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勋 何芳婵
摘 要:白蚁危害普查是水库大坝工程白蚁防治的基础工作之一。该文从普查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范围、内容等方面对白蚁普查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今后水利工程进行白蚁普查和制定普查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蚁危害;地表迹象;蚁情分级
中图分类号 TV651.1文獻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149-02
General Survey of Termite Hazards in Reservoir Dam Engineering
LV Zhengxun1 et al.
(1Henan Provincial Water Conservancy Research Institute,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The general survey of termite hazards is the basic work of termite control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survey of termites in detail from the principles,requirements,methods,scope and contents of the general survey,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eneral survey of termites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the future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formulating the general survey plan.
Key words:Termite damage;Surface signs;Ant status classification
1 引言
水库大坝工程由于自身特点,为白蚁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白蚁在堤坝内营巢和修筑四通八达的蚁路,随着巢龄增加和群体数量不断增长,蚁路不断扩张延伸,甚至贯穿上下游,给水库大坝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当水库水位上涨或高水位运行,极易发生渗浸、漏水、管涌等险情。白蚁危害普查是白蚁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清除白蚁隐患的关键,是白蚁防治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2 普查目的及要求
2.1 普查目的 水库大坝工程白蚁普查主要是指通过查找白蚁活动的泥被、泥线、分群孔、真菌指示物等地表迹象或者利用引诱、仪器探测等手段,确定白蚁危害的区域和程度。通过查阅水库大坝修建资料,了解修筑历史、结构、水文等相关情况,结合水库的地质地貌、土壤、水位、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和区域白蚁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分析白蚁危害的可能性,组织参与普查的白蚁防治人员制定普查方案。
2.2 普查要求
2.2.1 普查人员 普查人员应掌握白蚁防治专业技术,熟悉白蚁生物生态学特性,能准确识别白蚁活动地表迹象,辨别蛀蚀痕迹,查找白蚁活体,辨别白蚁种类,判断白蚁危害级别,并掌握常见白蚁防治技术,具备重大蚁害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应熟悉工程结构、设施的名称,判断水库大坝工程险情的属性是蚁害还是其他险情。
2.2.2 现场普查 对白蚁活动的地表迹象、蛀蚀物要进行仔细查看,不留任何死角,对有疑问的重点部位要反复踏勘,及时设置明显标记,做好桩号、高程、地表迹象、蛀蚀物等检查资料记载工作。
2.2.3 普查报告 普查结束后,应绘制白蚁活动痕迹分布图,标注白蚁活动位置和痕迹类型,单次普查结束后应及时汇总成普查报告。普查报告应包括基本情况、普查结果、白蚁危害分布图、普查分析和防治计划。普查报告按地区汇总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水库大坝工程管理单位应将历次普查和防治资料整编收录,形成白蚁防治档案,包括普查方案、普查、预防措施、治理措施、验收、回访复查等文字资料和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工程管理单位应对历年的检查记录、防治工作总结、验收资料等正式整编、归档,妥善保存。
3 普查范围及内容
3.1 普查范围 水库大坝工程白蚁危害普查是白蚁防治基础工作之一,可为白蚁防治提供基础信息,管理单位应结合本工程实际和白蚁生物生态学特性,制定合理的普查方案,在白蚁活动盛期进行全面排查,蚁情严重的水库大坝工程可采用仪器进行重点核查。水库大坝蚁患区的检查范围为水库大坝主体及管理范围;蚁源区的检查范围为水库大坝管理区域之外毗邻处有山体和树林区域。
3.2 普查内容及步骤 白蚁危害普查主要检查工程管理范围内是否存在泥线、泥被、分群孔、鸡枞菌等白蚁活动痕迹,检查工程是否存在有渗漏等现象。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查阅水利工程建库资料,包括工程结构及填筑材料,基础及两岸山坡蚁害预防措施及历史治理情况,蓄水位升降变化及各季节蓄水位特征和溢洪道高程等情况,观测水位升降时渗漏流量的变化。(2)现场查看水利工程主体及蚁患、蚁源区白蚁活动范围环境特点和危害迹象,包括泥被、泥线、分群孔、鸡枞菌和蛀蚀物等分布情况,工程有无漏水现象或坡面有无坍塌。(3)根据检查结果,分析白蚁危害的种类、级别及险情程度,制定应急处置、预防及治理措施等,编制经费预算。
4 普查方式、方法与时间
4.1 普查方式 白蚁危害普查工作是工程日常安全检查的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历史有蚁部位,要增加巡查频次。普查方式可分为日常检查、年度普查、特别检查。若没有足够人力进行白蚁危害的日常检查,则应满足每年至少1次的全面普查,以发现和掌握白蚁危害情况。要求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白蚁防治知识,掌握基本的白蚁隐患检查技术。特别检查即在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开工前安排的检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工程的基础部分是否有白蚁危害情况,工程需要取土时,土源地是否有白蚁隐患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可能造成白蚁的人为带入。当汛期堤坝发生有湿坡、漏洞、跌窝等险情时,也要进行必要的专项检查,以确定险情是否因白蚁危害产生。
4.2 普查方法 在白蚁活动的盛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地表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重点检查与记录水利工程地表泥线、泥被的数量、分群孔的位置,以便大致确定白蚁主巢腔的位置,确定蚁害范围及危害程度,同时应采集标本。在白蚁分飞季节,在一些水利工程中,根据施工时去掉的地表土壤或挖土后留下的断面,检查、记录蚁道、巢腔情况,并根据蚁道大小、形状、走向及巢腔的结构特征来判断主巢腔的位置及巢群的大小等。具体普查方法有:迹查法、锹铲法、引诱法(引诱坑、引诱桩、蚁站)、仪探法。
4.3 普查时间 一般来说,白蚁普查没有固定的时间,常根据白蚁生活习性、活动季节及活动环境等方面特点综合考虑后进行。
4.3.1 春季 当日平均气温上升到白蚁适宜活动的温度时,白蚁在地面的泥被、泥线开始增多;当平均气温接近20℃,白蚁地面活动频繁,适合进行白蚁危害普查。
4.3.2 夏季 当地表温度超过40℃时,白蚁无法在地表活动,泥被、泥线数量显著减少,可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
4.3.3 秋季 降雨量开始增多,地温下降,白蚁开始外出大量取食,为越冬做准备,地表迹象明显,适合白蚁危害普查。
4.3.4 冬季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時,白蚁一般在地下活动,地表白蚁活动迹象不明显,不适合进行普查。
5 蚁情分级
蚁巢从初建群体到成熟,随着巢腔的逐渐增大,副巢的增多,对水利工程的危害程度也在不断上升,判别不同时期造成的不同危害程度,对采取何种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性意义。但现阶段,我国还未对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程度做出明确的划分,各地区不同部门使用自己的划分标准。参照有关水库大坝与江河堤防的蚁情分级标准,结合河南省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依据普查结果与危害程度,可参照下列分级标准:(1)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为重度危害:因白蚁危害造成水库大坝出现险情;工程主体有贯穿性蚁道;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多处分群孔。(2)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为中度危害:水利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少量分群孔;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大量泥线、泥被等白蚁活动迹象。(3)轻度危害:主体工程以外区域100m以内,发现泥线、泥被、分飞孔等白蚁活动迹象。
6 结语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专业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认真普查,积极治理,对白蚁活动地区的水利工程,必须长期坚持普查。
参考文献
[1]陈振耀,姚达长.水利白蚁防治[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35-36.
[2]廖婷.南宁市水库堤坝白蚁的发生与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3]蒋建君,管殿胜.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探讨[J].江苏水利,2008,1:34-36.
[4]马建华,郭建强,龚跃刚,等.湖州市水库堤坝白蚁危害调查与防治[J].浙江水利科技,2006(5):46-4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