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戏曲创作现状与思考

2020-11-16 02:24丁雪
戏剧之家 2020年30期
关键词:山东现状

丁雪

【摘 要】山東省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良好的戏曲艺术创作环境,也曾经涌现出吕剧《画龙点睛》《补天》《回家》《苦菜花》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近年来,山东戏曲创作发展势态较好,尤其在小戏创作展演和基层院团扶持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山东无论是整体发展情况,还是创作演出成果都未能居于前列,与河南、浙江、湖北、福建等戏曲创作大省更是相差甚远。如何凭借该省优势发展和繁荣戏曲创作是其当下最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山东;戏曲创作;现状;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0-0039-02

山东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戏曲大省,有吕剧、柳子戏、五音戏、山东梆子、茂腔等大量地方戏曲剧种。山东的戏曲艺术创作在全国范围内始终处于第一方阵,曾经涌现出一大批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经典地方戏曲作品。近年来,山东戏曲创作整体情况良好,但在创作成果、剧目影响力、观众观剧热情上都不温不火,精品力作并不多见。当下,急需探索的是如何打破围墙,走出戏曲创作的温带区,寻找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发展模式。

一、近年来山东戏曲创作的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山东省的戏曲艺术创作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居于中游偏上的位置。2013年,山东济南举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本省的戏曲艺术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近年来,山东省改变戏曲艺术创作发展策略,将重心放到了基层院团和小戏创作展演等方面,并为此做了许多建设性工作。

随着一系列政策方针的相继颁布和出台,山东省戏曲艺术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鼓励和刺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大批新人才、新作品接连涌现出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前,山东省的创作经费十分有限,并且直接拨给省直剧团,经费很难到达基层市县剧团,导致基层剧团难以维持和发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艺术创作经费大大提高,如何使用这部分经费更好地推动全省艺术创作,成了新的思考点。经过多方面商讨、论证,山东省制定并实施了舞台艺术“4+1”工程,即“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舞台艺术英才培育工程”和鼓励优秀剧目、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艺术比赛扶持奖励办法。初期,该政策只针对省直院团,之后便惠及各地市基层剧团。在此政策支持下,菏泽市山东梆子《南国之春》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先后登上舞台。在作品奖励方面,2014年6月,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对全国、国际文艺比赛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的办法》。奖励申请已经成为政策性、常态化的工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认可的奖项加以规范,每年年底统一上报,不同级别奖项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奖励,详细具体、公开透明、经费有保障,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戏曲创作者的积极性。接下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现缺少对剧本创作方面的扶持内容,于是增加和调整了相应的政策。

山东省通过以上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采取了“连环式”的扶持和引导方式,将戏曲创作、评审、资助、演出、表彰等环节环环相扣,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戏曲艺术发展机制,成果相对显著。仅2019年,吕剧《大河开凌》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扶持名录,吕剧现代戏《一号村台》、泰安市山东梆子现代戏《泰山挑山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重点现实题材名录。

回到戏曲创作发展本身,全方位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近些年来,山东省戏剧创作室中坚持戏曲剧本创作的编剧越来越少。原因在于戏曲剧本创作本身难度大,找到合适的剧种也难,搬上舞台更难,加上要联系和配合剧团,以及寻找经费支持等等,让创作人员渐渐远离戏曲剧本创作领域。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大力推动戏曲创作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正是在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

其一,举办各类戏曲编剧培训班。近年来,山东省十分重视青年戏曲编剧人才培养,一方面以本省为大本营,从全国各地聘请知名专家对青年编剧进行针对性授课;另一方面,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举办培训班,为青年编剧开阔视野,提升认识高度和广度。山东省通过全省平台的逐步推动,省内各市也纷纷开始重视。各类培训班的举办,在整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青年编剧崭露头角,大量作品接连推出,未来的成果值得期待。

其二,出台“青创项目”工程,组织青年艺术创作者联盟——“三月剧社”。该项目内容是扶持省内45岁以下的创作人员自由组成团队申请立项,经过评审通过后给予一部分资金支持。项目以院团为载体,但是院团不能将经费留用,主创也不能拿创作费,资金全部用在作品的排演上。青年人才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该项目正是为青年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解除束缚,抛开压力和负担,大胆随心,放手创作。“青创项目”工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青年主创们以一种团结、敬业的状态联合在一起,共同学习和进步,第一年的项目成果就已经远远超出预期。虽然还达不到获奖的水平,但是作为剧团的常演剧目,慢慢打磨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三,成立戏曲名家工作室。充分发掘山东省优秀老戏曲编剧的能量,在省内选择10位戏曲名家,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出20万经费,由戏曲名家带学生搞创作,这对戏曲的“传帮带”也是一个促进。青年戏曲编剧在名家的带领和指导下,细致打磨自己的创作思维和技术,相比于关起门来搞创作,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更有实际作用,更能催促青年编剧快速成长。

总的来说,一大批青年戏曲编剧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多个平台上得到了锻炼,逐渐成熟起来了,正在慢慢成为戏曲创作的中坚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考

从山东省近几年的戏曲创作情况来看,整体形势向好,也有大量核心问题尚未得到重视和解决。从演出和观众层面来看,演出阵地农村化,观众群体老年化,并且老年观众习惯于观看老戏、经典戏,对新创剧目欲望不强、兴趣不大,购买力较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戏曲创作的发展进步。从创作层面来看,山东的青年编剧受齐鲁文化中庸的思想影响较深,存在创作剧目中规中矩,缺少个人对社会、时代的深刻认识等问题。这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开拓思维,创造革新。不仅是戏曲创作,山东的整个环境都在进行新旧功能转换,首要内容便是解放思想。当然,目前这些戏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山东一省所独有的,其他各省也广泛存在,希望以下几点思考能提供参考。

(一)重視剧团培养

目前,山东省的戏曲编剧大多集中在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并且创作室的人员基本都广泛创作各个戏剧种类,没有戏曲、话剧、音乐剧、儿童剧之分,创作能力也与老一辈有很大差距。专门的戏曲院团,比如山东省吕剧院等,少有编制内的专职编剧,基层小院团更是鲜有。如此情况,使得外聘知名编剧或从成熟编剧处直接购买成了获取戏曲剧本的主要方式。不得不承认,这些戏曲剧本大多数质量较高,但编剧毕竟不熟悉剧种和剧团的特点,拿到的剧本未必适合剧团实际排演,导致高水平的编剧剧本和低水平的舞台呈现之间的矛盾问题频频出现。

关于为何不愿招聘专职编剧,院团也有苦衷。戏曲编剧成长速度慢,培养难度大,甚至会有培养不成功的情况发生。因此,院团更愿意把有限的编制留给演员等不可缺少的岗位。但是,戏曲生态与院团建设需要综合在一起看待,发展不能只求当下,戏曲的传承创新和院团的长远目标是根本,只有花时间和精力逐步培养熟悉本剧种和剧团的专职编剧,根据自身的特色创作剧本,排演剧本,扎实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剧种和剧团的发展。

(二)创新、创造剧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我们的戏曲艺术正处于创造和创新的紧要关头。剧种和院团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辉煌成就中,当下的生存和发展急需新剧目的产生,而创新、创造又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话题,急功近利,质量便很难保证。

师古不泥,从当今时代和社会出发,将戏曲创作与美育相结合,与时代故事相结合,与地方文化市场相结合,提高编剧自身的哲学思考和文学素养,有感而发,独立思考,注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如此创作出的作品才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

(三)重视策划宣传,逐渐对接市场

宣传策划和对接市场是近几十年来戏曲所忽略的问题,戏曲界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化机制。多年以来,戏曲演出市场萎缩,戏曲院团仅靠票房难以维持生存,收入不再依靠观众买票,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因此,艺术生产的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戏曲既要满足政府需求,还要满足创作者本身的需求,就很难再去满足观众的需求。此外,戏曲还要面对电影电视、短视频、流媒体的竞争,已经万万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制作和演出模式了。院团不主动融入、对接市场和时代,完全依赖政府财政补贴,脱离了戏曲院团治理现代化规律要求,不可能真正促进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更难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戏曲创作和演出需要打开视野,拓宽渠道,重新打入市场。目前,戏曲的演出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开拓市场,二是文化惠民。两个都要抓,两个都要抓好。但这两个方向是反着的,很难找到中间的平衡点。送戏下乡是利民的政策,但强化了观众免费看戏的心理,因而文化惠民不能完全抛开市场。但这个难题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比如莱芜梆子剧团,用办卡会员制的方法,让老百姓热情高涨地走进剧场看戏,从彩排到演出都有观众,演出火爆,实现了戏曲开拓市场与文化惠民两个方向的完美融合。此外,山东省戏剧创作室成立的“耕·剧坊”也在致力于创作生产具有市场效应的戏剧产品,积极探索文化创新和产业化之路,成果如何,还需继续关注。

(四)反复打磨出精品

山东省近年来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少,但没有一部“叫得响、留得下、传得开”的品牌剧目。众所周知,一部成功的戏曲作品需要多次演出、反复打磨,很少有作品能够一次成功。所以,院团不能演完一个扔一个,一味追求数量和奖项,忽视经典作品的打造。从剧本创作方面来看,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其中谈到了目前戏曲界火热的“剧本荒”话题。他指出,戏曲面临的问题“不是剧本荒,而是剧本慌”。剧本产量不少,但精品太少,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磨精品剧本,而不是加大剧本产量。我们要有精品意识,一旦前景可期,就应该不断推动下去,打磨成精品,让戏曲走得更长远。

综上所述,山东省的戏曲艺术发展还处于摸索和攀登阶段,一系列政策方针已经基本搭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机制,接下来还需要顺应时代的思想潮流,继续开拓思维,创作出更好的戏曲作品。

猜你喜欢
山东现状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