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利益联结助农户持续增收

2020-11-17 05:48:46华姝
当代贵州 2020年7期
关键词:紫云自治县水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华姝

“这是最后一筐了。”熊德章一边说话,一边把装满红芯红薯的塑料筐放到秤上,“收成好啊!我从2019年9月份开始就一直忙着收红薯,红薯卖到合作社,收入有了保障,可以过个丰收年了。”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干水井村,熊德章是干水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起村里发展的红芯红薯,他就翘起大拇指。

在干水井村红芯红薯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虽然已接近红薯收获尾期,但仍有许多村民在地里劳作,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19年亩产1600多斤,价钱好的时候每斤可以卖到3.5元,现在价格跌了点,也能卖到2.8元。”熊德章种植了25亩红芯红薯,全部销售到合作社,除去前期的人工费和肥料费,2019年实现收入6万元。

33岁的李海敏手脚利落,不一会儿,便把一块地的红薯和红薯藤都收完了。“我家的地都流转到合作社种红薯了,我一有时间就来基地务工,一天能挣90元。”

李海敏的丈夫因病不能干重活,老人一直卧病在床,孩子尚年幼,李海敏成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在基地务工就相当于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可以挣钱补贴家用、照顾家庭,到年底还可以拿到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据了解,为了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特别是贫困户脱贫,紫云自治县深入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促进红芯红薯产业体系中生产、供应、销售各环节专业化发展。

“合作社或者公司通过村集体把村民的土地租过来,实行生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有效推动了红芯红薯产业标准化建设,有利于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增加其经济收入。”紫云自治县发改局农经部主任郑雪松说。2018年以来,紫云“一县一业”红芯薯产业项目区贫困农户通过资金量化入股分红、项目建设用工劳务报酬、红薯种植基地管护用工、土地流转、自种红薯等多种收益渠道,每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8314元。

猜你喜欢
紫云自治县水井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中国画《闲逸紫云》
宽城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实现良好开局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6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游贺州紫云洞
水井的自述
贵州省紫云县狗场地热水分析
紫云格凸河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30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0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