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振辉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推动了教育界的改革与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给电子商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整个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案也有所转变。高职高专的教师需要把握机会,突破原有的界限实行教学改革。本文主要是分析目前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高专 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互联网+”已经渗透于各行各业中,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倘若电子商务的教学不能够顺利时代的发展,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缺乏思考的,背离了电子商务人才需要的新要求。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更新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理念,实现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显得尤为必要,也是培养新时代电子商务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强化高职高专教师的改革意识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高专电子商务的教学改革面临了一定的挑战,若想要高效地完成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强化教师的改革意识是关键。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改革意识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密切联系。因此有关学校需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幫助教师领会到“新课改”中的理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改革意识。此外,学校还可在课后开展分享交流会,将其他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优秀教师聘请到学校开展相关的讲座,进而不断地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高职高专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关改革意识的竞赛,挑选出一批创新意识较强的教师进行奖励。
二、引进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传输,整个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引进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天性,整个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许多。在“互联网 +”环境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整个课堂改革的走向,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地成为自己学习的推动者和引导者。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在课堂前讲解本节探究课的重难点,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探究任务,以便学生能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从社会需求出发安排课程
由于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安排相关的课程时,需要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来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学校需要保持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企业的工作内容相匹配,例如,将计算机专业基础、经济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学相关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减少实习过程中不适用。其次,在安排学生课程时,所有的课程模块都需要体现对应岗位的需求,明确所设置的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能力相对应。再次,学校还要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实时状态,将目前新颖独特的知识与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相整合,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最后,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需要更改课程的考核模式,降低纸质版的考核的比重,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考核的重点。将整个课程的考核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促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子商务基础”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5G、虚拟新技术与电商间的联系讲授给学生们,分析近年来电商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将“虚拟电商主播”降低店家成本、实现低成本高转化的这个案例与同学们进行探讨。推动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未来主播和传统电商融合”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而教师则在课堂上还可以举出国内外相关的案例,并分析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去思考电商行业此类模式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机遇。
四、结语
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高专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中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因此,教育工作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是在便捷、多样的移动教学和翻转课堂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断地整合资源,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掌握计算机、经济学、会计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薛蕾.“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04):405.
[2]刘静.“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2019,17(1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