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打造高中语文阅读新篇章

2020-11-16 06:07陈淑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陈淑敏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普遍存在排斥阅读,导致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难以提升的问题。随着高考不断改革,学生的阅读能力亟待提升。整本书阅读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对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利用整本书阅读打造高中语文阅读新篇章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8-126-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阅读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尝试从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发展思辨思维四个角度,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探索。

一、建立阅读小组,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先建立阅读小组,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人是社会中的人,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某个学生进行阅读时,会带动其他学生一起阅读;当学生阅读到精彩的地方时,会产生分享的欲望。阅读小组为学生提供了讨论和倾吐的机会,对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可以起到明显作用。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先建立阅读小组。在建立阅读小组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组。例如有的学生已经阅读过《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有的学生看过《平凡的世界》的电视剧,有的学生对《平凡的世界》进行过深入研究。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之后,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像有的学生不喜欢提前剧透,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学生与其他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有的学生对《平凡的世界》有大概了解,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学生与已经阅读过这本书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教师在建立阅读小组之后,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或竞赛活动。例如对于两个都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的小组,教师可以引导小组之间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阅读速度比较快;对于都阅读过这本书的小组,教师可以以问题竞答的方式引导小组之间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对文本细节或故事情节更加熟悉。教师建立阅读小组,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可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许多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存在阅读速度慢、难以梳理整本书中的人物关系、遗忘前面故事情节等问题。高考中虽然不会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但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的考验比较重视。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性措施,分享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中虽然主要講述了大观园的故事,但涉及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以及大量的丫鬟、仆人,因此人物关系复杂,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像《红楼梦》最开始出现的人物不是贾宝玉也不是林黛玉,学生在阅读时,难免产生疑惑,这一僧一道是什么人,与文章有什么关系。当学生遇到不熟悉的部分时,会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展本书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本书简介,或引导学生先观看电视剧,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致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本书。另外当学生阅读到中间部分时,会发现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甚至一个人物在很久之前出现过,在阅读时已经忘记发生在该人物身上的故事。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人物关系网,将人物之间的关系陈列出来,并标记每个人物的大概经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清晰的逻辑。另外像有的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描述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红学大家关于《红楼梦》的点评,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利用阅读技巧进行阅读,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提升阅读质量。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往往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发展,在阅读诗歌散文时,往往将朗读当作阅读,这样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难以提升。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要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思考阅读内容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以《艾青诗选》为例。《艾青诗选》是中国近代诗人艾青的著作,诗中有许多是对自然事物的描写,却蕴含了深奥的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部书时,可以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包括批注、阅读心得、评价等内容,学生利用阅读笔记进行阅读,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化。而在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时,教师可以放松形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像有的学生在阅读《我爱这土地》时,没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没有阅读笔记可以做;但是在阅读到《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深有感受,于是记述了自己的心情和自己对母亲、家乡的看法。有的学生喜欢在阅读时模仿作者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心情;有的学生喜欢在阅读时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形式都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解读,也是学生最直接的表达,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时,可以放宽形式。除了阅读笔记以外,阅读习惯还包括保持平静心态阅读、善于提出疑问等等。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的深入阅读,同时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组织交流活动,发展思辨思维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可以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思辨思维的发展。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教师可以以书中的内容为主题组织辩论比赛,也可以鼓励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观点。辩证思维可以使学生在面对高考时思维更加缜密和开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成绩。

以《呐喊》为例。《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其中描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可以任选一个题目引导学生交流,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也可以从中节选一段情节引导学生交流,像《社戏》中作者大段关于景物的描写;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像有的学生就《药》中人们关于夏瑜被处死这一情节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当时的人已经麻木了,没有反抗精神;有的学生认为用人血馒头治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愚昧、自私;也有的学生认为华老栓尽管惧怕,但是依然努力救治儿子,是一种亲情的体现。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委婉纠正学生的观点,但是要尽可能减少否定现象。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书中的人物、情节,甚至是某一句话,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本文从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发展思辨思维四个角度就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扎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不断发展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丽云.改变学生阅读方式,提升学生阅读思辨能力——以整本书阅读为例[J].学周刊,2020(17):135-136.

[2]李敏.新课标下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创新途径探究[J].成才之路,2020(14):74-75.

[3]李士稳.找准名著教学支点实现整本书阅读价值——例谈名著阅读指导[J].语文教学通讯,2020(14):44-45.

[4]李俊峰.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问题探微[J].当代教研论丛,2020(5):25-26.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第二中学,广东 化州 52510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