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翠萍,女,陕西子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延河》《山西文学》《黄河文学》《时代文学》《雪莲》等。
1
就是现在,假定你到洛阳城,想必你不会心怀“洛阳纸贵”“程门立雪”“木人石心”之类的语汇,而是要直面撞击“洛阳名古”“洛阳史繁”“洛阳情难”的尴尬了。
说到“洛阳名古”,一点不夸饰。洛阳为“天下中”,远古、上古文明从这里起源,三皇五帝在这里有确切的遗迹和记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自这里建都……中华礼制成型于洛阳城。另据《河图玉版》和《禅通记》记载:仓颉为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自立为帝,号仓帝,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暂且不论仓颉的称帝或受书,仓颉是造字圣人,他仰观魁星环曲走势,俯瞰龟背阡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手掌指纹,受启发以造字。中华文字由仓颉造,仓颉居洛汭之畔,洛汭之水流洛阳,洛阳最先有文字,洛阳文字最古老。
上百度打开洛阳网页,会看到,仅洛阳一名,非常繁复地就排列有四个:斟鄩、西亳、雒阳、洛邑。
史料有载:“帝喾都西亳”“商汤定都西亳”。证明:上古、商汤时期,洛阳名为“西亳”,且定都。“亳”(bo)的其他意义无可考,基本应是西亳名上的一个专用字了,也唯有在洛阳的特定地域用。如今,不啻是置噱头,是承继古老文字,凝聚地域含蕴,增强历代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想象。如在洛阳博物馆、洛阳老城、洛阳老店面、洛阳老巷子,门头悬置“西毫”两字,此地便似深蕴藉。走入洛阳老城,几处标着:“西亳老水席”“老西亳不翻汤”“西亳二巷”,再引发人一阵好奇,不由得去细细探寻“西亳”二字的由来,翻翻内在智库,和“帝喾都西亳”“商汤定都西亳”联想一处,洛阳历史便立体了,由此知晓了洛阳城的一个不同凡响。今仍有沿袭带“亳”的地名,有亳州县。
斟鄩。旧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居斟鄩”。夏中晚期的太康、仲康、夏桀是肯定居于斟鄩的,后羿废太康、立仲康的中间是不是自己真的做了帝王,没有可靠的史料,也不去管它,但后羿居斟鄩也是一定的。斟鄩成为当时广域王权的城池,考古也已经基本确定了,并找到了斟鄩的具体方位。最大型最古老最辉煌的夏皇都,国中之国,就在洛阳城东部的偃师二里头,有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直接就称二里头遗址为夏斟鄩古城。
雒阳,是洛阳的又一种写法,音同字不同,多出几笔多出历史感。
洛邑,也是。邑,在古时指城池。周公建洛邑,洛邑由周公历经三年时间精心构筑而成,周公功绩填此丰碑。
考古学家从夏斟鄩古城发掘出了大量的夏朝礼器、玉器和陶土什物,这些器物几乎囊括了古代祭祀、生产、生活器物的所有种类,这些千年古董也都有它们特定的名字、专属的字。象鼎、盂、方彝、鬲、甗、瓿、簋、盨、盉、盙、爵、尊、角、兕觥、觚、觯、釜、斝、敦、卣、缶、龠、豆……象征王权的玉钺、玉璧、玉琮、玉珪、玉璋、玉龙……这些表器物的字词在造字法里一般都拟象形和会意,每一字的结构形体确实象形、确实会意、确实绘心绘神,令人美感无限、思想无限,每一字词所架构出来的整体意象就仿佛是一件件鲜活的物件摆放在眼前,形似而意见(xian),型备而神通。这些名字也只好名副其实,如若剥离开了,就似乎什么都不是了。将这些器物置于博物馆蜜蜡色的灯影里,下面必得贴上这些相合古字,这些笔画浓稠、丰腴方正的文字只有在泛着青绿光泽的斑驳老器物身边,方显得苍朴、隐逸、骨力、相辅相成。这样的情状大概唯洛阳最繁复、最盛兴。
夏墟遗址发掘时,还发现了一些比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更古老的类似于文字的符号。专家推测,这些符号有可能是殷墟甲骨文的文字前身,可能會是更早、更原始一些类文字。这些类文字符号外形复杂怪诞,不好确认,尚是一项期待中的艰巨任务。
除了地名、物名古老外,洛阳山水名称也古得优雅。偃师、栾川、青要山、邙山、姒河、瀍河、漯河等,每一个独特名称的内部都蕴含着一个非常古老的由来,每一个字迹内部都流淌着一段不平常的传奇。
比如偃师。一说偃师为一个人,他是周穆王向西狩猎的时候,曾邂逅遥远异域而来的偃师,偃师送给周穆王一个自造偶人,偶人不仅形象酷肖常人,还可以肖常人行走。一日,周穆王、偃师同行,偶人也混迹其中,穆王却浑然不知,走了一段之后,有人告知其中一个为偶人。穆王打量着偶人,惊异万分,乃赞偃师为天下奇人也。又一说偃师源于一个历史事件,因周武王东征伐纣时,在偃师“息偃戎师”,故将此地名为偃师。
再比如栾川。栾川为洛阳的后花园,洛阳的南大门,传说此处有鸾鸟群栖,因得栾川之名。栾川地又山水相映,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有诗赞:“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这里的四河是指伊河、小河、明白河和淯河;三山是南门口上的伏牛山、中间的鹅羽岭、北门口上的熊耳山;两道川是栾川和三川。
外围之地算是一种附庸,真正的古还在老洛阳,老洛阳城最名垂青史。
周公建洛邑,是最原始的老洛阳城,也是最早的模式化皇城,最得风水、设计、阶梯和结构,今见的老洛阳城有金元的夯土墙,明代的包砖,颓圮里隐着周的背影、隋的侧身、唐的印象、宋的本真。
继续证成,老洛阳城的印记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1042年,如今可见的洛阳城则始建于隋朝,而真正保留完整的老城区是建于公元1217年的北宋时期——名曰“金昌府”。自空中俯瞰老城,可视巨大的圆形宫殿建筑,环围的圆形围墙,所谓“瓮城”之形象。老城区最显耀的景致在丽景门,丽景门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而阔达的城门楼、正对城门的箭楼、城墙上排列匀齐的雉堞、丽景吊桥、护城河。重门叠关,巍峨华丽,上干入云,气势磅礴。城门底下杨柳依依,护城河水碧波荡漾,一种庄丽威严中的温润,一种高阔明艳中的清朗,“丽景”之象可谓贴切。
进入城门楼子,就进入了一座真正的城池,也就进入了一段真实历史。主街衢宽敞,青石幽光,辅街衢深长,走一截一个十字,走一截一个十字,街街相连,路路相通,“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形似迷宫。街上,许多的店面、许多的物件、许多的饮食、许多的古老、许多的旧事,穿凿在雕梁、画栋、青砖、黛瓦、青石、小径和一层层湿漉漉翠茵茵的苔痕之中。
几处古楼宇,书朱文公祠、妥灵宫、五圣堂、山陕会馆、董公祠。有钟鼓楼、四眼井、天津桥、洛严关,有三官庙、祖师庙、安国寺、河南府文庙,有王家节孝碑坊、金谷春晴、文峰塔,尽是古色古韵。
饮食古名号一个连着一个。老洛阳不翻汤,据说是康熙巡洛阳时,向农妇讨要饼吃,老妇说:“饼还未翻。”康熙说:“不翻,不翻。”一问一答,以讹传讹,却成就了一个抑扬顿挫的名字。洛阳人灵敏,抓住了粘了皇气儿的商机,大肆做起了不翻汤。不过不翻汤就是不翻汤,喝了不会翻后账。老洛阳人喜欢喝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丸子汤、胡辣汤,千年的火候,千年的老锅,千年的老妇,一直熬,浓浓的香味儿。
洛阳老水席,其实也就是一堆菜和一点肉在煮,吃也不错,名号叫响了。还有牡丹燕菜、洛阳老八件、洛阳锅贴、洛阳浆面条、洛阳烫面角、洛阳沙糕、洛阳潘金和洛阳烧鸡。
还有老艺人、老作坊制造出来的老工艺品。著名的洛阳宫灯、洛阳剪纸、洛阳牡丹绣、洛阳吹糖人、千层底布鞋、爆米花、曲胡……
名,烙印着远古历史的身影和气质,散发着历史翰墨的阵阵幽香,文明标志的文字尤其鲜明地撞击着历史的回音壁,以名向世间说明着自己。
2
“欲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其实,欲知洛阳远古事,请君先依山水始。洛阳地处九州之腹,整个洛阳城,像一条巨大的鲤鱼,优游于一块水陆相间的盆地当中。洛阳北接太行山脉,南依伏牛山,东临中岳嵩山,西连秦岭余脉。四山怀抱中的洛阳,又被六条河流均匀润泽,其中洛水自西向东横亘洛阳城区中心;北边黄河中游段平缓流淌,再有瀍河、涧河分别从西从北分流,最后汇入洛河,又有邙山渠、中州渠穿凿沟通,还有永济渠沟通濯水和黄河;南有蜿蜒的伊河水波光粼粼、有通济渠贯通长江和黄河。古往今来,洛阳城就坐落在这山、水、陆的环绕阡陌当中,一片绿树葱郁,一片清水盈盈。洛阳城自古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史远,洛阳史繁。说山,在洛阳城四山中,有穿凿着真实的会虚饰的很多历史人物及其传奇故事。山脉中的首阳山、老君山、青要山、北邙山、香山、万安山、荆紫山、黛眉山都隐伏奇景轶闻。
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父死,遗命叔齐继位。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应当由伯夷继位,遂让。伯夷又认为父命不可违,便出逃自己的国家。叔齐也逃了。周武王伐纣,商灭,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一妇人见状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而死。人都谓伯夷叔齐是“二贤仁”,唯东方朔认为他们弟兄二人为“古之愚夫。”现在看来,也确实得一分为二地看待二人的所作所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对世间有必要意义的时候,是不可将自己随意做自我裁夺的,即使在艰难时世里也应想尽办法保全自己的肉身。天降大任于斯人时,斯人应对这天扛起一份责任。江南靖士《首阳山怀古》诗曰:“当仁不让最周全,离却人民挽局难。世界从来无定主,何须饿死首阳山。”靖士的价值观可谓有实践助益。
首阳山上又有魏晋帝王之陵。晋惠帝也葬于首阳山附近,晋宣帝司马懿、晋文帝司马师、晋景帝司马昭的陵墓也都置于首阳山附近山麓。
山海经记载:“青要之山,实为帝之密都。”青要山上多树,要为“要人”之说:要人部落里有位智勇双全的武罗姑娘,施展“以柔克刚的额战术,助黄帝收伏蚩尤部落,”武罗姑娘还以姻亲手段和蚩尤部落和睦相处,炎黄蚩尤百部和,中华民族三条根。黄帝、炎帝、蚩尤三帝在青要山上结盟,实现中华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三教衍生于老洛阳。老君山位于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历史渊源确凿。西周时期,老子到此修炼;唐时,太宗给此山赐名老君山。传记曰:老君山是正统的全真教起源圣地,西周由“守藏室史”老子住。守藏室史是一个名词,是周时期的官职名,全称来自《史记·老子传》载:“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周守藏室之史也。”“藏室史”又称“征藏史”,“守”是看管之意,“藏室”是指国家图书馆。也就是说,老子到老君山之前担任西周国家图书馆官吏。
老君山的建筑沿革非常显耀。由佛教最盛时期的北魏建庙;唐太宗、唐高宗进行皇封,赐名“老君山”,由尉迟敬德监建“铁顶老君庙”,用的是铁椽铁瓦,是谓“铁顶”,被誉为“天下名山”。天下还流行一句话:“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
老子一生也是逍遥游,先坐楼观台著《道德经》,又骑青牛上老君山坐山悟道,最后《史记》载:“莫知所终。”而道在人心,在天地。老子把自己与天地融通,天、地、人合一,不管他上山、坐道、出关,那里都该是他。
邙山有北邙山、西邙山。北邙山曾是刘邦散囚徒戴罪之后的藏身之地。年纪轻轻的刘邦很懂人性,懂得他带领的这帮囚徒的心理动向,他看清了他和他的囚徒最终的结局。他散囚,顶多他一个人来顶罪。人世需要这样一种人的,有大众情怀,有侠肝义胆,有一种舍一己英雄身而救赎弱于自己的人群的侠骨柔情。刘邦做了这样一件违政律的事情,成全了自己的一种义理信念。戏剧《北邙山》以此故事线索演绎至今,经久不衰,不仅成为一个故事,更蕴含一定的祭奠意义,一种人性终极情怀的永恒伸展。
唐诗人王建有“北邙山头少闲士,尽是洛阳旧人墓。”白居易有“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有资料记载:秦相吕不韦、光武帝刘秀、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以及杜甫、孟郊、颜真卿等都在这里安葬。北邙山成为帝王将相和贤人雅士的终极乐土。
还有周灵王墓冢的周山,树木怪石遍布的万安山,白乐天仙魂归葬的香山,有特定地质意义和丰富植物意义的中岳嵩山,大量产金子而又“荆紫生岚”的荆紫山。
说洛阳的山真实不庸凡,说洛阳的水才有灵气。美索不达米亚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流淌出的兩河文明,我中华有伊河和洛河交汇的中原腹地文明。
伊河,古已有之,《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也载:“伊水出上魏山。”洛阳的历史太古老,不知先有伊尹还是先有伊河,或者再有伊川、伊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一种相关?可以想象。
而伊河支流杜康河更有一段故事。《水经注》载:“康水源出牛山,汇于伊。”杜康酒产于康水之畔。
瀍河、漯河,汇于洛水。在洛水河畔徜徉,感觉进入了一种神性和灵性间的遨游:龙门石窟数公里长的佛龛神像沿河排开,洛水缓缓流淌,一种温润的空气,一种闲逸的气氛;洛河深处,水里的洛河女神娉婷袅娜,含情脉脉,故事水到渠成。展开《洛神赋图》细细观摩,站在洛河畔轻轻吟哦《洛神赋》,历史回放惊人相似的一幕,历史很奇妙地进行叠合暗喻。无论顾恺之在何种心境下创作了《洛神赋图》,曹植在何种境遇下又创作了《洛神赋》,他们进入化境时也怎么能想到:他们用情至深的一顿挥毫,竟然艺术化地预演了洛河边上另外一位具有伟大传奇真女神的真故事。
沿洛水南岸向东,进龙门,也就进入了佛门净地。观瞻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使观览者心生特殊的心境:不是完全的崇佛,很大的部分是崇人,惊诧一个人,这个人也值得惊诧,她是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不是一位昏聩帝王,她的政治功绩可圈可点。在此不表她的功绩,且一窥她的深刻内心。14岁入宫,这位智慧狂蛮的小女子跟男主天朝的李唐男人们天天刀光剑影地斗,直至真正登堂入室后,才又变换基调。在位15年,据拥高堂,头上压着“李唐”二字,她每时每刻都惶恐,不得不再以各种方式各种策略不动声色地继续斗,力图改变自己和李唐家国的坚固的正统理念,有些成功,也有些失败,历史明证永在。苦苦奋斗了一生,想要留住这来之不易的最后辉煌,想要将生的辉煌延续到死的安宁,她的苦心继续着。她不失又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不仅有政治的机敏心,还有文艺的唯美心。她追求一种从内到外的完美,从生到死的同一:她要永恒的威仪,要把这威仪变幻一种纯粹的方式永留世间;她要标榜自己的功绩,要把这功绩垂青千秋;她的人生近乎辉煌,她要给这辉煌画一个深沉而又隐匿的句号。她想到了假借,想到了信仰,想到了佛。此举无疑是隐匿的,安全的,最不冒渎的。敕造卢那舍大佛,她有授意,操刀者当然能领会她的要旨,将她的要旨做了完整地表征。若说无字碑可以透视她的高明中的低调,这卢舍那大佛的塑造则透视出了她高明中的高调。酷似女性面容的卢舍那大佛是唯一,是万千世界的唯一,后世观瞻时谁不会想到她?她在一种隐与不隐间诠释自己,在一种有咎和无咎间永恒历史。明弘治时进士王尚炯有诗曰:“唐家余子不足数,于阗此意晦中古。”她以不言不动,不赋不兴,撇给后世一团空濛烟云,谁比她明智?
3
豫人一直有很不雅的声誉,善于欺诈,善于防伪,善于说谎,有称“花式河南”,这其中当然主要是指向了老洛阳人。我秦地有大批豫人融入,我和他们有语言和商贸上偶尔的交会。我的感觉是:他们话多,但淳朴;灵活,但随性;唯利,但舍得架子,舍得身子。我观察的视角一定很失偏颇,但我想洛阳人走出自己的家园,漂泊于世代风雨,早已磨炼得自身圆如和融贯于当地人的生命惯常了。
说洛阳人话多。话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说明洛阳人的性情有着一定丰富性,这丰富性内又有着复杂的人生智慧。人类的智慧有深刻的形成过程:人类的渊源、历史的悠久、地域的丰富、文化的积淀。说到洛阳,也是他们这块水土的深厚,他们可能起始演化最早,演变可能更悠久、更复杂。这样一块水土,滋养了他们这么一种博大、深沉、智慧和灵敏。引辜鸿铭对于老国人的一种定义,更有一定的契合:“唯有中国人最博大、最深沉、最智慧和最灵敏。”辜鸿铭说的我中华民族老祖先便起源于豫州、雒阳,中国之名的源起,也就是指中原腹心洛阳。
话多的洛阳人善辩,也可以说洛阳人善吵架。两个洛阳人站在街头因为一筐子萝卜吵起来了,因为话说了一毛五一斤卖,最后算账要到了一毛七。卖家称:因为买家也买去了萝卜的叶子,萝卜叶子可以喂牲口,如果你没有买去我的萝卜叶子,我拿回家可以喂我家那头大黑猪,省了出去给大黑猪打草。买家要的是萝卜茎啊,要萝卜叶子干什么?卖家又称:但是你买的时候你看了的呀?我卖的萝卜是长了叶子的萝卜,所以我是萝卜和叶子一起卖。买家感到冤:那你为什么不说你卖的是萝卜和萝卜叶子呢?你单单只说了你卖萝卜啊?你说说,你怎么喊得?我吆喝的时候我顺了嘴的,你买的时候拿你自家的眼睛看哪!买家称:那我不要叶子,我把叶子给你摘下,你拿回去了喂你家的大黑猪。卖家变脸:那不行,我大老远嘚啵嘚啵拿到了街市,我是萝卜和叶子一起卖的。两个洛阳人都挺顽梗,像蚂蟥缠上了鹭鸶的脚,甩也甩不脱了。从太阳照东岸吵到太阳升头顶,两个人不紧不慢地吵,看似吵架,又似辩驳,斗嘴斗心斗时间。你大可以放心,即使吵者是一对粗壮汉子,吵到脸红脖子粗,吵到横鼻子竖脸,也一定不会打起来,他们总以言换语,棒来棍往,纠缠,厮磨,直到其中一方终于妥协了,一毛五分五,拍合,成交。
说洛阳人随性,说的是一种闲逸、放迈。从他们的衣着最直观看出,他们对于自己自上而下不加虚饰。头面是雕琢过的,衣服是高品质的,在看似精心的装扮中有一种随意。凡街头的洛阳人几乎都穿休闲衣运动衣,着休闲鞋运动鞋。他们把自己的身体放在一种软性的宽泛里,走路时摆动双臂,或欢快,或慢悠,脚下的步子有着一种散和放,又似带了一点野,像某种原野上的远古印象、狼的风姿。中原原本就是由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错发展,形态上多了一种混搭。从神情上看,洛阳人更有一种神态放达,除非是跟你面对了面,和你有事体在交涉,否则洛阳人见人以快速扫视为看,即使你是一等一的帅哥或美女,他们也不屑盯上你一分两分钟。这种随性不是一种假装,也不是一时的傲骄。这是他们对于外在世界的一种普遍惯熟,是他们练达世故的自然宣示,他们没做作。这来自他们中原老早文明的熏染,一种自骨头里的一种亘古。他们不经意谁,也用不着经意谁,他们自存了一种为世做人的自我感性和自我理性。
洛阳人的这种性情也不妨害着谁。但是,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你要多一点想头,老洛阳不欺骗你不讹诈你不打你不骂你,他们会和你以话语和心眼斡旋,会抓住你的某一無知或某一缺短,玩到你不得不步步顺从了他,屈从了他而乖乖奉献。
比如你出游洛阳,你面生,你坐出租车去龙门石窟。一上车,他说:好的,龙门石窟吗?那儿正在进行景区道路维护,我只能把送到景区的另外一个门,那里可以不买门票,直接从景区的后门进。好吧,是真的,到了,真的正在维修道路,挡板上挂着警戒线,还有保卫人员看管。也真的可以进,不用买门票。但是保安告诉你:从这儿进去到龙门景区很远的,要走五公里的路程,得花上一个小时左右呢。你刚下火车,脚累,心急,很想直面景区,在景区多逗留。于是又有一波人围上来,说他可以载你,途中还能多看一个免费景点,二十元,到了给钱。免费的是广化寺,你进去玩,他在外面等,一个小时都可以。你觉得很划算,于是又坐上他的车子,也真实不虚。免费景区广化寺巴掌大的地方,他根本等不了一个多长一个小时。随后,他把你拉到了龙门石窟景区的正大门边上了,某一个拐角处。二十元真的是一点不多。待到你游完完毕,出景区的时候,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真的可以直接从出口进,再从出口出,不用买门票,路程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长。他们老洛阳就这样玩,外道人根本摸不着这样的门道。你的钱没有省,它暗暗流进了他们这路人的腰包。哈——一样哈——一个旅途完成,你初始很快意,中途很安逸,最后很甘拜下风。他们的聪明玩得转,玩得令你一时间找不出漏子,感觉一切似合理似顺遂。
老洛阳城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走上一圈,即便是浮光掠影,也是穿越了一趟古今,获取了一场生着的胜意。
责任编辑: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