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丽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正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改革发展,有效地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专业教学进行融合是目前高校教育事业信息化改革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目前提升高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性措施。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也需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功能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率以及精准性。但是目前“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当中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诸多教师在实践应用“互联网+”技术期间会陷入一些教学误区当中,从而导致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信息化改革成效并不显著。此次研究主要就“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应用成效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高校教育;艺术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7-0-02
从本质上来讲,艺术设计专业属于高校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设计素养,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而有效地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合,不仅是素质教育及社会用人需求对于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性措施。但是要想保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效,相关的教师必须要明确当前“互联网+”技术与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的融合现状,结合教师所陷入的具体误区性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策略的制定。[1]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误区分析
现阶段,我国诸多高校专业教师纷纷投入到了对于专业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当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也不例外,经过众多教师长时间不懈努力研究逐渐发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有效地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必然会严重影响到高校艺术专业教学质量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效,而存在于“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误区性问题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缺乏趣味性,属于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没有充分地體现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趣味性,诸多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并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没有凸显出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高,无法直观的感知到互联网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课上仍然会产生紧张压抑的消极学习情绪。其二为,“互联网+”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应用缺乏精准性,没有充分的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指导功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仍然是以统一授课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从而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也没有提升精准度,学生无法构建出符合其自身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其三为,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升,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同时也没有重视自身“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诸多教师在校期间并没有接受定期的专业培训,从而导致其综合教学能力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的提升,进而导致“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效并不显著,没有必要的教师人才作为支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2]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升教学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期间最不可忽视的培养内容,要想保证“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教师需要有效的提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度,为此,首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在课上要积极主动的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保证教学方式的和蔼可亲性,使学生能够敢于和教师交流,在课下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探讨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教学内容,保证和学生的关系良好即可,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期间要努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其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实践感知艺术元素并将所积累的艺术元素融入设计工作当中。其三为,要凸显出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这也是“互联网+”艺术设计课堂的要求,教师需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要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其能够直观的感知到知识学习的趣味性。[3]
(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精准性
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都要求高校教师要重视教学的精准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需要提升的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期间就必须要重视教学精准性的提升。具体而言,首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有效的构建完善的线上教学平台,在平台当中设置互动交流板块,就当前教学内容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身的看法,教师从学生所表述的内容当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然后将学生进行细致的小组划分。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的过程当中要依照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进行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每个视频都要包含不同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要将每类教学视频细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视频,依照每一位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及基础学习能力向学生推荐最适教学视频,然后鼓励学生在全面掌握包含知识点相对艰难的教学视频之后,引导学生进行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学习,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由浅入深性以及精准性,进而有效凸显出“互联网+”技术应用成效。[4]
(三)明确“互联网+”技术应用要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属于各项“互联网+”技术应用工作及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第一执行者,而高信息素养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同时也是要“互联网+”时代到来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必须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高校教育管理者也必须要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组建工作。为了能够满足这一要求,首先,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实践应聘教师期间需要综合分析每一位教师的信息素养、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然后选择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教师团队的主要成员。其次,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自身需要努力的学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技巧以及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定期地进行教学反思,明确自身在教学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在教学研讨会当中提出这些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及问题解决策略。最后,学校要强化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将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融入教师培训内容体系当中,从而保证期教学能力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的提升。[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的推动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改革,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有效地将进行“互联网+”技术与高校专业教学研究工作。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有效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开发其优势功能,落实现代化教学方式及理念,保证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将可以极大地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进程。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需要重点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结合具体的误区性问题,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制定,从而保证专业整体改革成效,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能够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慧琳.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下),2018(05):80-81.
[2]李謹男.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11.
[3]朱艳.关于采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5):170.
[4]周小平.“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1):191-192.
[5]杨菁,许迅.“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究——以视传设计为例[J].知音励志,2016(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