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华 王思冕 李洪菊 罗艳萍 罗冬玉 韦巧 姬攀攀 侯玲
摘要:为加快江汉平原植棉区棉花生产机械化进程,于2019年选出目前国内和湖北省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0个棉花品种(系)进行机械采收技术栽培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江汉平原植棉区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推广种植的具有较优机采棉性状的品种。通过丰产性、机采性状适应性、纤维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鉴定,认为ZT09、EZ9、ZS03、荆棉91、中棉425品种可作为江汉平原植棉区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推广机采棉首选棉花品种。
关键词:江汉平原植棉区;机采棉;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20)05-0052-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5.008
Abstract: B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mechaniza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2019, we selected 10 cotton varieties (lines) with certain representation in China and Hubei Province for for experiment in cultivation , from which to select suitable fo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better machine-picked cotton varieties.According to yielding ability, adaptabilit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fiber quality and other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identification, ZT09, EZ9, ZS03, Jing cotton 91, Zhongmian 425 can be used as preferred cotton varieties in the cotton planting areas of Jianghan plain and eve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Key words: The cotton planting areas of Jianghan plain; Machine-picked cotton; Variety comp-arative research; Comparative research
0 引言
目前麦(油)后移栽棉(主要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是江汉平原植棉区棉花种植的主要方式[1]。而麦(油)后直播棉作为一种省工、简化、适应机械化生产等诸多优点的新型种植方式,逐渐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开来。近年来,许多科研人员也陆续开展了麦(油)后直播棉试验研究[2-4]。湖北省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产棉区,麦(油)后直播棉占比相对较低,许多地区适宜的直播棉品种还相对匮乏[5,6],为此,作者于2019年选出目前国内和湖北省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0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丰产性、机采性状适应性、纤维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进行鉴定,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湖北植棉区示范推广的机械化采收品种并集成机采棉栽培技术。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中棉425、DZ320、AZ31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ZT09、EZ9、CN01、ZS0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荆棉91(荆州农业科学院)、冈棉5号(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晶华棉134(荆州晶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10个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北港村,该田土地平整一致,为沙壤土,麦棉两熟田。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第4重复为采样和脱叶催熟试验。小区净面积20 m2(含厢沟),小区种植棉花为4行。行距76㎝,种植密度6万株/hm2。5月28日播种,机械开沟起垄,人工条播。
肥料运筹以N︰P2O5︰K2O=1︰0.5︰1,纯氮用量为120~180㎏/hm2,按两次追肥方式施入,一次在盛蕾初花期、一次在盛花期。在棉花7~8叶、10叶左右、见花施肥后、打顶前和打顶后7天左右进行化学调控。棉株吐絮50%左右时喷施欣噻利脱叶催熟。
1.4 田间管理
小麦于5月23日收获,5月25日机械旋耕整地,播种时用北斗导航机械开沟起垄,5月28日人工条播(出苗期为6月3日)。5月30日用异丙甲草胺900 g/hm2+溴氰菊酯300 g/hm2+噻菌銅450 g/hm2打封闭,防地老虎和苗期病害。6月15日用烯草酮600 ml/hm2防小麦苗等禾本科杂草;7月1日 用乙羧氟草醚450 ml/hm2防阔叶杂草; 用苏云金杆菌300 g/hm2+炔螨特150 g/hm2+氟虫腈300 g/hm2防治蚜虫、盲蝽象和红蜘蛛等虫害。7月8日棉花行间撒施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分别为27%、10%和15%)375 kg/hm2,折合每小区1.14 kg,并按肥料运筹要求对N、P、K养分缺少量用单质肥补上,施后中耕。7月24日用苏云金杆菌300 g/hm2+氟虫腈300 g/hm2防盲蝽象和斜纹夜蛾等虫害;8月6日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 ml/hm2+氟虫腈300 g/hm2防斜纹夜蛾、棉铃虫等;8月26日用氯氟啶虫脒90 g/hm2+中化化肥3000 g/hm2防虫和喷施叶面肥。6月27日用助壮素75 ml/hm2、7月15日用助壮素225 ml/hm2、7月24日用助壮素600 ml/hm2、8月6日用助壮素900 ml/hm2、8月14日用助壮素900 ml/hm2进行化控。8月7日进行打顶。10月9日用欣噻利2250 ml/hm2对第4重复催熟脱叶,10月15日用欣噻利2250 ml/hm2对第1~3重复催熟脱叶。
1.5 数据调查
每小区选两个重复中间两行的全部植株,调查记载各处理的出苗期、开花期、盛花期、吐絮期等生育时期和统计生育期。选两个重复中间两行的连续植株10株,在棉花现蕾后调查第一果枝着生位的节数,在9月15日调查第一果枝着生位的高度、果枝类型、株型、株高、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全部棉株)。在棉花吐絮50%左右时对第4重复棉株喷施欣噻利脱叶催熟,并选代表性的棉株20株定点定株调查施药前调查基数[并将棉株新生小叶片(直径在1 cm以内)全部摘净],药后5天、10天、15天和20天棉株总叶片数、吐絮铃数,利用各期的调查数据计算相应的脱叶率、吐絮率。吐絮盛期采摘中部果枝第1~2果节吐絮正常的150个铃(收三个重复,每重复收50铃),测定单铃重和衣分。分小区收花计产。将测定单铃重的皮棉分品种充分混匀,每品种取50 g,用于检测纤维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進程
相比而言,ZS03和中棉425现蕾、开花、吐絮较早,晶华棉134现蕾、开花、吐絮相对较迟,CN01开花较迟;总体而言,中棉425生育期93天,ZS03生育期94天,其余8个品种生育期在100天左右,其中生育期较长的有晶华棉134、冈棉5号、DZ320三个品种,为102天(表1)。
2.2 农艺性状
各品种株高在88~100 cm范围内。其中,DZ320、AZ313、EZ9株高相对较高,分别为97.2 cm、98.8 cm、99.4 cm,且第一果枝着生位高度亦相对较高;株高较矮的有中棉425、ZS03、晶华棉134,高度分别是88.3 cm、88.8 cm、89 cm,且第一枝果枝着生位高度也较低。表明10个品种的植株高度在合适的化调情况下都可以达到机采棉的要求(表2)。
各品种果枝层数居于11.1~13.7个/株,其中以CN01最多,为13.7个/株,AZ313其次,为13.2个/株,荆棉91最少,只有11.1个/株。由于后期遭遇持续性干旱天气,大部分蕾铃脱落严重,相比而言,ZS03的絮铃、大铃及成铃数最多,成铃数为15.3个/株,其次是ZT09,成铃数为14.0个/株,冈棉5号最少,只有10.5个/株(表2)。
2.3 催熟脱叶效果
于10月9日在第4重复喷施催熟脱叶剂欣噻利,按2250 ml/hm2喷施,分别在10月9日、10月14日、10月19日、10月24日调查脱叶吐絮情况。由表3可知,催熟效果最好的是早熟品种的ZS03,在喷药后的第10天吐絮率已经达到100%,其次是CN01和ZT09,药后10天吐絮率分别达到93.5%和91.9%。在药后15天,各品种的吐絮率均达到了90%以上(除了生育期较长的DZ320较差,吐絮率也达到了89.3%),脱叶率均为100%。总体来说,各品种的催熟脱叶效果均较好。
2.4 产量性状和实收产量
由表5可知,单铃重最重的有荆棉91和EZ9,均是5.3 g,其次是晶华棉134,为5.2 g ,最轻的是ZS03,只有4.6 g;衣分最高的是ZT09,为42.5%,最低的是DZ320,只有35.3%,荆棉91、晶华棉134、冈棉5号衣分分别为39.4%、39.8%、39.9%,其余品种为37.9%~38.2%。
ZT09、EZ9的实收籽棉产量比对照(CN01)高,其实收籽棉产量分别是4372.5 kg/hm2、3991.5 kg/hm2,分别比对照CN01高388.5 kg/hm2、7.5 kg/hm2。其余品种的实收籽棉产量均比对照低,以冈棉5号最低,比对照低1218.0 kg/hm2。实收皮棉产量比对照高的是ZT09和荆棉91,分别比对照高336.4 kg/hm2、41.3 kg/hm2,其余品种均比对照CN01低,还是冈棉5号最低,比对照低418.3 kg/hm2。
2.5 纤维品质
在参试的10个品种中,除了对照CN01和中棉425上半部平均长度只有29.8 mm和29.4 mm,其他品种均达到了30 mm以上,其中最长的品种是ZS03,达33 mm,其次是冈棉5号为31.5 mm。整齐度指数除晶华棉134(84.3%)比对照CN01(85.1%)低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高,最高的是ZS03(87.2%),依次为ZT09(87.0%)、冈棉5号(86.8%)、荆棉91(86.41%)、EZ9(86.4%)、DZ320(85.1%)、中425(85.1%)、AZ313(85.1%)。各品种的断裂比强度均较好,都超过了30 cN/tex,而且均比对照高,最高的是ZS03,为37.2 cN/tex,其次是AZ313,为35.7 cN/tex,其余品种在32.0~33.5 cN/tex。在马克隆值方面,AZ313达到A级,荆棉91、ZS03、晶华棉134、冈棉5号和DZ320为B2级,中棉425、ZT09、EZ9、CN01为C2级。ZT09、中425、冈棉5号的伸长率比对照高,分别为7.5%、7.1%、6.8%,其余品种伸长率均低于对照CN01(6.7%),以ZS03最低,为5.4%(见表5)。
3 小结
综合生育性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脱叶效果各品种的表现认为,在参试的10个品种中,ZT09、EZ9、ZS03、荆棉91、中棉425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为湖北植棉区示范推广的机械化采收品种继续试验。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毛树春,韩迎春,等. 中国麦棉两熟种植制度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 28 (6):14-18.
[2] 高广金,陈刚,杨艳斌,等. 棉花直播栽培试验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2010,26(12):31-32.
[3] 陈正才,沈杰,潘文四,等. 江汉平原2014年油后直播棉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5(5):108-110.
[4] 冯邦杰,潘志金. 麦茬直播棉发展优势及栽培要点[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1):47-48.
[5] 冯常辉,孟艳艳,张光梅,等. 湖北省麦后直播品种的应用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3):5695-5697.
[6] 李洪菊,罗冬玉,罗艳萍,等. 鄂中地区麦后直播棉适宜品种示范比较[J]. 棉花科学,2018,40(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