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在乡村和谐文化

2020-11-16 06:04张先友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和谐文化乡村振兴

张先友

【摘   要】 新乡贤是一批由道德模范、企业家、专家、学者、教师、退休老干部、华人华侨等人员组成的,热心乡村事务、办事公道,在乡村颇具影响力的社会贤达人士。新乡贤有着独特的“乡情”、“才情”和“热情”,在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他们是乡村文化核心价值的引领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一步打造乡贤文化,培育乡贤精神,壮大乡贤队伍,凝聚乡贤力量,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现代乡贤;和谐文化;独特作用

中图分类号:{C960}             文獻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1-0009-12

[Abstract]  Xinxiang Xian is a group of moral models, entrepreneurs, experts, scholars, teachers, retired veteran cadres, Chinese and overseas Chinese and other personnel, eager for rural affairs, fair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has a lot of influential social sages. Xinxiang sages have unique "rural feelings "," talent" and "enthusiasm ", and play a uniqu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armonious culture. They are the leaders of the core values of rural culture, the organizers of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guardians of rur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we need to further build the culture of rural sages,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rural sages, strengthen the ranks of rural sages, and unite the strength of rural sages  To form a strong joint for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modern Xiang Xian; harmonious culture; unique role

乡贤作为一个类概念,泛指热心乡村发展的贤德之人,是对具有高尚品德、较高学识或才情、热心乡村发展并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在古代,乡贤主要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的还乡高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成功人士。新乡贤则泛指一切热心乡村事务、办事公道,具有较高威信,能扎根乡村的乡土“能人”。他们可以是干部,也可以是群众,可以是企业家,也可以是外出务工小有成就而返乡发展的人,可以是党员,也可以是非党人士,可以是专家、学者、教师、大学生,也可以是农民、工人、商人等。无论是古代乡贤,还是新乡贤,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方面都曾发挥了或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新乡贤的特质及其在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机理

“乡贤”顾名思义就是热心于乡村发展的贤达之人。 “乡”,与“城”相对,是个地域概念。“贤”是“贤明”的意思,它既有品德高尚的意思,也有富有“智慧”的意思。一般来说,有聪明才智、品德高尚、办事能力强的人,就是“贤者”。史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些贤者有的德行方面表现突出,有的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有的办理政事能力较强,有的熟悉古代文献等等。由此观之,“乡贤”就是那些“有德行、有才华、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人[1]。”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城市的发展条件、发展水平要远远优越于乡村,因而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城市本身培养并留住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一些出自乡村的很多有才之人都想方设法流向了城市,这种人才流动“虹吸”状况的多年延续,造成了乡村建设人才的“荒漠”现象,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新乡贤就是那些在此背景下能留守乡村或从城市逆向走进乡村,具有浓郁“乡情”、怀有建设“才情”、富有立志乡村振兴“热情”的社会贤达之人。

首先,新乡贤具有浓郁的“乡情”。乡贤具有“土气”,他们对乡土富有真情,爱得深沉,乡土之情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骨子里。费孝通老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将这种“乡土性”称之为“乡土本色”。新乡贤具有“乡土本真”,他们没有门弟等级观念,他们热爱生活在乡土中为人真诚、勤劳、勇敢、善良的农民。新乡贤具有“乡土情结”,他们能说方言,懂乡俗,他们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新乡贤身上的“土气”,正是农民们乐于接受他们、能与他们打成一片的根源所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农民们最讲“乡土”观念,最看重“老乡”感情。具有“乡土本色”、“乡土本真”、“乡土情结”的新乡贤在农民们的眼中就是“自己人”、“自家人”。

其次,新乡贤怀有乡村振兴的“才情”。新乡贤是由一批道德模范、企业家、专家、学者、教师、退休老干部、华人华侨等人员组成的群体。李梅[2等将现代乡贤分为“德贤、商贤、学贤、官贤、侨贤”等类型。并认为现代乡贤“受教育的程度高、思维视野开阔,对乡村发展有见地,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威望。”钱念孙认为“只要有才能、有善念、有行动,愿意为农村建设的人都可称作新乡贤。”黄海[3]认为,“新乡贤既包括道德模范、社会贤达,也包括以自己专长、学识和财富建设乡村、改善民生的优秀人物。”诚然,新乡贤一方面见多识广,有知识,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经营,有技能,有发展乡村经济,稳定乡村秩序,繁荣乡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能力。另一方面,新乡贤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有经验,懂管理,善组织,会协调,办事能力强,能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独挡一面的作用。新乡贤们具有的能办事、会办事、能办成事的能力给村民们带来了发展实惠,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信任。

再次,新乡贤具有服务乡村发展的“热情”。“在我们的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去处了”。费孝通[4]先生在七十多年前这一论断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有一定才气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追求着都市繁华生活,他们想去掉的是自己身上的“土气”。但新乡贤们却放弃这样的机会,他们逆向而行,他们中有的人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走入乡村,立志要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保护乡土本色,留住“乡愁”;有的据守乡村,矢志不移。他们的这份热情,体现了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甘愿奉献一切的无私精神,获得了农民们对他们高度认可、真情爱戴、热情支持。

新乡贤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乡情”、“才情”、“热情”特质,正是他们在乡村振兴中能得到农民的信任、能带领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做出独特贡献的原因所在。

2  新乡贤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立足农村根本,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具有”和谐“特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乡贤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新农村和谐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新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

新乡贤作为乡村中的贤明人士,是农民们信得过的“自家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农民,对当地文明风气的形成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他们以自己学识博闻引导农民解放思想,以优良品德和高尚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农民,影响农村,促进乡村和谐风气的形成,他们是乡村思想价值的引领者,在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不可替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繁荣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5]。它是我们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有的指导和评价作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推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在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建立起农民本位价值观,让农民明白生活的意义、感受生活的幸福、活出生活的精彩。

新乡贤了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清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农村、农民中存在的道德缺失甚至精神危机问题,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作用。他们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在带领农民们在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进程中能始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画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融入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能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改造农村落后的精神文化状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农村文化中的认同度,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2.2  新乡贤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头人,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组织协调作用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理解党和国家的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对农村文化理解甚为肤浅,认为“农村文化,就是文化下乡,放几场电影、唱几场戏,把文化当成艺术家的恩赐[6]。”他们不能认识到农民才是新农村文化的主体,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甚至把农民当看客,自己充当了主角,结果是费力不讨好,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不参与,政府官员瞎忙活。

新乡贤知农村、懂农业、懂农民。他们热爱新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们知晓农村发展变化的前生今世,他们懂得春夏秋冬农民们劳作之艰辛,他们更懂得农民们对反映“乡土”生活文化的渴求。新乡贤们清楚,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农村文化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能反映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体裁的文化产品更是不足、农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的状况下,必须生产更多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民们对文化的需求。正是怀着对改变这一状况的使命,新乡贤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他们组织农民,依托“乡土”,依靠农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繁荣农村文化的政策。他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改善乡村文明风貌,兴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传承乡村优秀农耕文化,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来丰富乡民的精神生活。在新鄉贤的带领下,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他们摒弃过去的落后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和谐文化浸润新农村各项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支撑。

2.3  新乡贤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文化传承创新的特殊作用

中华文明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中华农业文明所遵循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等基本原则,既是独具特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观念与精神价值取向[7]。”我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的精华,其蕴含的丰富和谐文化要素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在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农为本的产业结构、食为政首的重农思想、礼乐规范的约束机制、休戚与共的群体观念、家国同构的宗法范式、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有机农业的优良传统、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独具特色的丝茶文化等[9]”。由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度同构”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现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天人合一、和谐 共存的和谐理念;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是中国传统优秀家风家训的代表;四川丹棱县张扬镇万年村的“道德超市”体现了中国农民重信守义、诚信善良的优良品质;《弟子规》、二十四孝等传统文化是中国“仁孝”文化的重要代表等等。这些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深地融合在农村的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中,是新时代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的文化根基。

新乡贤热爱“乡土”,尊重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他们以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在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中诠释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以其高尚的行为发挥着乡村道德教化的示范作用,成为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江西德安新乡贤通过乡贤协会、乡贤调解员传承和弘扬乡风文明,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活力。上海宝山月浦镇月狮村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新乡贤们示范引领带动挖掘“乡愁”文化,传承优秀家风、村风、乡风,让村民们记住了“乡土”历史文化,明白了“乡土”生产生活的传承脉络,共享“乡土”精神家园。新乡贤在传承、、保护、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大有可为,其作用不可替代。

3  以培育乡贤文化为抓手更好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培育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文化自古以来就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广泛流传,它所体现出来的乡贤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乡贤为乡村发展奉献力量。

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乡贤支农、帮农、护农等先进典型事例为内容,以弘扬新乡贤崇德向善、诚信友爱、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为路径,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的目的。

培育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政府要加强引导,具体指导。乡(镇)政府要花心力掌握当地古今乡贤人文信息,深入挖掘历史乡贤的当代价值,注重开发现代乡贤的典型事例,积极开展乡贤文化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和颂扬当地古今乡贤的思想、文化、精神以及他们造福乡村的典型事迹。可以开展“一村一墙报”活动,在乡村墙报开设专栏宣传当地古今乡贤事迹,弘扬乡贤精神。也可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上开设“乡贤文化”、“乡贤故事”专栏,宣传乡贤先进事迹、行为善举,弘扬乡贤精神,在乡贤文化培育中实现农村礼俗回归,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3.2  创新乡贤组织,凝聚乡贤力量

随着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流动性大,并且人才从乡村流向城市趋势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建设人才的“荒漠化”现象。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创新现代乡贤组织方式,可以有效聚集乡贤力量,解决乡村发展人才缺乏问题。

在微信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并得到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建立“乡贤群”,是创新乡贤组织、汇聚乡贤力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各种“老乡群”,有很多就是一个个“乡贤群”。“白水人家”微信群是江西德安县车桥镇白水村200多名在家乡游子们建立的乡贤组织,“群”里的乡贤们凝心聚力,为家乡发展捐资出力,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千里雪峰”微信群主要是由湖南洞口县在外的游子们组建的乡贤群之一,共有成员200多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大都身怀”绝技“,成员有企业家、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乡镇干部、作家诗人、律师法官、乡村教师等各类社会贤达。他们因“乡土”情结而聚集,他们因“乡情”、“才情”与“热情”而倾心力于家乡发展,为家乡发展奉献着心力。

建立乡贤联合会、乡贤协会、乡贤参事会等乡贤组织是组织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这些乡贤组织按照一定的组织章程,把符合一定标准的新乡贤纳入其中,在乡村发展中发挥顾问、参谋、协调、服务等各种功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3.3  提升乡贤素质,增强乡贤服务能力

不可否认,当前乡村乡贤在我国广大农村各类文化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承担了各家族的祭祀拜祖、修改族谱、置办婚丧嫁娶等事务,有的管理着家族学子奖学助教等事务,有的在传承创新乡村优秀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一些乡贤身上仍残留着传统的乡绅习性,有的乡贤身上还有封建迷信思想,有的乡贤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能完整全面理解、甚至断章取义,有的乡贤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利用宗族势力干预村支两委选举活动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当前在我国加强乡贤教育,提升乡贤服务能力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首先,要加强党对乡贤组织的领导。要成立乡贤基层党支部,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教育乡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把乡贤组织建设成为能听党的话,为人民谋事干事的先进组织。

其次,政府牵头组织,以主题教育方式分期分批组织新乡贤培训活动,提高新乡贤素质。要有意识开展新乡贤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训教育,增强其理论素养;开展新乡贤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新乡贤宪法法律意识,形成尊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增强新乡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等等。

再次,要积极宣传新乡贤服务乡村文化建设典型事迹,以榜样示范作用促新乡贤素质的提升。政府要广泛宣传在乡村振兴中对乡村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新乡贤先进事迹,要深入挖掘榜样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无私精神、为民情怀,要让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每一位立志乡村振兴的乡贤,让他们向榜样看齐,不断提高他们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新农村呼唤新乡贤——代表委员畅谈新乡贤文化[N].光明日报,2016-03-13.

[2] 李梅等.尊重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分析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2:45.

[3] 黄海.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9-09-30(007).

[4]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

[5] 黎移新等.培育与践行社仁义核心价值观读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39.

[6] 楊发,张志蓬.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5.

[7] 樊志民.激活中华农业文明蕴含的文化基因[N].人民日报,2020-04-13.

(编辑:李晓琳)

猜你喜欢
和谐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蒙古族那达慕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视阈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探讨
节约型社会背景下传统造物设计思想的价值再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