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婧
曹禺《雷雨》中的繁漪和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这两位悲剧女主人公是叛逆女性的典型,她们就像是中俄土壤中生长出的两朵互相交缠的奇葩,各有不同却又相似,相似又有不同。本文从安娜和繁漪这两位叛逆女性所处的时代、命运的悲剧以及人物的形象三方面对两位女性典型进行比较研究。
一、时代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作品反映了俄国在农奴制度改革后经济生活上的矛盾现象。《雷雨》是中国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话剧,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历史长河中,人们不难发现,每一段动荡不安、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都是悲剧频出的時期,安娜和繁漪这两位叛逆女性正是在特殊的时代诞生的悲剧典型。
(一)安娜
安娜,处于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这一时期的俄国已经经历了1867年的农奴制改革,社会制度开始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此时的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思想以及社会道德观念开始焕然一新,年轻的一代在历史前进的浪潮之下开始觉醒起来,他们要求打破压抑人性的陈规旧俗的禁锢,要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要求洗去沉疴,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生活在新时代。但是,农奴改革并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旧贵族依旧掌握着国家政权,专制、法律、教会以及社会舆论这些封建势力依旧根深蒂固,是微弱的资本主义暂时无法撼动的大山。大量的封建势力残余和有所发展的资本主义相互矛盾,俄国形成了复杂的、新的社会形态。
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女各自豢养情人的事司空见惯,安娜却希望她的婚外情变得合法化,已经觉醒的她企图反抗,但有三座大山压制着安娜,使她无法脱身。首先是以卡列宁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他们用法律与专制来迫害思想觉醒的先进分子。其次是以老太婆莉济娅为首的教会集团,他们用宗教力量来压迫安娜。最后是以特培茜为主的社交集团,她们向安娜关闭了社交界的大门,使得安娜无人可谈,无处容身,陷入了空前的孤立。这三座大山封锁了安娜所有的退路,安娜公然争取爱情、争取人权、争取独立、争取平等的呼喊是微弱的,她孤立无援,所有的抗争无异于以卵击石。上流社会的残酷迫害正是安娜走上绝路的本因,是安娜悲剧的根源。
(二)繁漪
繁漪,处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这一时期,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废除缠足、蓄辫等陋习,发展资本主义,随着“五四”运动爆发,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新青年,尤其是那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有识志士,不断地追求、深索和传播新思想;然而,资本主义经历“短暂春天”后,在中国的尝试惨遭失败,此时的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本土封建势力相互勾连。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正处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
在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姓外受压迫内受剥削,尤其是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深受传统婚姻道德观念的束缚,自由的恋爱和婚姻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依旧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夫教子,三从四德。在这样一个满是压迫的社会中,女性几乎呼吸不到一口自由的空气,但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下,女性开始觉醒自由意识,繁漪便是其中典型。作为旧时代的新女性,繁漪渴望爱情,她要求自由,她要求做一个独立的人真正活着,为此她想尽办法去反抗。虽然繁漪从未放弃挣扎,她的反抗就像雷雨一样激烈,但是在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大家长的专制和压迫下,繁漪的反抗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她势单力薄,孑孓独行在抗争的道路上,直至走向她的悲惨结局。
安娜和繁漪都是她们所处特殊时代的叛逆典型。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涵养的美丽女性,她们都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都致力于摆脱不合理、不幸的婚姻。她们都以婚外恋的形式无畏地同封建婚姻道德观念进行斗争,勇敢地追求幸福,同样受到社会的排挤与打击。封建势力的残害最终使这两位叛逆女性迎来悲剧结局,这是时代造成的不幸,但她们的反抗精神又是后世女性所值得学习的。
二、悲剧比较
(一)婚姻不幸
与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相悖,安娜与繁漪的家庭是如此相似,相似的不幸,相似的煎熬,相似的悲剧。17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17岁,很多人还在幻想着谈一场甜甜的恋爱,还在因为作业太多而小声抱怨……17岁应该是青春洋溢、多姿多彩的。安娜的17岁,父母双亡的她在姑母的一手包办下没有选择地嫁给了37岁的卡列宁。对于这个37岁的省长,别人会说:“呀!37岁就是省长了,真是年轻有为啊!”可对于安娜来说,相差20岁的丈夫真是太老了,他长着一对招风耳,肥头大脑,活脱脱的就是俄国版的猪八戒,可他又不像猪八戒那般怜香惜玉。卡列宁野心勃勃,一心想着往上爬,安娜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工具人。安娜也曾努力地去爱这个家庭,然而卡列宁对此是毫不在意和关心的。就这样,安娜被束缚在这段毫无感情的婚姻里整整8年,尽管生活富足优渥,吃穿不愁,精神却饱受摧残和压抑。
和安娜一样,繁漪17岁就被骗嫁给冷酷资本家周朴园,做他的第二任妻子,周公馆的女主人,两人同样有20岁的年龄差距。正所谓“商人重利轻别离”,周朴园对繁漪是毫无感情的,他把繁漪当作一个美丽的花瓶、一个物件、一个附属品。他不喜欢繁漪身上的野性,他借用封建礼教,把繁漪禁锢在冰冷阴暗、充满压抑的周公馆里。夫妻不像夫妻,倒像是不死不休的仇敌。就这样繁漪在这冰冷彻骨的婚姻中煎熬了18年。
在这相似的、不幸的婚姻里,过大的年龄差距和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扼杀了安娜和繁漪少女的天真,她们眼中的光芒几乎要熄灭了,可这还不是最令人绝望的。
(二)痴心错付
安娜在无爱的婚姻中麻木地过了八年,一次舞会上,渥伦斯基出现了,他对安娜一见钟情,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他就像一团火一样,不顾一切地扑向安娜。毋庸置疑,饱受压抑的安娜对此毫无抵抗之力,她坠入爱河了。安娜再也不想自欺欺人地活着了,她想要真挚的爱情,她想要真实而温暖的生活,她公开向整个上流社会表示她爱沃伦斯基,她再也无法忍受她的丈夫,她憎恶她的丈夫。安娜坚定而勇敢地反抗社会,只为和沃伦斯基在一起。可是,所谓一见钟情也不过是见色起意,当安娜年华老去,沃伦斯基便记不起当初对安娜的爱恋,同时他又惺惺作态,竭力装作没有忘恩负义,这带给安娜无尽痛苦。
和安娜一样,繁漪泡在苦水里煎熬了多年,纯朴的继子周萍就像一束光出现在繁漪暗淡的生命余辉里。繁漪冰冷的心火热了起来,她不顾伦理和道德,和继子相爱、偷情,她因此感到自己终于是个真正活着的、独立的个体。然而,周萍身上终究流着周朴园的血,一样的虚伪、自私、卑鄙。他的卑劣藏在俊美的皮囊之下,迷了繁漪的眼和心,很快周萍便变了心。
沃伦斯基并不真正了解安娜的精神世界,最终抵挡不住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去追求功名利禄;至于周萍此人,剥去他美丽的外衣,可以看到他空虚的灵魂和骨子里的自私、卑鄙和怯弱,他终究顶不住封建礼教的道德压力,准备和四凤私奔逃离繁漪。正所谓曾经拥有比从未得到更令人绝望,安娜与繁漪就此陷入更深层次的悲哀与绝望的境地。
(三)一死一疯
安娜与繁漪曾有过家庭,却没有爱情,曾有过丈夫,却没有爱人。不幸的婚姻和更加不幸的爱情终于磨灭了安娜和繁漪心中的光。安娜穿着黑色长裙,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了铁轨,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自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繁漪用尽了各种办法想要留住自己和周萍之间虚幻的爱情,但最终在儿子周冲触电而亡、周萍饮弹自尽的打击下,患上了精神分裂。倔强、执着的天性不允许安娜和繁漪向她们厌恶并反抗过的一切低头,即便梦醒了、追求的一切都像泡沫般破碎了,她们也固执地走下去,撞了南墙亦不回头。
安娜与繁漪的悲剧相似又有不同,安娜在大环境逼迫下走向绝境,曾有过生活的希望,但最终难逃被毁灭的厄运,繁漪则在绝望中竭力地挣扎。她们的悲剧层层深入,冰冷婚姻中的绝望再到深层次的得到爱又失去爱的绝望高度催化了这两位叛逆女性的悲剧,发出那特殊时代下的哀音。
三、形象比较
安娜出身极为高贵,是柳立克王室的后代,是一位美丽迷人的贵族小姐。由于从小父母双亡,安娜寄居在姑母家里,所以安娜的性格里带有一些传统的温顺。因为资本主义新思潮的影响,安娜追求个性解放,渴望爱情,是一位新时代的新式女性。繁漪是大家闺秀出身,她聪明、美丽、鲜活、憧憬爱情。“五四”运动后,繁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能诗会画,读《西厢记》,也读《新青年》,在思想上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一位旧时代的新女性。
17岁,安娜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成为一位官僚太太;而繁漪被大她20岁的冷酷资本家周朴园骗娶,成为周朴园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在这段包办婚姻上并没有选择,婚后的安娜选择去试着爱卡列宁,但显然是徒劳无功的。尽管如此,安娜仍然压抑着内心的痛苦,同卡列宁过了8年苦闷虚伪的生活,还生了个儿子谢廖沙。从这里可以看出安娜性格上的坚韧以及她的负责。在丈夫卡列宁心里,安娜是一个美丽的花瓶,两人的婚姻是神的安排,而在儿子谢廖沙眼中,安娜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在这段不幸的婚姻里,安娜是一位对家庭负责、尽力维系家庭的贤妻,是一位疼爱、关心儿子的伟大母亲,同时很不幸地是丈夫用来显摆的花瓶。和安娜一样,繁漪也在18年的冰冷婚姻里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并且生下一个儿子周冲。对于儿子周冲来说,繁漪是一个有趣的、充满新思想的母亲;当然,对于自私无情的周朴园来说,繁漪是个“不称职”的工具人。显而易见,面对丈夫的冷漠无情和压抑的婚姻,安娜和繁漪这两位叛逆典型采取的反抗是有差异的。在沃伦斯基出现前,安娜一直都是保持沉默、独自美丽的,像一枝“凌寒独自开”的腊梅;繁漪则不然,她性格刚烈,她不爱周朴园,更不愿意受周朴园的严酷管束,她就像是浓烈似火的红玫瑰,总是高傲冷漠地反抗周朴园的威压,反过来逼得周朴园低头,却又不屑于他的低头。
在冰冷的婚姻中,安娜和繁漪都是美丽而孤独的女人,寂寞了太久,因而在遇到所谓真爱时,极尽叛逆,反抗男权社会下的婚姻体系中的不公。初遇沃伦斯基时,安娜刚刚结婚8年,除了没有爱情的滋润,还没有受过什么磨难。首次出场,安娜穿着朴素的黑衣,一头卷发松松地披着,脸蛋依旧生机勃勃,眼睛里藏着的一丝压抑,为她增添了一缕轻淡的忧郁气质,十分迷人,她的嘴角总是噙着一抹微笑,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迷人。宴会上,沃伦斯基对安娜一见倾心,足以证明安娜出众的风采。面对沃伦斯基的热情追求,起初,安娜不忍钟情于沃伦斯基的吉提(安娜嫂子的妹妹)痛苦而返回家中,可见她的善良。但沃伦斯基的坚持不懈终究让安娜有所动摇,而她对沃伦斯基的一些关心表现被丈夫卡列宁指责不检点,这使得安娜对不幸婚姻的忍耐到了极限。安娜离开了家庭,在上流社会公开自己的婚外情,正大光明又坦荡地追求爱情和自由,公然地反抗社会的腐朽。安娜在爱情和儿子阿廖沙之间游移,她的反抗微弱而犹豫,在后来发现爱情的虚伪后,决绝地自杀,独自吞下了所有苦果,可谓是悲剧式的反抗。再看繁漪,剧本中首次出场,曹禺就毫不吝惜对她的外貌描写。繁漪一看就是个“果敢阴鹜”的女人,穿着一身镶着灰银色的花边的黑色旗袍,眉眼间透着深深的忧郁以及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恨,因为被逼喝了多年的苦药,她是文弱而哀静的,但她身上仍然带着原始的野性和狂热。与安娜不同,繁漪已经饱受十八年的精神折磨,压抑得有多久,爆发的时候就有多激烈,她将继子周萍视作精神寄托,两人不伦的婚外情是繁漪狠狠打在周朴园脸上的一记耳光。繁漪是可悲而可怜,疯狂又可怕的,周萍的变心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当着周公馆众人的面,无所顾忌地揭露了深埋在岁月中的所有罪恶,让周家家破人亡,自己也在儿子和周萍的死亡打击下疯了。繁漪的叛逆是镌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表现为雷雨般的性格。
综上所述,安娜与繁漪都是美丽而极具反抗精神的女性,只是遭受的磨难层次不同,反抗的方式也是同中有异,都以婚外情的方式进行反抗但最终反抗失败,安娜的反抗范围更大,繁漪的反抗更深刻而激烈。安娜和繁漪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挣脱封建制度的囚笼释放自我,激烈地反抗虚伪的上层社会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纵然这两位叛逆女性的反抗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瞬间绚烂,最终免不了失败的结局,她们也不惜一切,燃烧生命去解放个性,安娜和繁漪身上体现了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体现了妇女的觉醒与奋斗,体现了柔弱女性的伟大生命力。
面对悲惨的命运,有一些人选择苦苦的熬着,心里想着熬着熬着就过去了,屈从于不公的命运;有一些人甚至思想守旧尚未觉醒,蒙昧而浑浑噩噩地过了痛苦的一生;有一些人在清醒的思想和腐朽的社会中痛苦挣扎,却没有勇气去反抗;但总有一些安娜式和繁漪式的叛逆女性,在苦难中磨砺,不屈服于命运,像一个斗士一样对苦难进行抗争,感染并激励了后世一代一代的女性。纵观当今社会,踏入婚姻的坟墓后,有相当数量的女性依附于男人,她们当中有多少能够幸福一生呢?最终结局往往是被厭弃甚至是抛弃。面对命运无情的捉弄,人往往是怯懦、无力、渺小的。安娜和繁漪在婚姻中的困兽之斗惊心动魄,展现出崇高的悲剧之美,她们身上不屈的力量、叛逆的精神、思想的觉醒为女性解放与女权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