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宾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人才规模、营商氛围、金融资本、开放水平等方面均较落后,但同时,在资源储量、发展空间、基建缺口、市场潜力、“一带一路”等方面却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从拉动产业、改善环境、补足基建、促进融资、带动就业、惠及民生等需求入手,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弥补短板,推动落实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双循环”被首次系统全面地表述。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再次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发起的“战略围堵”,以及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风险挑战不断加剧,特别是受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严重下滑等因素。同时,“双循环”的提出也是我国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统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和采取的承上启下的应对策略,是我国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举措。
在“双循环”的表述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自我封闭发展,而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提出的,适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与目标要求,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发展基础;“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它是基于国内大循环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因此,理解和把握好“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和内在关系对于我国和各地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人才规模、营商氛围、金融资本、开放水平等方面均较落后,但同时在资源储量、发展空间、基建缺口、市场潜力、“一带一路”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循环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来看,在供给端,通过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在需求端,通过加快落实“两新一重”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地区消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西部地区需要从拉动产业、改善环境、补足基建、促进融资、带动就业、惠及民生等需求入手,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弥补短板,积极推动落实“双循环”。在这方面,应充分抓住五个方面的重要机遇:
一、将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西部地区相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但其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土地广袤,矿产、生物、水力、太阳能、风力、地热等资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基础,通过西电东送、西氣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已成为我国(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供给重要来源,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加快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要素与东中部地区资本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有助于提高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将地区发展的广阔空间转化为产业接续的承载基地
由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建设用地资源相对丰富,且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和带动地区就业的迫切需求,加快推进“双循环”,将有助于承接东部地区的部分过剩产能,加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等优势明显,能够适应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以及基础性原材料等领域的产业链上游的发展;同时,将有利于在西部地区尽快落地包括新能源所需的太阳能、风力、地热等资源开发项目,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加快工业化和促进劳动力就业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引入东中部地区的智力和资本等,也将助力西部地区加快推广现代农业。
三、将城乡基建的劣势短板转化为战略投资的重点领域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高质量发展,需要补齐西部地区城乡基础设施的短板,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投资基金、绿色债券等为引导,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合作开发模式,引入发达地区的资本和技术,从而落实“双循环”,这不仅对于缓解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改善其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具有现实意义,也为东部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和资本高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此外,对于激发和带动西部地区的民间资本活力和提高其金融业发展水平和投融资服务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将市场潜力的庞大需求转化为消费升级的动力源泉
由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低、消费市场活力不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其内需消费潜力巨大。通过积极推进“双循环”,加快出台和优化现有政策,持续深入地推动营商环境改善,加大力度招引地区发展所需的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城乡基建步伐、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激发地区消费活力,将助力挖掘西部地区庞大的消费市场潜力,确保生产、供给、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畅通和要素流动,进而也有助于东中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力不断升级。
五、将毗邻中亚的地缘条件转化为对外贸易的联系通道
东部地区受贸易摩擦和战略围堵的不利影响,其对外经济发展的阻力持续增加,需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毗邻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地缘优势和产业相近,抓住受疫情影响全球整体经济仍在萎缩,但我国经济复苏态势企稳向好的有利局面,依托包括上合组织、欧亚论坛等合作与对话平台,积极推进和实施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相关地区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在能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大型基建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和投资,将不仅有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改善,对于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边疆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之下,为推动和实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应紧扣特色资源优势、打通经济循环通道、形成持续发展动力,尤其应利用好当前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在资源高效转化、产业接续联动、城乡统筹发展、消费稳步升级、丝路沿线流通等方面,积极推动落实“双循环”,努力实现在新时期新阶段塑造全新的西部形象。
作者简介
周 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