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評价是全面掌握区域内耕地现状年度变化及质量等别变化情况的有效手段。该文在高淳区耕地分等及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年度内耕地增加、减少以及质量建设的耕地进行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分析了全区耕地年度变化情况,为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高淳区
中图分类号 F30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115-02
Discussion on Annual Updat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Gaochun District
HAN Tao
(Jiangsu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Nanjing 210018,China)
Abstract: The annual updat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grasp the annual change and quality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change of land in Gaochun Distri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nual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by evaluating the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decreased and constructed in the year,and provides basic support for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Quality grade;Update evaluation;Gaochun district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前提,而加强区域内耕地质量的建设与管理则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耕地。通过有序地进行耕地质量等别的年度更新评价,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区域内耕地现状变化的真实情况,同时还可及时了解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情况,确保区域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 高淳区地处南京市南端,位于118°41′~119°12′E、31°13′~31°26′N,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溧阳市、溧水区毗邻,西北与当涂县接壤,西南与宣州区、郎溪县相接,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区土地面积约为790.23km2,地形总体呈东高西低,可划分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半山半圩区、西部圩区3大类。
1.2 评价技术路线 高淳区在完成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区的实际情况,于2015年开始全面实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主要通过收集整理2013年度内耕地的增加、减少,以及质量建设等相关实施项目的资料数据,对其产生变化的耕地进行更新评价,并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3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1.3.1 参数体系的确定 根据江苏省农用地利用特点及农业区划等资料,高淳区属于宁镇扬丘陵区,该区标准耕作制度为小麦—水稻,将水稻定为基准作物,其指定作物主要为冬小麦和一季稻,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分别为1051和2104,产量比系数分别为1.3和1.0。结合江苏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及全区耕地利用等实际情况,并考虑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方式及程度不同,最终确定了评价分等因素指标及权重体系(见表1)。
1.3.2 新增耕地质量评价 根据实地调查,高淳区的新增耕地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增减挂钩补充耕地以及其他新增耕地。参照上述参数体系,将全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耕地图层与补充完善成果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图相互叠加分析,然后提取相应的新增耕地图斑,并通过资料收集、查询、外业调查等方式获取对应图斑的相关属性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新增耕地进行质量等别评定。
1.3.3 减少耕地质量评价 高淳区的减少耕地主要包括建设占用耕地、灾害损毁耕地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耕地减少。减少耕地的图斑主要通过将上轮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图与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耕地图层互相叠置后提取获得,并依据图层之间一对一的关系,把相关属性数据导入到相对应的耕地图斑中,然后对减少耕地进行质量等别变化分析。
1.3.4 质量建设耕地质量评价 高淳区质量建设耕地主要来源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通过汇总整理本年度内相关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将所涉及项目的位置、类型等基本属性信息录入耕地质量建设图层,然后与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耕地图层相互叠加,提取2个图层之间有重合的耕地图斑,在此基础上对质量建设耕地进行质量等别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将获取到的新增耕地、减少耕地以及质量建设耕地的图斑层合并之后,最终形成了年度更新评价图层(见图2)。由图2可知,通过更新评价结果与上一轮成果相比较,全区耕地质量等别类型基本保持不变,但各等别的耕地面积略有变化。其中耕地增加主要以土地整治后的新增为主,涉及自然等五、六等别,利用等五、六、七等别,经济等七、八等别;耕地减少主要是由于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涉及的自然等和利用等均为五、六、七等别,经济等为七、八、九等别。此外,质量建设耕地相对比较集中成片,自然等共涉及2个等别,主要为五、六等,其中五等地面积略有增加;利用等涉及3个等别,主要为五、六、七等,其中六等地面积有所增加;经济等主要为七、八等别,耕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3 讨论
通过实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可以有效掌握该区域内耕地数量、质量的变化情况,其成果可运用于耕地保护、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实施管理等诸多方面。随着对耕地保护工作要求的日益严格,在今后的更新评价工作中迫切需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确保相关成果数据的实时性,并通过及时了解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促进耕地保护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耕地的质量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柱.湖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应用研究[J].管理学文摘,2015(12):43,68.
[2]宋珂,韩涛,宋喧.县级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4(10):3-6.
[3]周生路,李如海,王黎明,等.江苏省农用地资源分等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