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舆情工作之我见

2020-11-17 02:24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郭子孟
今日民族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族宗教舆情舆论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 郭子孟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科技、经济、社会和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随着网信技术的飞速提升和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更加广泛和深入,许多社会矛盾已由网下转移到网上,由此产生了众多网络舆情并给国家和社会治理带来很大影响。由于民族宗教领域的特殊性,网络舆情工作成为了当今民族宗教工作中新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做好民族宗教舆情工作的几点体会与见解。

一、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和我国舆情工作基本形态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总称,是指团体与个人对社会中各种现象与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许多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反过来,舆情又会影响民意的形成。

网络舆情是当今社会舆情的主要凸显方式,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直接反映。网络舆情主要出现在新闻报道、社区论坛、博客微信等平台上。由于网络媒体与报纸、无线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进入门槛低、信息规模超大、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特点,为舆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

根据研究概括,当今网络舆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自由性。互联网的开放性,为网民提供了随意发表意见和表达情绪的条件,平等自由度强;二是交互性。网民互动,引起各种观点和意见相互交锋、碰撞、争论、攻击、点赞,形成舆论的热点、焦点,经常出现你来我往、热火朝天的局面;三是多元性。舆情内容牵扯面广、涉及领域多,主题宽泛,各类网民参与,往往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况;四是偏差性。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有的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且容易相互感染,人为发泄私愤的失实言论和图谋不轨的虚假信息可能在众人响应下形成有害舆论,误导民众后造成不良后果;五是突发性。一个事件的发生加上情绪化意见的发表和网民互动,就会点燃一片舆情,并迅速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和影响力,很难引导和管控。因此,有人形容网络舆情有三大脾气:爆脾气,一触碰就爆发,一点火就燃烧,缺乏冷静理性;急脾气,常常过于急躁浮动,人云亦云,缺乏容忍稳重;怪脾气,对什么事都大惊小怪,不够平和淡定。

纵观我国网络舆情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基本形态:

一是网络已成为舆情主战场。广大网民都在网上发表言论、意见并进行互动,网络已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平台和舆论交锋的主战场。二是网络舆情火爆且影响力大。几乎每天都有几个舆情“热点”,有的舆情“热炒”后影响大,冲击力强,致使舆情工作已成常态化工作且举足轻重。三是舆情应对难度大、风险高、经验少、力量不足。一方面,许多舆情矛盾尖锐,错综复杂,敏感度高,很难应对处置;另一方面,舆情工作专业人员有限,力量薄弱,方法与经验欠缺,普遍存在面对舆情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特别是网上发声回应存在顾虑多、分寸把握不准、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四是舆情处置应对已成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网信技术的发展普及与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已成为舆情集散地,许多网下问题反映到了网上后往往引发舆情并产生效应,舆情处置应对不仅重要,而且成为难点与焦点。五是发声回应和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发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发声回应先后经历了打死也不说、被迫小声说或勉强地说、乱说、会说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克服了不愿说、不敢说和不会说的问题,发声回应与引导管控网络舆情的水平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已开始走向成熟与规范。

二、民族宗教舆情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当今民族宗教舆情工作面临形势较为严峻,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一是民族宗教工作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增加了舆情工作压力。国家民委官网和国家宗教局官网的点击量持续上升,中国民族宗教网累计访问量早已超过50亿。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举国关注,报道点击率不断飚升,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共有1亿多人收看电视转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相关文章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报道及征求意见,不仅点击量大而且引起很大舆论反响。关注度提高、传播了很多正能量,但也容易引起敌对势力不满,防止负面舆情的压力增大;二是民族宗教舆情热点日趋增多。近年来,因清真食品管理、双语教学、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宗教活动等方面引发的网络舆论热点不断增多,民族宗教已成为网络舆情多发高发的领域;三是炒作、煽动、质疑、歪曲、否定等负面舆论不断增加。有的网络社区和微博博主不考虑政策背景和国家大局,热衷于通过舆情炒作,借机煽动民族对立情绪、质疑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歪曲民族宗教问题、否定我国民族宗教工作成果、诋毁攻击民族宗教工作部门,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四是以不当言论伤害民族宗教感情,挑拨民族宗教关系;五是将其他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捆绑。如把普通治安案件与民族宗教问题混为一谈等,人为制造对立情绪,破坏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六是民族宗教领域容易引发舆情的隐患众多。从以往经验看,以下几种情况容易引发舆情:①新闻出版与媒体宣传方面出现偏差与错误。②民族宗教活动中出现违反方针政策、法律规章、民族习俗、宗教禁忌的情况。③文化教育活动中违反政策法规。④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土地、山林、水源、矿产等纠纷。⑤日常生活中违反民族宗教禁忌。⑥以往发生敏感事件的时间节点。⑦涉外和边境地区出现宗教渗透和民族分裂活动等。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因受职能与条件限制,开展舆情工作力量有限,困难较多,难以独立完成任务。

总的讲,近年来,全国涉民族宗教舆情呈现逐年增多趋势,特别是涉及宗教的舆情处于多发频发态势。仅以云南省为例,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每年发生涉民族宗教舆情均超过上百起,且逐年增加,舆情处置应对困难众多,形势不容乐观。

三、做好民族宗教舆情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首先,要提高对互联网时代舆情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舆情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

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舆情就是前沿阵地的战斗,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舆情问题,要深刻认识到舆情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真正把舆情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敢于面对舆情挑战,加强舆情研究与人才培养,制定有效措施,强化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应对。要牢记总书记教导,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习工作,过好网络关,打胜舆情战。

其次,在开展舆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掌握规律,博采众长,注意坚持以下原则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一是坚持健全机制与依法管理的原则。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舆情工作有人管、有人做的局面。通过建立健全舆情工作规章制度、落实经费、改善条件、走法治化道路,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依法管理和处置舆情。

二是坚持整合资源与合作共管的原则。通过建立相关主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作机制,整合资源,加强合作管理,形成相关部门和网企等单位定期通报会商舆情信息,共同研究解决舆情问题的局面。

三是坚持积极预防的原则。通过提前防范,避免舆情发生是最好的做法。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及时排除舆情隐患,占领宣传舆论阵地、掌握话语权、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负面舆情无可乘之机和传播市场。通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与处理突出问题,避免线下问题弄到线上去。

四是坚持全面监测与准确研判原则。通过建立舆情监测收集的工作机制与平台,全天候全面监测收集舆情,并第一时间汇总上报,为及时处置应对舆情提供第一手材料与依据,确保不误事。同时,针对网民群体庞杂,网络言论来源广泛且缺少把关,有的主观臆断,有的真假难辨,有的甚至设有“陷阱”的状况,对舆情进行客观分析、深入研判和准确定性,为科学决策和有效应对处置舆情提供参考意见。

五是坚持快速应对与正确处置的原则。根据舆情实际(性质、影响及危害性)作出科学决策,采取妥善办法迅速处置应对,该回应的回应、该澄清的澄清、该封堵删帖的封堵删帖、该落地查人追究责任的查人追责,使舆情得到迅速控制与平息。

六是坚持谨慎客观与口径一致的原则。加强部门之间和单位内部的沟通会商并达成共识,严谨客观、统一口径,切忌各自为阵、相互矛盾、授人以柄。

七是坚持问题导向与讲求实效质量的原则。通过抓住要害问题和关键环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最管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置应对,提高工作实效与质量。

八是坚持发挥媒体、专家和第三方作用的原则。通过加强与媒体沟通,求得舆论支持。邀请专家、权威人士和评论员发表评论、宣讲政策、答疑解惑。通过第三方、意见领袖和粉丝发帖声援。

民族宗教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时效强、敏感度高、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目前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可循,尚需积极探索与互助合作,希望民族宗教工作战线涌现出更多舆情工作能手,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云南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贡献。

猜你喜欢
民族宗教舆情舆论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与云南文投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哈里梅根活得这么欢脱 却以一己之力引发英美两国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20世纪末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文化寻根的话语表述
论建国初期新疆民族宗教政策
20世纪末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文化寻根的话语表述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