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

2020-11-16 06:10冯雪任锦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攻击行为小学生

冯雪 任锦锦

〔摘要〕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山东省济南市340名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年级小学生的性别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攻击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相关。(2)母亲教养方式对男生、女生的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有差异。(3)父亲教养方式对男生、女生的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有差异。

〔关键词〕攻击行为;教养方式;性别;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0-0024-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中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一直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攻击行为会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1],还会使青少年犯罪现象增加[2]。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探讨和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父母教养方式[3]。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儿童抚育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通常使用的方法或形式,具有相对稳定的风格特征[4]。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攻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栾程程[5]认为在教养过程中,父亲采用惩戒、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增加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郝宣[6]认为男生和女生的校园攻击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女生比较倾向于语言攻击,而男生则倾向于身体攻击;孙丽君、杜红芹、牛更枫等[7]认为心理虐待与忽视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罗贵明[8]研究发现,父亲的不良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更显著;王凡、刘含君兰和赵守盈[4]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过度保护对子女的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影响着子女外显攻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对内隐攻击行为有影响。陈欣、杜建政[9]的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父母会根据男孩和女孩的身心特点来抚养、教导子女,若父母打乱或干扰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或者实施体罚,也会增加子女的内隐攻击行为。综上所述,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子女的攻击行为。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性别、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济南某三所小学五年级、六年级选取八个教学班共计340名学生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17份。其中男生152名,女生165名;五年级学生159名,六年级学生158名;年龄在10~14岁,平均年龄为11.76±0.64岁。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采用Aunola 和Nurmi 、Fan等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来测量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情况,量表包括温情、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三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程度越高。本研究中,母亲教养方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父亲教养方式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2.攻击行为量表

采用Buss和Perry(1992)编制的攻击行为量表(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来测量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情况。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攻击性行为越强。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三、结果

(一)父母教养方式、性别和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里的六个维度两两呈显著相关,母亲温情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23);父亲温情和父亲行为控制均与学生的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31,r=-0.19)。

(二)性别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攻击行为间的调节作用

根据表2可知:

1.由模型2可得,母亲温情显著负向预测攻击性(β=-0.26,p<0.001),母亲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攻击行为(β=0.13,p<0.05);父亲温情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β=-0.32,p<0.001),父亲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β=0.17,p<0.01)。

2.由模型3可得,母親温情和性别的乘积(β=0.07,p>0.05)对攻击行为无预测作用,表明性别在母亲温情和攻击行为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性别在母亲心理控制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β=0.17,p<0.05),母亲心理控制正向预测小学男生的攻击行为(β=0.15,slope=1.79,p<0.05),但对女生的攻击行为无预测作用(β=0.05,slope=0.58,p>0.05);性别在父亲温情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β=-0.21,p<0.01),父亲温情对男生的影响较大(β=-0.35,slope=-4.32,p<0.001),对女生的影响较小(β=-0.26,slope=-3.54,p<0.001)。

四、讨论

(一)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母亲温情显著负向预测学生的攻击行为,母亲越温暖,学生的攻击行为越少;父亲温情显著负向预测学生的攻击行为,父亲越温暖,学生的攻击行为越少[10-13]。母亲心理控制与学生的攻击行为呈显著相关,母亲心理控制越多,学生的攻击行为也越多,父亲心理控制也显著预测攻击行为。其原因可能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想要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父母的控制越多,越容易使他们产生攻击情绪和行为。

(二)性别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行为间的调节作用

在本研究中,母亲心理控制和性别的乘积显著正向预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母亲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攻击行为,但对女生无明显的预测作用。因此,性别在母亲心理控制和学生攻击行为间起调节作用。也就是说,母亲对男生的心理控制越少,其攻击行为也会减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男生的逆反心理比女生强,父母越多的心理控制会导致男生的攻击行为增加。父亲温情和性别的乘积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父亲温情对男生攻击行为的影响较大,对女生攻击行为的影响较小,这表明性别在父亲温情和学生攻击行为间起调节作用。

这提示我们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性别的差异,给予男生足够的尊重,给予女生足够的关怀与温暖;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并逐渐学会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处理一些事情。父母的关怀和理解必能有效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

参考文献

[1]Gini G. Pozzoli T. Bullied children and psychosomatic problems:a meta-analysis[J]. Pediatrics,2013,132(4):720 - 729.

[2]Kabasakala Z. Bas A U. A research on some variables regarding the frequency of violent and behavior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ies[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2):582 - 586.

[3]宋明华,陈晨,刘燊,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越轨同伴交往和自我控制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6):675-682.

[4]王凡,刘含君兰,赵守盈.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3):121-124.

[5]栾程程.父亲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及干预[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

[6] 郝宣.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校园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7] 孙丽君,杜紅芹,牛更枫,等.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1):65-75.

[8]罗贵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98-199.

[9]陈欣,杜建政.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4):798-801.

[10]朱单芳.父母养育方式、情绪调节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11]Xiaopei Xing,Meifang Wa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parental warmth and hostilit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hil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7(26):928 - 938.

[12]李俊雅,赵鑫琳,张珊.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J].山西青年,2018(4):85-86.

[13]闫新,刘娜.父母教养方式对五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J].价值工程,2017,36(28):177-18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攻击行为小学生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