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成景 点绿成金
——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2020-11-17 02:09:42石含开
当代贵州 2020年2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黔东南全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石含开

黔东南州抓住16个县市全部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通过开展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科技支撑、市场营销“五大行动”,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打造。

黔东南州是生态之州。这片坐拥3269万亩林地面积、高达67.67%森林覆盖率的土地,处处皆景、遍地聚宝、绿业成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策部署下,黔东南州立足实际,实施“四大工程”、开展“五大行动”、健全“六大机制”,推进林下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如今,林下经济形势喜人、亮点纷呈,为该州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州奠定了坚实根基。

四大工程 优布局壮产业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16日,在黔东南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州委书记桑维亮强调,用林下经济发展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递交黔东南的完美答卷。

近年来,黔东南州坚持政策引导、合理布局、系统谋划,制定出台《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立足生态优势,着眼长远发展。黔东南重点实施种、养、加、旅“四大工程”,持续优化发展布局、壮大产业规模。以食用菌、铁皮石斛、天麻、钩藤4个主推的特色种植工程形成特色、不断攀高;以养鸡、养蜂为主的林下特色养殖工程已成规模、再创佳绩;以蓝莓、油茶、青钱柳等林产品深加工工程扎实推进、实现突破;依托西江、肇兴、云台山等成熟景点景区发展的森林景观利用工程优势明显、提质增效。

发展至今,黔东南州产业全面铺开、后劲十足,形成了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模式发展新格局,各地探索创新模式,力推主导产业。丹寨县探索易地产业扶贫,不具备发展林下经济条件的村,到条件较好的村流转土地自主经营发展。

唤醒大山、激活财富、释放福利,黔东南的绿水青山俨然已变金山银山。截至2019年11月30日,黔东南州林下种植养殖利用森林总面积39.89万亩,总产值12.41亿元。

五大行动 强基础兴品牌

初冬时节,寒意侵袭。在山峦叠嶂、密林深幽的雷公山腹地,不管晴天还是刮风下雨,雷山县仙女塘蜜蜂养殖基地的工人们都和往常一样穿梭林间、十分繁忙。

“改进以后,利润相当于增加了70%至80%左右,一年收入估计有80到100万元左右。”今年51岁的基地负责人金沙江借着在雷公山林场工作机会,钻研养蜂技术并养殖蜜蜂20余年。如今,靠着这门技艺,他的林下养蜂发展得如火如荼。

山上生金,林下淌蜜。2017年以来,雷山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5万元用于发展蜜蜂养殖,当地3400余户贫困户参与养蜂扶贫、得到分红、实现增收。除了雷山,黎平、台江、丹寨等县林下养蜂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州蜜蜂养殖户已达4万余户,养殖蜜蜂9万余箱,年产蜂蜜近345吨、产值近1亿元。

生态立州、富民强州。黔东南州围绕当前短板,抓住16个县市全部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通过开展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科技支撑、市场营销“五大行动”,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打造。截至2019年11月底,黔东南州已建成675个村级百亩基地、60个乡镇千亩基地、启动建设13个县级万亩基地。

“着力创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州,将林下经济打造成黔东南最响的品牌和最亮的名片。”这是黔东南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提出的目标。

值得点赞的是,该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产品18个,麻江蓝莓、从江香猪、黎平茯苓、雷山银球茶等“苗侗山珍”特色品牌已声名鹊起、扬名在外。

与此同时,还通过建立林下产品营销工作专班,在杭州建立州级黔品中心,设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门店),助推黔货出山。此外,还分别与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2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强化技术支撑、固牢科技攻关。

六大机制 建体系筑堡垒

虽已入冬,位于半山腰上的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却依旧绿意盎然。在该村占地面积120余亩的绿壳蛋鸡养殖基地里,只见数不胜数的绿壳蛋鸡此起彼伏地尽情高歌。

“国家政策好,扶持村里发展产业,老百姓现在干劲一个比一个足。”厦格村党支部书记嬴文修介绍,2016年,在省政协的帮扶下,厦格村依托自然资源、瞄准林下养鸡产业,成为全州绿壳鸡蛋养殖的示范点。发展至今,该村的绿壳鸡蛋一年纯利润达7万余元,带动当地3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在黔东南,像厦格村这样发展林下养鸡的村寨还有很多,行走于各县市的绿水青山,随处可见鸡、鹅、鸭等在林间出没。

绿色,是黔东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发展林下经济,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绿色使命,更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战略选择。黔东南州各县市通过健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统筹调度、要素保障、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六大机制”,高位推动、系统推进,筑牢林下产业堡垒。

构建激励体系,通过“五步工作法”“晒比评述”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每次实地观摩3—4个县,在全州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提升服务体系,成立州、县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全州林下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组建油茶、竹、中药材、蓝莓、茶、石斛、食用菌7个林下经济产业专班,持续推动林下产业发展。

健全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州级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县市不低于500万元的财政支持资金,用于支持一批重点基地、市场主体和项目。

重视推广体系,在全州2019年第三季度产业推进会上,三穗县“12345”总体工作思路、丹寨县“五强五定”工作举措得到高度认可,剑河食用菌、锦屏铁皮石斛、黎平天麻等成熟典型模式得到推广,让点上之火变成面上之花。

明确责任系统,各县市党委政府与州委州政府签订了2019—2020年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成效明显。施秉县采取“1+2+5”模式压实工作责任,锦屏县实施每日早晚两调度层层传导压力,雷山县委书记、县长每周一、三、五晚上7点半准时调度、解决难题等。

建设基地、发展产业带、落实“百千万”工程……黔东南正集各方之力,奋力发展林下经济,让绿色产业遍地开、林下种植结硕果。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黔东南全州
《全州三江口》
艺术家(2023年8期)2023-11-02 02:05:36
欧来荣作品
艺术家(2023年8期)2023-11-02 02:05:28
捕鱼节上捉鱼忙
乡村地理(2022年1期)2022-06-12 12:35:25
遇见黔东南
参花(上)(2021年5期)2021-06-10 16:52:53
补妆
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时代风采(2019年8期)2019-12-13 06:19:29
诗书画苑
晚晴(2019年3期)2019-07-08 03:56:17
寻味贵州——黔东南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10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4:05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