳步提高市、县财政“三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健全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支持“三农”发展;创新社会融资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扶持、奖励补助等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发展,逐步建立“农民主体、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农业投融资体制。

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化科技信息这个支撑

努力做好科技支撑文章,通过提升产业素质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逐步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和信息引领提升的轨道上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研发合作,重点在种子种苗、高产创建、质量安全、防灾减灾、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集成配套技术。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探索推行“专家团队+试验示范基地+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农户”的农技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广粮棉油、瓜果菜等主要作物良种和集成组装配套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搞好农民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类农民培训工程,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市、县、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农业生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利用信息和物联网技术装备农业,提升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三、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需要突出生态发展这个重点

努力做好循环发展文章,通过提升生态水平助推农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更加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围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实现循环发展,大力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真实施“两减三保”行动计划,积极推广生态环保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生物反应堆、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畜禽养殖粪污、农业生产加工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等无害化处理,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实施“两减三保”行动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绿色防控和生物综合防治,减少农药、化肥、重金属、田间废弃物等农业面源污染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加快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鼓励大中型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完善运行服务机制,拉长沼气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型农业。积极推广农村新能源新技术。结合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大力推广节肥、节水、节药、节能技术和绿色、有机、无公害清洁农业生产模式,拓宽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应用途径领域,促进农业节能减排。

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需要构筑园区项目这个载体

努力做好园区建设文章,通过提升项目水平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园区是现代农业技术转化应用、生产要素聚集、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载体,是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集群产业、集成技术、集约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努力建设技术领先、设施配套、运行高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对在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帮助和指导,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品牌影响大、发展后劲足、有龙头带动和市场支撑的优势产业园区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规划布局一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以国家示范区为龙头、省示范区为支撑、市示范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体系。建设高产创建示范区。用园区建设管理理念和模式指导高产创建,实现高产创建园区化。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投入,落实减灾增产措施,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推进整县、整乡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单产水平,辐射带动全市粮棉油均衡增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项目建设,确保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生产有标准、质量可追溯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济南农产品安全品牌。建设生态循环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集成组装生态技术,合理引进商业资本投入,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现代农业多种功能,提升改造、建设一批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农业园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五、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夯实设施装备这个基础

努力做好基础保障文章,通过提升设施装备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农业设施装备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高标准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灾害监测等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抓好高标准粮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深挖增产潜能,大幅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以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进主体,加大投入,着力发展大棚温室栽培设施、喷微灌设施和种养殖配套设施,建立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的设施农业基地。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在普及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机械化的同时,大力提高大蒜、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管、收及烘干、运输、秸秆还田等全过程的机械装备水平和作业效率。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猜你喜欢
示范区现代农业升级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现代农业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4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回暖与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7年22期)2017-04-09 0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