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
摘 要:在大学美育课程“社会美”章节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社会理想”。理想包括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人的个人理想的正确选择和实现是社会理想实现的基础,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选择和坚持的方向和动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从不同层面阐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理想 审美 品德
一、道德理想与审美
个人理想包括道德理想、人生理想、爱情理想和职业理想等。其中道德理想体现在一个人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说法律法规是社会对人的外在拘束力,那么道德观念就是社会中的人的内在约束力,而内在约束力比外在拘束力更有力量。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而呈现出独特的样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思想。儒家的审美是由“外在功勋走向内在德性的”,将个人的道德之美推崇到了伟大的层面。在中国文化里,“道德”还带有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品德”则更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是人的内在美的体现,也是社会将人作为审美对象来进行审美的重要内容。
课堂中有这样一个问答环节:第一个问题“仔细回想谁是你身边最喜欢、最敬仰的人?”这个问题的范围是“你身边”。第二个问题“你真正钦佩的人是谁,他/她的什么吸引了你,让你发自内心的钦佩?”这个问题的范围是所有的人,包括了想象出来的人,例如超人、传说中的济公。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总结出人的品格和德性是真正让我们做出是否敬仰、钦佩判断的准则。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是学生发自内心敬佩的人,他们正在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也让大家意识到坚定的信念每个人都有,但真正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品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道德的凝聚变为生命的力量”。
身边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人,他们正在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有些人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勇气,有些人具有最朴实的善良和真诚,有些人具有表达爱和奉献爱的激情。从探讨中大家都看到了“品德”的闪光点,“道德”的无形力量。
二、審美理想的思政案例
(一)党员杨善洲老人
品德是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背景下形成的,品德美的核心是善。云南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带领大家植树造林,身先士卒,没有钱买树苗就去地上捡果核,心中有理想,遇到万千困难都没有退缩,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
1988年,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回到家乡施甸大亮山种树。杨善洲带领大亮山林场的工人们在简易的林场油毛毡房住了十年,将大亮山林场建设为占地7.2万亩的树林。大亮山林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林场现在可以承担3个乡镇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而所有这些都是杨善洲老人带领工人们一点一滴坚持干下来的。
(二)文山州西畴精神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我们身边每一个值得敬仰的人都有一种非凡的力量。西畴县因为地理原因,土地里到处都是石头,缺水不说还无法种植农作物,这里的故事很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震撼心灵的旅程。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是西畴精神,西畴县曾经是 “地无三尺平,滴水三分银”,群众生产生活难以维系。1990年西畴县蚌谷乡木者村点燃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把600多亩石头山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 “保”台地。西畴总结推广木者村的成功经验,号召群众自力更生,积极炸石造地、改善生存环境,孕育了“西畴精神”。
在众多的西畴故事中,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全村凿石修路,实现了岩头村通路梦的故事特别打动人。李华明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历经12年的坚守和苦干,终于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路通了,产业活了,村民建立合作社,增收致富。
三、结语
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作为未来理想社会新基础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有理想教育的功能,理想也具有审美特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我们追求理想是因为理想总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画面,能够满足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内在需求,我们学习他人的高尚品德,典型人物就是我们看到的直观形象。我们追求个人理想,调动自身的情感热烈追求,为实现社会理想而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坚持,这样急切而持久的情感就是理想的情感性。
社会美的基础是人之美,人只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才会成为美的人,人的内在美的主要内容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作为内驱力推动我们的每一个人生选择,人生理想要有正确的选择,要以“社会理想”为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M].北京:三联书店,2013.
[2]王德岩,王文革.大学美育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