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方亚丽
贵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4月20日,贵州为在7月举办的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准备了2020个重大招商项目,其中新型建材项目60个。而此前,贵州省投促局二季度工作计划已明确,将赴长沙、重庆举行磷石膏新型建材专题招商推介会,并策划在西洽会期间举办磷石膏新型建材最新产品展览展示,为贵州新型建材强基补链。
今年以来,贵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低碳节能环保为导向,坚持“挂图作战、精准推进”的思路,分行业精准施策,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推进机制砂石、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饰面装饰石材等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全面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点火、退火、滚道检修、装车出货……5月初,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钧玻璃)生产线各环节有条不紊,一片片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在滚道上徐徐传送。
明钧玻璃是贵州省新型建材板块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自2013年4月入驻七星关经济开发区以来,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逐渐打破了贵州省在玻璃基片上对外省的依赖。
今年,随着各大工业项目恢复生产后,明钧玻璃第三期项目即Low-e镀膜玻璃正式投产,填补了贵州乃至西南市场高端Low-e镀膜玻璃和各种阳光镀膜玻璃产品的空缺。
“贵州玻璃现有原片生产企业3家,年产值约40亿元,相对来说,玻璃工业基础薄弱,无论是产品结构、技术装备水平还是生产能力,优质玻璃在全省建筑、交通、信息、能源等领域还有很大需求空间。”贵州省建材联合会会长倪文勇告诉记者,玻璃行业仍是贵州新型建材补链的重要行业之一。
补齐产业链短板首先要摸清家底,贵州聚焦新型墙体材料、陶瓷、玻璃、饰面装饰石材、新型塑料建材等7个主要行业,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按照已有产品、饱和产品、重点突破产品细化分类,制定了全省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路线图。
清晰的脉络,让补链政策更加精准。贵州提出,对于已有产品,着力提升装备工艺水平,重点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对于已饱和产品,重点推动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提升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水平;对于重点突破产品,全力开展补链招商,集中资源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尽快补齐产业链短板。
下半年,贵州新型建材招商已看好中国工业博览会、中国厦门石材展览会等展会平台,将抢抓中东部地区建材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机遇,瞄准产业链短板,开展装配式建材、磷石膏加工龙头企业、新型建材设计团队等系列专题招商活动,并通过上门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全国知名建材企业集团。
5月14日,在贵州晶阳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晶阳实业)内,高性能混凝土罐装车大约半小时才进出一辆,是去年同期进出频率的三分之一。
“我们的主战场在下半年,许多签订意向合作的项目将在下半年加快建设。”受疫情影响,截至目前,晶阳实业复产率已达80%。而对于在下半年追回损失甚至实现盈利,晶阳实业副总经理王平表示,晶阳实业近年来不断补齐的产业链效益将在今年显现。
从2013年公司成立以来,晶阳实业砂石骨料产品在业界享有一定口碑,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各项目建设单位逐渐倾向于综合性实力强的企业,晶阳实业因此错失商机。
“很多项目找过我们,但人家想要全套,比如路面铺完混凝土还要铺沥青,我们就没有沥青。”王平说,为跟上市场步伐不被淘汰,从2016年开始,晶阳实业围绕砂石原料做起全产业链文章。
经过几年努力,晶阳实业成为集生产高钙脱硫石粉、高性能混凝土、沥青、水泥稳定土搅拌、路面施工等的大型综合民营企业。
当前,健全产业链已成为贵州新型建材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战略布局。
通过打造循环生产线,六盘水的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矿山开采的所有物资以及边角废料,运用到各个建材产品(市场)进行消耗,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依托黔东南州庞大的木材储备,剑河县建起一家产值超百亿元,集林、板、房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建材企业——贵州剑河圆方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被国家住建部授予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的新型墙材企业——贵州兴贵恒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不断改进设备研发制造,在去年5月凭借高科技高质量拿下2亿元的黄河滩区项目。
贵州鼓励企业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加快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全面提升,重点推进水泥行业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发展新型、高质量、高性能深加工玻璃产品,推进贵州石材产品从单一的中低档初加工,向多元化的中高档深加工产品及制品方向转变……贵州促进建材产业完善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正在落实。
4月下旬,贵州发布的《贵州省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提出,将在今年优化整合全省砂石矿山、机制砂石生产企业,重点在遵义、毕节、黔南、黔东南、铜仁等地建设一批500万吨至1000万吨的超大型机制砂石生产项目,这意味着贵州机制砂石将更快走向全国市场。
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砂石土矿山为2211个,全省砂石骨料企业和站点1786家,砂石骨料产量8.9亿吨,产值超过300亿元,带动从业人数10万人以上。
“长江禁止砂石开采措施的实施给贵州机制砂石带来了新机遇。”倪文勇说,当前贵州机制砂石行业存在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机制砂石成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和转型发展抢占市场。
为保障供给,又防止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贵州鼓励现有合法砂石企业兼并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设置布局矿权,建立省内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体系。同时,打造“互联网+砂石骨料”,把贵州机制砂石质量管理系统融入全省的建材云系统,加快完善机制砂石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优化机制砂石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黔石出省,运输保障是关键。今年,贵州鼓励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机制砂石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对机制砂石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工作给予支持,加强与广铁、成铁集团对接,提升黔东大门碧江东站年吞吐量,以及乌江航运由目前500万吨级运力提升至1000万吨级。
对于强基补链,贵州相继出台《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加大机制砂石、磷石膏加工龙头企业、新型建材设计团队及大型经销商等方面的招商力度,拟订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通过上门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全国知名建材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