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刚
摘 要:发展好健康养老产业既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在新时代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路径。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积极探讨解决的措施办法,提出了几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完善健康养老产业机制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三是加快健康养老产业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健康养老宣传,探索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老龄化 健康养老 医疗 服务
十九大报告在老龄事业方面,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并具有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少子化的显著特征,如何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要,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康复和照护需求,全力构建养老服务新体系,开展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同时,养老也是关系社会稳定,人生幸福的重大工作。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缓解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压力,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政府日趋重视老龄问题,宏观布局、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养老是我们每个人共同面对的问题,养老既关系到老年人本身,也关系到家庭和谐稳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政府、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养老也是经济问题,因为庞大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家庭养老观念转变、养老机构逐步发展完善及老年人口代际更替等,老年消费需求将逐步升级,产业规模将逐步增大,并将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发展好健康养老产业既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在新时代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路径,滨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健康有序,势头良好,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现实需要,主动作为、深耕细作、务实创新,实现了健康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优化,促进了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一、滨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职能交叉,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家、省、市重视养老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实际工作中,许多上级政策得不到落实落地。立项、建设、运营管理一个养老机构,涉及多个部门,办理手续多,流程复杂,虽然政府要求要在土地、税收、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加强扶持,但好多政策执行难,落实更难,严重制约着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医疗、养老融合发展仍然滞后
2016年省出台了养老机构有关标准,对照标准,养老机构在设施配套、管理运营、人员等方面差距较大,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缓慢。许多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日常养老和基本医疗需求,无法吸引老年人入住,尤其是镇(街道)敬老院,建设时间较早,因土地、规划、建设、消防、环评等手续缺乏,大多数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滨州市医保局、卫健委、民政局已行文,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有条件的机构正在申请中,但全市长期护理险还未实施,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医养结合机构,还需要一定时间。
(三)从事健康养老产业的服务管理人才匮乏
现在养老产业人才匮乏,据统计,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缺口规模已达到500万人之巨,相关专业服务人才同样缺乏,特别是有现代人性化、个性化养老理念的人才就更加稀缺。目前,滨州市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家政服务人员、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服务人员及社会养老服务志愿者。整体看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
(四)传统养老观念阻碍产业发展
我国自古就有尊老、养老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世代相传,对传承民族文化,维系人心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观念影响深远,家庭养老观念世代相传。社会普遍认为,既然父母辛苦养大了子女,那么子女赡养父母就应该义不容辞,子女就应该为父母养老,如果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一是老人自己不愿意,二是社会上也会有很大非议,认为是子女不孝,只有孤寡老人才能入住养老院。老年人也不愿意离开家,愿意享受天伦之乐,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尤其农村地区,更是延续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由子女照顧生活颐养天年。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很难做到每时每刻的陪在老人的身边,照顾老人,老人在精神上难以获得慰藉,健康上得不到有效护理,导致空巢老人数量多,居家养老的老人多处于自我养老的窘状。照顾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子女有心无力之举,成为现代人的隐痛,成为社会普遍问题。
二、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政府职能,完善健康养老产业机制体系
滨州市目前养老产业中社区居家养老占比重最大,现在养老机构能够专业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不多,亟须发展,农村养老受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制约,发展缓慢,是养老服务的薄弱环节。一要加强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盘棋规划。要督导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如民政、财政、发改等部门单位要加强联动,形成制度,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合力。二要加强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管理。要进一步创新敬老院管理服务模式,更新服务理念,突出政府责任,健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标准。三要严格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在城市总体布局时,要把养老设施建设考虑进去,合理详细规划布局,从源头上解决养老服务用地、养老服务用房欠缺等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照标准预留养老服务用房,达到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并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对不达标的建设单位,住建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于已建成的小区,要积极统筹协调,通过购买、租赁、置换、改建等形式筹措养老服务用房,达到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
(二)大力推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
现阶段,更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就要大力推进养老、医疗融合发展。大型养老机构应在社区设立服务点,以托管和会员制养老服务形式为主要内容,为社区和家庭提供专业化服务。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及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创新服务项目,科学制定服务内容。滨州市政府投资2.8亿元,用了两年的时间,建成了集医、养、护于一体的老年人养护中心——滨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为失能、半失能和健康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专业化服务。内部设有老年病科、康复科、心理咨询与治疗、预防保健、中医养生等专业科室,依托强大的医疗资源和权威的医疗团队,为老人提供及时、周到、细心的健康医疗服务。依托智能建筑体系,立体智能信息平台,针对每一位老人实现一对一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智慧养老系统:实时定位、实时追踪、出入门禁、实时报警求助、人体生理数据采集传出(如血压、血糖、体温、呼吸频率等)、远程医疗系统、远程监看管理系统、智慧睡眠保障系统、亲友视频实时互动系统、养老护理员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老人个性化的全方位、全时段、立体的跟踪服务,让老人生活的安心、舒心,让子女放心。
(三)加快健康养老产业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好健康养老产业,人才是关键。进一步突出人才对于养老产业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支撑作用,努力建设高素质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当地实际、接地气地适应现代化养老产业发展的教育培训。依托高等院校,加快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如设立老年医学、心理学、康复护理学、营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对高等教育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一定程度给予奖补,对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在工作满3年后,除了省、市一次性补助,本地再进一步给予奖励。要支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运营管理,给予资金支持。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优化考评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优化医护人员管理机制,促进人员合理流动,激发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人才活力。进一步实施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明确服务管理标准,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对养老机构运行列入监管范围,实现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健康养老宣传,探索新发展理念
营造“大健康”养老氛围,树立“大健康”养老理念,转变以往“以治疗为中心”的传统养老服务观念。现在提倡老年人一定要学会健康管理,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定期查体,以便提早发现疾病征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健康养老服务要根据社会发展、老年人实际情况,做到关口前移,突出以预防为中心,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健康咨询、医疗诊治,养老保障、学习娱乐融合发展。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要多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所想、所急、所需,重视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与心理健康,帮助老年人实现自身的价值,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大力发展智慧养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将为养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医疗养老信息全方位对接,根据老年人需求,医疗、服务资源将进行最优配置。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利用现代技术还可以解决空巢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的寂寞问题,远程交流互动,及时上门精神慰藉,也可以随时关注老人的一举一动,不论是意外摔倒,还是煤气忘了关、身体指标出了问题等等,通过发展智慧养老,就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
参考文献
[1]杨宜勇,关博.老龄化背景下推进养老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J].经济学家,2017(03):97—104.
[2]耿慧,王雪艳,周培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8(01):112—115.
[3]李燕,伍梦.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J].当代经济,2018(09):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