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梅馨 廖凤花 毕雷 袁秀花 陶兆峰 陈美佑
【摘要】 目的: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新生儿不同程度胆红素血症对左室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根据血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39例),另外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及左室常规功能指标,对比各组间左心室心肌力学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新生儿TBiL、CK、CK-MB、LDH、CTnI等血清学心肌酶谱水平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新生儿LVO水平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新生儿左室心尖四腔心收缩期峰值各个节段应变率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早反映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力学改变情况,从而能指导临床早期采取相应的方案对患儿进行治疗或干预,从而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新生儿 胆红素血症 左室心肌力学 影响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4.00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24-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eonatal bilirubinemia on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echanics by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Method: A total of 90 cases of full-term neonates with bilirubin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t as case group), and were divided into mild to moderat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blood bilirubin level (51 cases) and severe group (39 cases), additionally selected 40 healthy full-term neonate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s the reference object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rain and strain rate of the segment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routine function index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echanics indexes among the groups by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Result: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levels of TBiL, CK, CK-MB, LDH, CTnI of neonates in severe group>light and moderate group>control group, LVO level in severe group neonates [Key words]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Newborn Bilirubinemia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echanics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of Qinzhou, Qinzhou 535000, China 相比膽红素脑病,对于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心肌损伤,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的重视,也较少采取常规的监测及防治措施,因此,有人认为在新生儿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需密切关注心肌损伤及心脏功能,在临床治疗时需注意保护心脏功能,在输液及换血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液量及液速,避免增加心脏负担而导致心功能不全[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程度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与健康足月新生儿左心室心肌力学各项指标的差异,旨在探讨新生儿不同程度胆红素血症对左室心肌力学的影响,以期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早进行干预、避免心功能损伤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患有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39例),另外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病例组患儿均符合文献[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关于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对照组身体均健康;排除标准:合并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轻中度组男女比例29∶22,日龄1~14 d,平均(7.28±3.15)d;重度组男女比例25∶14,日龄2~14 d,平均(8.27±2.19)d;对照组男女比例26∶14,日龄2~14 d,平均(6.07±3.05)d,三组受试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受试对象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和同意,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受试新生儿入院后24 h内于静息状态下,取平卧位,应用飞利浦EPIQ 7C型超声诊断仪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同步连接胸前导联心电图,获取图像。用S12-4探头于心尖区采集心尖四腔切面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动态图像,收集心尖四腔心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实时二维声像信息,并在机分析。 图像分析:启动aCMQ模式,选取清晰图像,图像定帧于收缩期末,aCMQ模式下可自动获取LV心肌的斑迹框架图像,手动调整心内膜边缘及感兴趣区的宽度,使其与LV心肌厚度一致,软件自动追踪分析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取心尖帽、心尖室间隔、心尖侧壁、中下室间隔、中前侧壁、基底下室间隔、基底前侧壁各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以及左室四腔心收缩期总应变(GLS-A4C)。左心室壁各节段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7节段划分法[3-4]。 左室功能指标:分别在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描记左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心内膜边界,采用心尖双平面Simpsons法获取左室射血分数。利用软件自动算出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输出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间TBiL、CK、CK-MB、LDH、CTnI等血清学心肌酶谱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左室心尖四腔心收缩期峰值各个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新生儿血清学心肌酶谱的比较 新生儿TBiL、CK、CK-MB、LDH、CTnI等血清学心肌酶谱水平,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新生儿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对比 新生儿LVO水平,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组新生儿左室心尖四腔心收缩期峰值各个节段应变率对比 新生儿左室心尖四腔心收缩期峰值各个节段应变率,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多发疾病之一,指的是总胆红素(TB)水平高于与年龄小时数对应的Bhutani列线图的第95百分位数,大约有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7 d内发生该病症[5],是新生儿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会引发患儿出现皮肤、巩膜、黏膜及其他組织黄染症状,同时还易累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从而诱发其出现脑损伤和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又可导致新生儿心肌储备力和代偿调节能力降低,严重时还易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儿进行诊断,再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方案对其进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6-7]。既往,临床多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来诊断新生儿心肌损害,这些诊断方法均不能准确发现心脏早期功能紊乱的亚临床改变[8-10]。近年来,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诊断技术,该技术具有时间分辨力高,与组织频移无关,不受声束方向与室壁运动夹角的影响,不受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11]。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已经在成人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应用于评估窒息新生儿心脏功能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 本研究与心功能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重度组新生儿TBiL、CK、CK-MB、LDH、CTnI等血清学心肌酶谱水平>轻中度组>对照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取的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结果显示,重度组新生儿左室心尖四腔心收缩期峰值各个节段应变和应变率<轻中度组<对照组,表明随着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其对左室心肌力学的影响程度越重。关于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我们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1)红细胞破坏时,破碎的细胞膜所裂解出来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分解成为脂质过氧化物,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12];(2)血清内胆红素含量过高,争夺白蛋白结合位点,引起与白蛋白结合的物质出现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表现为心肌细胞肿胀、心肌损伤[13];(3)高浓度胆红素抑制心肌细胞ATP活性,影响氧的交换和蛋白质的合成[14];(4)新生儿黄疸时氧化应激增加,导致如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水平降低,从而减弱机体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另外,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基于自动功能的成像(aCMQ)技术,可以从任何方向逐帧追踪每个心动周期随心肌同步运动的斑点位移以及斑点间的相对运动,不仅能反映心脏纵向的变形运动,还可以反映径向及圆周方向的形变,不仅能测量局部的心肌形变,还可以对整体的形变进行分析应变及应变率,在评估左室心肌力学改变方面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被认为是新生儿早期心肌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15],在本研究的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结果显示,仅重度组新生儿的LVO水平<轻中度组<对照组,而LVFS、LVE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此时已存在重度组新生儿左室心尖四腔心收缩期峰值各个节段应变率<轻中度组<对照组,这表明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大部分检查指标未发现明显改变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结果已经提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心肌损伤,故而我们认为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相比,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更早地有效反映左室心功能的受损情况,与纪淑姣等[16]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早反映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力学改变情况,为临床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功能损伤提供了一种无创、有效的方法,能指导临床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早进行干预,避免心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 [1]王薇,宋占春,郑宏.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心肌缺血患者二维应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4):111-113.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3]许颖,苏艳琦,郎会利.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8):798-801. [4]胡珊.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34-36. [5]李滨,欧阳秋芳,陈美华,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健心颗粒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20,42(2):20-24,181. [6]郑启华,刘水源,黄志阳,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围生期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0):109-112. [7] Lang R M,Badano L P,Moravi V,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cardiac chamber quantification by echocardiography in adults:an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J].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5,28(1):1-39. [8]高海燕,王秋平.新生兒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及降钙素原的变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6):702-704. [9]黄小华.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60例临床研究[J/OL].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2):79-80,92. [10]马英,武秀梅,乔晓霞,等.心率变异性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6):292-295. [11]吕辉洋.斑点追踪显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左心室功能的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6. [12]赵一晓,刘岩,姜一农.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41(2):159-163. [13]张静,陈昕.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中重度二尖瓣反流隐匿性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J].转化医学杂志,2020,9(1):29-33. [14]董静,张俊霞,周陵,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效果[J].疑难病杂志,2019,18(12):1200-1203. [15]王雨萌,何文,杜丽娟,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左心房功能[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6):842-845. [16]纪淑姣,李玉珍,袁建军,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老年重度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7-9. (收稿日期:2020-05-06) (本文编辑: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