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危机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生活力

2020-11-17 06:42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王馨叶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色制度疫情

◇ 文/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王馨叶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举国上下全面发力、全面参与、全面防控,推动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最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内生活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生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根植于中国本土内生演化的制度。“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中华文明,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结合本民族的历史传承、文化禀赋、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等要素,在长期实践摸索中逐渐形成的,是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2]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形成完善的,绝不是简单照搬他国,而是本土内生的制度创新,是着眼于当前、立足于长远的最根本的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3]这种制度的内生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活力源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生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优势”“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有效应对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多年实践的成果。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本优势外,还具有独特的内生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效率优势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保证了在遇到任何风险挑战时,可以最大限度团结一致、分工协作,有效应对各种危机。反观西方三权分立的议会制,互相推诿、党派攻歼、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至于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延误时机时有发生。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尽快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6]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下,各级地方政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层层联防、级级联控,积极统筹协调,加强重点物资的统一调度,全力满足湖北疫情防控的需求。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省、市、县、村到每个街道,责任到人,严防死守,全力阻止疫情扩散,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有效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对疫情防控工作和经验作出精辟总结:“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7]这次突发公共危机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智慧优势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能凝聚人民智慧的制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充分汲取广大群众的智慧。人大代表来源于人民群众,代表群众心声,凝聚群众智慧。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并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智慧和力量之源。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民主协商,能够充分集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智慧和力量。政治协商会议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重要组织,可以充分集中各阶级、各阶层、各方面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有的智慧优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条战线快速反应,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为探索疾控防御体系、完善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蕴含的精神优势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之魂。中国精神既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承接于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在面对任何的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9]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活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是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10]无论在现在还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源泉,是在前进道路中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党的领导,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断,它深刻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承担使命的自觉意识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始终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统一起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着力点。“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12],坚持党的领导是在新形势下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危机和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雪灾抗地震、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够最充分地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才能最广泛最密切地联系群众,才能团结一心,共渡难关。关键时刻,关键在党。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未来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能在遇到突发公共危机时行稳致远,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活力。

(二)以人为本,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活力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延伸,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3]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诉求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群体的最大价值共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无论遇到任何突发公共危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14]。正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怀胎七月的孕妇,从垂暮之年的孤寡老人到生活困难的残障人员,全都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抢救,完美打赢了一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充分彰显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心内容,也是应对任何突发公共危机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依。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大的社会共识,产生无比磅礴的社会凝聚力,才能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彩篇章。

(三)改革创新,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活力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是度过发展道路上突发公共危机的力量根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突出问题和矛盾,坚持改革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15]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以钢牙啃硬骨、重拳破沉疴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16]改革创新,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危机和困难的必然要求。多难兴邦,每一次灾难和危机既是一场磨难,也是一次新生。无论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之前的种种危机挑战,我们都能在危机中迎难而上,转危为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变绝望为希望,化困境为挑战,实现了一次次的逆风飞扬,创造出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贡献出让世界折服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产生了让世界感动的中国奇迹。哪里有改革哪里就富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富有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巨大飞跃。

猜你喜欢
特色制度疫情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单位的制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