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柳絮是雌性柳树的种子,飞絮是雌性柳树繁衍的正常现象。飞絮不仅难以清理,还容易引发鼻炎。为了减少飞絮,许多城市采用节育、枝条修剪等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难以治本。11月3日,记者从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该局下属的林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十四年的努力,已经成功培育出柳树优良品种,推广栽植后,将彻底解决飞絮问题。
2007年,林科所的科研人员在古树名木调查中发现,山西省的许多柳树历尽沧桑已接近枯萎,亟待保护,而这些经历岁月洗礼依然存活的古树必定有其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决定采集这些古树的枝条开展无性繁殖培养,延续其完整的遗传基因。在省林业和草原局(原省林业厅)支持下,林科所成立柳树课题组,分成晋北、晋南两路队伍,按照掌握的古旱柳资料,收集旱柳古、大、优树资源。历时2年,行程3万余公里,足迹遍布全省30多个县(区、市),最北到达大同市天镇县,最南到达晋城市沁水县。
科研人员将山西省在册的97株古柳树全部采集,并对所有采集的母树拍照、测量、登记,形成最新的全省古柳树档案。不少古树生长在荒郊野外,常年无人保护,遭受雷击、火烧,主干已断裂,枝丫又从树桩上冒出来,生命力极其顽强。但也有一些树木已经死亡,在沁水县,科研人员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到达一个荒芜山村,发现资料中记载存活的柳树已死亡,无法采集。看着这些树,他们心痛不已,更加强了他们科研的决心。
2009年开始,课题组开始培养采集到的97株柳树枝条。为使实验更加科学,减少因枝条质量、树龄而引起的差异,2009年和2010年春天,科研人员连续两年将柳枝嫁接复壮,2010年入冬前将复壮枝条统一采割砂藏。2011年春天,他们又将嫁接后的枝条扦插,并于当年入冬前采割枝条入窖砂藏。经过反复的育苗,苗木达到试验种植标准。期间,课题组还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最终筛选出48个无性系进行区域化试验。
转眼5年过去了。2014年春,课题组在全省北、中、南选取三块试验地,分别定植48株无性系试验苗木。记者曾到过中部试验田,那里约有25亩栽植参与实验的无性系3888株。试验田里,长势不好的柳树好似擀面杖一般,而长势好的则如电线杆粗细。树高差距更大,有的“身高”不到2米,有的则有四五层楼高。现在栽植的柳树多为漳河柳,这种柳树最大的弊端就是树梢容易枯萎,严重时超过一半的树冠都会枯死。而实验中选出的“优秀”柳树无性系表现均优于漳河柳,不仅生长快,且适种范围广,抗旱、抗寒、抗病虫害,且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这些柳树为雄性柳树,不会产生飞絮。
旱柳作为山西省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具有治水保土、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是沙漠、水淹地和盐碱地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对国土绿化有着重要意义。在降低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旱柳也有卓越表现。
经过实验,48株无性系试验苗木中晋柳17、32、38、42号旱柳优于其他实验柳树。其中17号、38号,生长快、主干通直、侧枝分枝角度大而细,具备良好的速生丰产属性,可用于荒山绿化和退耕还林种植。晋柳32号,雄株,树干微曲、树皮光滑、树冠紧凑、侧枝较细、树冠主干明顯,适用于园林绿化;晋柳42号,雄株,树皮褐色、小枝皮色灰绿、树干通直、侧枝分枝角度小、树冠较大,适用于行道树和隔离林带种植。
这是全市乃至全省林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这一成果为柳树的保护和传承铺出3个路基:一是收集保存了全省优良的柳树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二是从中选出了适于生产推广的优良无性系,为城市绿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三是为今后开展柳树杂交育种,培养更好的柳树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们对杂交水稻比较熟悉,杂交水稻就是通过对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培养,最终得到更优秀的品种。下一步,林科所将组织专家开展柳树杂交试验,久久为功,争取早日完成试验,培养出更好的柳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