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种养技术

2020-11-16 02:12王玲刘鑫葛小平汪文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小龙虾技术水稻

王玲 刘鑫 葛小平 汪文健

摘 要:该文阐述了稻虾共作种养条件,提出了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并且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的效益,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稻虾共作收益。

关键词:稻虾共作;小龙虾;水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035-02

探索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积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题,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通过水稻、水产2大优势产业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商品产出效益,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1 稻虾共作种养条件

1.1 稻田选择 种养区内路、渠、电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完备,生产条件优越,排灌设施完善,旱能灌、涝能排,适合水稻生长及水产养殖。气候、土壤条件优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状况好,无污染,产地环境好。

1.2 稻田工程 在上年度水稻收割后,对水稻田按照生态健康养殖标准进行改造。完善防逃防盗设施、进排水设施、生产管理用房、水、电、路及配套设施。用小型挖掘机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内侧2.5~3.0m处开挖环形沟,环沟面积占稻田面积不宜超过10%。沟面宽1.5~2.0m,沟底宽0.8~1m,沟深0.8~1.2m,环沟不封闭,在稻田的一端留10~20m不挖通,便于插秧和收割时机械作业通行。挖出的泥土用于加固田埂,压紧筑实,防止小龙虾掘洞外逃。同时加装防逃设施,进排水口用25目聚乙烯网片制作长方形网袋,安装到沿,既可防小龙虾逃逸,又可防止野杂鱼进入。进排水口设置在稻田斜对角线上。

1.3 水体环境 在投放亲虾前用生石灰水对虾沟进行消毒,一般采用带水消毒,使用1500~2250kg/hm2生石灰,全沟均匀泼洒,到边到沿到底,不留死角,以消灭病原菌、寄生虫等,减少耗氧,提高水体生产力。同时定期泼洒EM菌液调节水质,促进残饵及其他飘浮有机物的分解、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水体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迅速净化池底淤泥,平衡pH值,减少水产动物的应激现象,调控环沟微生物生态结构,创造健康养殖水体环境。

2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

2.1 水稻栽培

2.1.1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应选择通过审定并适合本区域种植,生长期短(不超过135d为宜),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抗倒伏且耐肥的紧穗型品种,如丰两优香一号、南粳9108等。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等轻简化栽培技术。

2.1.2 施肥 为保证水稻产量和小龙虾安全,以腐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少量尿素和钾肥作为追肥,插秧前15d施腐熟厩肥4500kg/hm2,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后期追施分蘖肥尿素90kg/hm2、穗肥复合肥150kg/hm2。施肥时需将大田水面缓慢排至近干,观察小龍虾迁移到环行沟后,采取少量多次,分片施肥的方式,促使肥料与泥土充分混合,随后加水至正常深度。

2.1.3 病虫害防治 小龙虾对农药敏感,水稻防治实施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从而有效地遏制病虫危害,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力争做到用好药、少用药。一般情况下,小龙虾会觅食大部分虫卵、飞虱和螟类的幼虫、成虫等,对虫害的防治可不施化学杀虫剂,改为利用诱蛾器、灭虫灯等物理方式防治,对二化螟的诱捕效率高,同时可利用释放赤眼蜂等天敌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和粘虫等鳞翅目害虫。病害通过稀植、2次晒田,可大幅度降低发生概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缓慢排干大田水层,施用40%三环唑,喷洒于叶片病斑部位,可有效防治稻瘟病,严禁使用菊酯类等高毒药物。施药后随时观察龙虾状态,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换水。

2.2 亲虾养殖

2.2.1 亲虾投喂 3月份可以放养一部分螺蛳改底,以225~375kg/hm2为宜,并移栽足够的水草,用于调节水体环境,减少富营养化,为龙虾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3月中下旬,投放规格为160~240只/kg的虾苗600kg/hm2。人工饲料尽量做到定时、定位,早期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后期主要是在下午饲喂,以配合饲料为主,搭配少量切碎的小杂鱼、碎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土豆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饲料量为虾体重的4%~7%。同时要坚持做好巡田工作,观察龙虾的摄食及生长情况,青苔及残饵要及时清理,保障水质健康。

2.2.2 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的科学防病措施。3—6月结合投喂饲料,每间隔10d使用1次拌乳酸菌等有益菌全池泼洒,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野杂鱼等敌害除在清塘时清除外,可在进水口用网袋过滤。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巡塘发现要立即驱逐或诱灭。此外,禁止家鸭家鹅入沟,避免损失。

2.3 水稻收割与龙虾捕捞 小龙虾要及时捕捞,轮捕轮放。6月初,采用虾笼诱捕,收笼时及时进行挑选,捕大(30g以上)留小,不断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起捕上市,降低小龙虾的密度,提高在田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幼虾可作为下一年的亲虾使用,减少投入成本。10月底第2次晒田后,收割机从环沟闭合处进入大田及时收割水稻。水稻收割后及时灌水,越冬也需保持浅水位。

3 稻虾共作模式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稻虾共作技术,减少投入化肥、农药成本2250元/hm2,平均收获龙虾2265kg/hm2,收获水稻7770kg/hm2,收入86595元/hm2,周边单纯种植水稻单产8625kg/hm2,收入为20700元/hm2,除去苗种、饲料、肥料、农药等生产成本,稻虾共作比单纯种植水稻增效34875元/hm2。

3.2 社会效益 通过稻虾共作,生产出绿色、健康、环保的水稻和小龙虾农产品,加快发挥稻田种植综合效益,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

3.3 生态效益 稻虾共作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水体环境的面源污染,有效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节能减排、防污效果明显,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孙凤民.稻虾综合种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9):205-206.

[2]殷玉梁.稻虾田水稻的种植[J].湖南农业,2020(4):19.

[3]易峰,周定邦,李进前,等.崇明稻虾共养模式综述[J].2020(2):95-96.

[4]汪海波,汪进.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20(2):105-106.

[5]熊国平.稻虾轮作、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效益[J].湖南水利水电,2016(4):74-76,7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小龙虾技术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