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这个精神,首要的就是爱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由此可见,爱国精神对于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这是“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这是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的报国志向。“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的爱国信念。事实证明,没有爱国精神,成就不了科学家,也铸就不了伟大的科技创新成果。
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人才的比拼、科技实力的较量、先进技术的博弈。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甘愿用毕生心血创造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独有科技产品。李四光、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哪一个不是爱国报国的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哪一种不包含爱国精神;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哪一项科技成果不是在爱国精神的推动下创造出来的。有了爱国精神,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主动肩负起历史责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伟大强国事业中去。
科技創新是一项艰苦寂寞的事业、一项牺牲奉献的事业、一项淡泊名利的事业,没有爱国精神是无法完成的;科技创新,很多是面向生命健康的、面向国家安全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爱国精神很难担当重任。“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我们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也一定能创造更多科技奇迹,为推动新时代强国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本文作者: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