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婷 张宏胜 孙福成
[提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旅游产业的迅速扩大,游览风景名胜成为当下非常时尚的选择。鞍山千山风景区有着敦厚的历史、宗教文化和宜人风景。本文在绿水青山理念下,以千山风景区为例,从景区现状、景区结构、景区布局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梳理千山风景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千山旅游策略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希望为新时代绿水青山理念下鞍山千山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绿水青山;千山旅游;开发现状;智力支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3日
一、千山旅游风景区
(一)景区介绍。千山地处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方向18公里,被誉为中国的“东北明珠”,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峰高708.3米,占地面积72平方公里。因千山群峰有900多座,所以称为“千山”,也叫“千华山”、“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千顶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是世人们对千山最为精妙的赞颂。千山南临渤海,北临长白山,具有景点密集的特点,由近千座莲花形山峰组成,有千峰的壮丽,以峰秀、石陡、谷深、庙古、佛高、松奇、花盛名扬于世。千山的历史以及宗教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二)历史文化。千山是大自然和人文景观之间的完美结合,而人文景观的核心部分则是宗教文化。因佛教和道教在同一座山上共存,千山形成了“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的奇观。
千山历史久远,早在东汉,由于佛教文化在洛阳白马寺的广泛传播,关东就有一些佛教徒的痕迹。唐朝十八年,李世民占领了辽东高句丽,紧接着又占领千山的大安寺,以此促进了千山中佛教的传播。到了辽金,已经发展了成闻名关东的佛教圣地。西汉时期,千山就有道家在这里炼丹修行。明清以来,道教进入繁荣鼎盛阶段。整个景区有寺庙30多座,僧人道士几百人。仙人台,是千山的第一峰,位于千山东南部,峰上有传说中的八仙和石棋子盘。传说有一只仙鹤飞到这里,在舞台上下棋,因此而得名。
鼎盛时期,千山有庙庙阁、碑、亭、塔、观、寺40多座,遍布整个千山。近千名僧侣和道士在此修行,终日烟香缭绕,钟鼓声悠悠。谈起千山,人们总是乐此不疲,有盘古创造大千世界,老子一气化三清千山传道的故事;集翠仙子聚天下之精华,绘千莲之美的故事;关东盛放九朵莲花、佛祖幻化千莲、吐符众生的故事;唐朝李世民以及薛仁贵将军的故事;清朝康熙三次游览千山的历史等。
千山春天梨花飘雪,夏日叶翠毓秀,秋时红叶满山,冬季银装素裹,有着“释道同源、皇家仙山”之美誉。
二、千山风景区开发现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在生态文明理念中深入人心的指导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人类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稳妥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才能拥有绿水青山,千山旅游开发必须要遵循这一理念。
改革开放后,鞍山的旅游经济有了质的飞跃。以亚洲域内著名的温泉、全球上最为巨大的玉佛、中国宝玉之乡、中国千山风景名胜区、中国钢铁之都为代表,让鞍山市成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千山区作为沈阳经济区38个新城的重要节点和鞍山“两城两带”的重点建设点,将各种资源主要因素集聚到汤岗子新城,成为全省乃至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点。
受地理位置、地形和环保需要限制,千山旅游以登山观光为主,寺庙拜佛为辅,在旅游淡季时客流量相对单一。与其他各地的名山相比,千山的开发强度相对较弱。通过对游客调查反馈,大多数的游客偏好休闲度假旅游、科普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相关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内也有少量旅游服务及相关设施。
(一)千山景区业务规模范围
1、千山客流量的变化。近几年,千山名胜区内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收入达103.98亿元;其中入境游客91.82万人,外汇收入1.28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36倍、2.84倍、2.75倍和3.87倍。
2、千山收入的变化。旅游的总人数、旅游最终收入、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每年平均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0.05%、15.53%、29.30%和18.38%。千山旅游在全市仍舊保持着领先位置。此外,2017年旅游总体收入仅仅是全鞍山市GDP的0.1%。2019年,全市旅游最终收入是全市生产总数值的0.3%。
(二)千山风景区结构布局
1、景区的整体结构。近几年,千山名胜区的旅游业发展顺遂,规模日益渐大。2016年开始,千山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呈直线增长,同时作为国家5A级景区,着重加大对景区的开发和国内国外市场的营销力度,在以创建风景区为目标,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前提下,可以说千山已初步形成了大山、大人文的旅游格局。(表1)
2、景区布局。通过分析,千山旅游者人均总支出不高,旅游、购物几项支出占很大比重,而餐饮、娱乐、交通三项支出偏低,特别是交通、娱乐两项支出比重过低。千山风景区布局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高度集中,发展不平衡。具体体现在其依托千山风景区核心景区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温泉旅游度假区和一些农家乐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所以依托门票收入来增加旅游总收入。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基础,与旅游者、手段、设施一起构成旅游发展的三大要素。根据经济资源理论,资源优势在经济结构中的最终表现来自于资源配置优势的体现。对于千山风景区来说,这是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上是鞍山千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的特点,可见旅游资源的配置尤为重要。
三、千山风景区发展中的问题
近几年,因为旅游业不停的开发壮大,许多景区功能不停扩展,业态不断延伸,硬件不断的升级,但相比之下,千山景区在旅游资源方面仍存在问题。
(一)文化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不强。目前,千山风景区主要是纪念品和工艺品,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质量差,很难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千山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没有专业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二是当地旅游商品生产者没有实力去助力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继而不能进行大范围的精细化生产。
(二)导览标示不清晰,没有讲解铭牌体系。景区内一些游客需要导游栏才能找到正确的方位,千山景区大部分导览标识经过风雨腐蚀日渐模糊不清;还有一些雕像、石刻、建筑物等,虽然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历史文化信息,但不能够让游客们对文物有真正了解和理解,尤其在文化旅游的礼拜场所,信教游客虽然占游客总数的一半,但实际上真正能了解宗教文化的人还是少数。目前为止,千山的大部分景点都缺少含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讲解标识解说,特别是千山的一些宗教遗址的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解释标志牌,有的是讲解内容不全面,有的则是根本没有分布标识。有限的解说符号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严重影响游客在景区内的文化体验。
(三)旅游资源开发没有延续性。景观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引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降低旅游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样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千山名胜区和附近文化旅游景观的可持续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没有充分的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
(四)交通便利程度不高,影响出行效率。在选择想要去的旅游目的地中,让旅游者有最后判断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交通是否便捷。约55%的人将交通列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住宿、食品、景点和其他服务的支出。近年来,鞍山市虽然加大了对交通的投入,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景观发展普遍滞后。不仅外部交通不便,城市内各景点之间的交通也有着很多问题。景区内部分交通线路被垄断,严重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效率和心理预期。当地交通条件不能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到不同景区游览受限,进而影响千山风景区的旅游体验。
四、千山风景区开发建议
(一)景区开发对策
1、发展深层含义文化,制作精细的文化产品。千山需要努力发掘并运用雄厚的特色资源,汲取传统手艺,将民间的劳动生产和产业的生产与之相互融合,开发富有千山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与从事相关行业的艺术设计机构联合举办大型商业活动。另外,由鞍山旅游局筛选优秀的旅游产品企业,固定的生产厂家。组成了种类众多、艺术高超的千山旅游商品构架,满足游客各种各样的购物需求,充分发挥鞍山市旅游资源在人文地理、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长处,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使游客设身处地感受千山文化,充分突出具有浓厚的本土特点。
2、完善旅游解说识别体系。完善旅游解说的识别体系,使历史故事更加生动,让游客对此产生共鸣,因此也实现了文化展示和各国文化交流的意义。千山的一些佛教文化古迹,流传许久的历史传闻以讲解的方式展现给游客,让游客能亲身体验千山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除此之外,千山还要从头设计导游全方位游览图,或者改成增加一些讲解景点的标识,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手机扫视二维码等方法,使游客能在手机上获得相关知识,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在未进入景区前能有一个对景区的基本了解,遇到美景可以尽情的欣赏,避免在旅游过程中走马观花。
3、使旅游类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旅游风景区的建立要重点在旅游的规模和结构上,在突出不同资源核心的同时,还应注意管理的多样化,提供各种类型的旅游环境和条件。千山风景区是鞍山的主要旅游区,它对所有的游客开放,有些游客只是想看看风景,这些类型的旅游就足够了。然而,一些游客有探索的精神和勇气,他们想探索奇怪和不同的感觉。如果是这样,现在开放的旅游设施还不够。当然,游客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4、实行分批管制,网络预约,适当的增加行车道。客流量的区域范围不应按照景区最大范围客流来做测评,应该以游客们穿过通道口时不算太过于拥挤来做对照,过万的人数分散在整个景区看起来不算很广,但在同一期间聚集显示就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进行分批管制,每一个时间段放进多少人。另外,还可以进行景区旅游网络预约,把申请和预约前置,通过APP或小程序做到在家申请免费资格和预约,得知人数到了就不去了,等待下次机会,这样也为其他为游客提供很好的便利。景区交通模式的设计要引领娱乐性、区域性、生态性。基于项目的景区交通模式应当具有景区特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它既能创造出特色的绿色交通模式,又能把传统的交通模式包装成特色的娱乐模式,既能体验又能获取利润,使外出更方便快捷,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使心情更加舒畅,这是必须改善的软实力。
(二)景区开发建议
1、景区主题提升。旅游景点需要提炼出清晰、扣人心弦的主题。通过主题规范项目,或整合景区,旅游景区将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提取地方文化,升华主体,营造出景区重点核心,是景区深化主题的重要一步,更是进一步提升景区吸引力的险要一棋。但这个险不是传统意义的冒险,而是惊险,给游客以惊喜。
2、景区空间结构提升。旅游景观的空间结构一般是不稳定的,景区内外围两种原因会使之受到波及。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景区的盈利率,旅游景区必须对自身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和提升。例如,在大众度假时代的背景下,很多观光景区尝试着向休闲度假景区转变,在这个变换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扩展景区的休闲度假区域。一般情况下,因为受到原本景区占地的范围影响,大多数目的地都会选择建立在景区主要部分的附近,以此来形成以景區为吸引的核心旅游圈,旅游圈的外层部分形成了一个供游客们休闲娱乐区或是休闲小镇,形成了整个区域的旅游一体化和促进,带起整个领域的发展。
3、项目提升
(1)新旅游项目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必须考核该项目是否有资源依托,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是否符合客源市场的需求,在一定地域内是否具有竞争力。
(2)旧旅游项目改造:旅游市场的生命周期必须改善。由于投放市场的项目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要随着周期的发展来改变。
(3)夜间项目建设:休闲度假时代,需要对景区的夜间项目进行扩展建设,包括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一些项目。为进一步将景区推向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打好基础,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将宣传和服务统一起来,使游客感到实际服务比宣传还要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
4、景区内部安全保障。景区的安保问题,应以政府为重点,认真执行领导责任制,维持景区安保的发展理念,实施景区安保的主要部分职责。政府须从政策法规的方向拟定景区安保管理的制度,从法律角度制定景区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邀约专家对景区的安保进行评估测定,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选择对应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裴沛.鞍山千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9).
[2]彭先兵,陈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N].广西日报,2019.2.14.
[3]王俊,刘丽萍.基于消费者特征的消费者创新性对品牌延伸的影响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4).
[4]勾维娜,田旭,林荣毅,张振宽,王晨.瑞昌市工业旅游发展浅析[J].世界家苑(学术版),2018(06).
[5]龚和平,童小松.新时代水电开发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13).
[6]徐岸峰.基于网络平台的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