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2020-11-16 02:08赵俊宇赵俊娟
时代报告 2020年7期
关键词:儿子

赵俊宇 赵俊娟

人们敬仰英雄,更敬仰培育英雄的母亲。彭翠莲就是这样一位英雄的母亲。她的儿子在部队施工中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她的女婿为抢救三名落水少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019年12月,彭翠莲在医院给儿子余石贵留下了遗言:“我去世后,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不要抚恤金,不要丧葬费,只要一面党旗。”

在烈士谱写的英雄乐章中,人们听到的是英雄母亲彭翠莲这位共产党员“铁血丹心”的最强音。彭翠莲的事迹,在汝河两岸传诵着……

彭翠莲是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镇十里铺社区的农民党员。1934年,她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1942年,河南闹灾荒,父亲病饿而死,为了活命,母亲带着她改嫁。10岁,她被送人当了童养媳。这家只有长年病卧在床的婆母和小她两岁的余林忠。公爹早年被抓兵,杳无音讯。十岁的彭翠莲从此撑起了这个家,她和余林忠照顾常年患病的婆母,家里地里啥活都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直到婆母去世,一晃就是十年。这中间究竟吃了多少苦,只有彭翠莲自己才知道。她常给孩子们说:“共产党是娘的大恩人,是咱家的大恩人,咱要永远跟党走!”

后来,彭翠莲当选上生产队长,硬是把烂摊子的一队领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队;她当选为村妇女主任,成了全村家庭矛盾的调解员,妇女健康的保健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

汝河北岸的郑庄村有个大型堤灌站。到了放水浇地时,每隔十米、二十米都要派人看护主渠。这年初春,彭翠莲生下小儿子余石磙,孩子刚满月,她就报名看护主渠。呼啸的寒风像刀子刮在脸上,吹得人们东倒西歪。这时,有人喊道:“主渠跑水啦!主渠跑水啦!”彭翠莲和大家奋不顾身地跑到缺囗处,水流湍急,大伙扔进多少土就冲走多少,眼看缺囗越冲越大,正当大家无计可施的时候,只见彭翠莲纵身一跳,用身体堵住了缺囗。朱秀英喊着:“翠莲,你刚坐完月子,不敢吶!”“快堵!管不了那么多了。”当大伙七手八脚把缺囗堵上时,满身泥水的彭翠莲冻得浑身发抖,嘴唇乌青。从此,彭翠莲落下了“月子病”。

1982年5日14日彭翠莲望着自家责任田金黄的麦浪,心中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丰收后,就给俺石旗热热闹闹地办婚事。正在这时,她收到儿子部队的急电:“石旗病重速来。”

彭翠莲如风似火地赶到了大儿子余石旗所在的解放军某部。在医院,部队领导告诉她:5月13日下午,余石旗在国防施工中,为抢救三名战友,英勇牺牲。噩耗如五雷轰顶,彭翠莲只感到五内俱焚,但是,她把巨大的悲痛强压在心底。她看到被塌方巨石压着的余石旗时,连声说道:“啊!是俺儿子!这是俺的儿……”在场的部队首长、战士们早已声泪倶下,但彭翠莲没哭一声,只是深深地为儿子鞠上一躬。然而,战士们却发现她的嘴唇上一道深深的牙印。团政委楚维新紧紧地攥住彭翠莲的手,含泪说:“大妈,俺对不住您呀!您养了个好儿子!”彭翠莲平静地说:“一条命换了三条命,俺儿子死得值!吿诉同志们,不要难过。”

被救的指导员罗汇阳,见了彭翠莲像小孩子一样呜呜直哭,彭翠莲拉住他的手慈母般地安慰他,叫他振作精神,挑起連里的担子,把施工搞上去,不能误了国家的事。

晚上,彭翠莲送走了看望她的部队首长和战士,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一头倒在床上,痛哭起来。母子之间的往事,桩桩件件涌上了心头。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彭翠莲得知石旗没上前线,十分生气,写信质问儿子:“为什么不上战场?要是怕死没请战,就不要回来见俺,娘不愿看到贪生怕死的儿子。”石旗回信说明打仗是部队统一行动,他们部队都没上前线,彭翠莲这才消了气。

石旗当兵满三年后,给彭翠莲写信说想回家看看。她回信说:“你探家的事叫领导安排,不要自己提出来。”

又过了一年多,和石旗一起入伍的战士,大多探了亲,石旗又写信说到探亲的事,她回信说:“和儿一块入伍的战士很多,还是让别人先回吧!”

一晃又过了半年,石旗再次提出了探亲的事。她回信质问儿子:“是不是分了心,怎么老提探亲的事?”

1981年5月,在同期入伍的战友中,余石旗是最后一个探亲的。他回乡探亲的第七天和彭翠莲商量:打算趁这次探亲把婚事办了。彭翠莲笑着说:“这事娘心里早就想着哩!可娘觉得你正在服役,婚事还是等等办好。”儿子点了点头,又依了娘。谁知这一别,彭翠莲见到的竟是面目全非的儿子的遗体。

第二天,部队领导征求彭翠莲对处理儿子后事意见时,她表示:一是要火化,不占国家的一寸土地;二是部队不能停工开追悼会。部队买了当地最贵的骨灰盒,彭翠莲坚持换成最便宜的。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第三天,彭翠莲就决定立即返乡。

临走之前,彭翠莲掏出三十元钱,对指导员罗汇阳说:“麻烦你转交给副班长杨其胜。石旗生前回信说,为给他爹看病,小杨支援了石旗三十元钱,在退伍前一定还清。”

杨其胜,这位被石旗救了性命的战士,听了彭翠莲的一席话,“扑通”一声,双膝跪在彭翠莲的跟前,哭着说:“娘,您这样,叫儿心里咋好受呀!……”此时,三名被救的同志都要求赡养石旗的父母,替余石旗尽到当儿子的义务。连里的干部战士争着为彭翠莲捐钱捐物。可他们哪里知道,彭翠莲是一位一生不肯索取只知道奉献的共产党员。平时,她连一根冰棍、一瓶矿泉水都不舍得给自己买。然而,救灾、集资建校、资助困难群众……每次她都带头捐款捐物。在那三年困难时期,彭翠莲一家勒紧腰带,养活了一位逃荒要饭的老大娘。邻居彭秀梅的孩子没奶吃,瘦得皮包骨头。彭翠莲就让他和自己的女儿存存一同吃自己的奶。五个月后,秀梅的儿子长大了,小存存却因营养不良,病死在自己的怀中。马翠结婚后,两年生了两个孩子,顾着这个,顾不了那个。彭翠莲时常抽空帮她照看,给马翠的孩子冬天做棉衣,夏天做单衣。如今68岁的马翠回忆起那段往事,仍然十分感激地说:“要不是彭婶,俺那几年真不知咋过来啊!”

受到彭翠莲周济过、关照过、帮助过的人,想都要报答彭翠莲,但都被她谢绝了。这次,她自然不肯接受这些报答。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彭翠莲回到家乡,一晃就是两年。两年中,她家相继发生了一连串的不幸。

余石旗牺牲后,他的父亲余林忠,悲病交加导致瘫痪。几次病危,治病花去了近千元。当时,在一个县也没有几个“万元户”的农村,病人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像大山一样压在了彭翠莲的肩上。

彭翠莲的女儿余花琴和女婿杨午银为了宽慰娘,帮娘渡过难关,从汝河南岸的杨湾村,搬过来和娘一起过。就在彭翠莲一家刚刚喘过气来的时候,女婿杨午银在滚滚的汝河中为抢救三名落水少女,献出了年轻生命。

余花琴抱着刚刚满月的女儿,悲痛欲绝,一度精神失常。她每天都要跑到爱人牺牲的汝河岸边,撕心裂肺的呼唤着:“午银,午银,午银回来吧!……”彭翠莲怕女儿想不开,走哪跟哪。小外孙女断奶了,三天两头闹病。

困难像山一样压在彭翠莲的肩上。彭翠莲消痩了,累病了。乡亲们心痛地劝她说:“你儿子、女婿都是烈士英雄,只要你开个囗,啥照顾没有?你这样硬挺,就是个铁人也受不了哇!”她却说:“俺儿子、女婿为国牺牲是应该的。俺可不能拿着烈士的身份,向政府要这要那。那样做,也不合烈士的心愿。”她决心自己去克服这些困难。

1984年2月27日,余石旗生前所在部队派人带着余石旗的骨灰盒、烈士证书、一等功证章和八百元救济金,来到了十里铺乡。县里也送来了救济款。

乡政府给她送来了救济款和米面油,她硬是让救济别人;乡政府和村干部要派人来帮她家种责任田,她婉言谢绝,并且说:“责任田是俺应尽的责任,俺是党员,不能推给别人。”就这样,彭翠莲和小儿子余石磙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娘俩早起晚睡,精心耕种着责任田,她含莘茹苦,抚养着外孙女,照料着瘫痪的老伴和精神失常的女儿。

彭翠莲“只图奉献,不求索取”,把一个又一个困难看成是磨练共产党人钢铁意志的战场。她劳心劳力,多做贡献,始终把带领群众走勤劳致富的道路看作是共党员应尽的职责。

六七十年代,农村卫生条件差,村上很多妇女患上了妇女病。时任妇女主任的彭翠莲从一位老中医那儿讨到个治疗这病的偏方,她不辞辛苦找来药材,精心炮制,没让村上妇女们花一分钱,治好了病。乡亲们说:“翠莲是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好党员,见不得谁难,更怕谁家过不好。”

襄城县是素有“东方弗基尼亚”之称的烟叶生产大县。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襄城视察时,称赞道:“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喽!”彭翠莲的老伴余林忠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种烟能手。

责任田分到一家一户,彭翠莲把队里需要传授种烟技术的农户算了一遍,制定出了传播种烟技术的帮扶计划。俗话说:“有钱买种,没钱买苗。”育苗更是一件种烟的关键活。彭翠莲怕有的生手育不好烟苗,就在自家菜园里多育了足够种六七亩地的烟苗,谁家的烟苗不壮实,她就分文不取地送给谁家。村里李兰英小两囗不会种烟,明知道种烟是条致富路,却不敢走。正当小两囗犯愁的时候,彭翠莲让自己的老伴余林忠义务给他俩当种烟技术顾问。打那时起,他们家的烟田和彭翠莲家的烟长得一样好。小两囗拿着卖烟收入的大把票子,还学到一套种烟的好技术,甭提有多高兴了,逢人便说:“彭大娘和大叔可真是俺俩的恩人哪!”

1985年彭翠莲相继当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她和几个代表共同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等议案,被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如今河南的国道、省道、城际路、高速路、铁路四通八达;城乡路、山区路、田园路修到了农民的家门囗。彭翠莲看到村子里闲散劳力多,就鼓励大家“一个月过年,一个月种田,十个月挣钱”。在她的倡导下,村上扎堆晒暖的没有了,年轻人打麻将、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的不见了;“两户一体”遍布全村,村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致富路上比着干。如今,十里铺村变成了十里铺社区,社区的楼房鳞次栉比,吃不愁,穿不愁,日子一步一层楼。不少人家不仅买上了小汽车,还在城市里买上了洋楼,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一生只图拼命奉献、号称“铁人”的彭翠莲,晩年身体落下了诸多疾病,连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纵使这样,她一天到晩仍然忙个不停。

彭翠莲积劳成疾,连走路的气力都没有了,她就叫兒媳妇用三轮车推着她参加每月十日的社区党支部主题活动。党支部书记李长清多次劝她:“大婶,您身体这样,主题党日活动就不要参加了!有啥事俺到家去给您说。”彭翠莲一脸认真地说:“我是党员,党的活动都不参加,那还是党员吗?”社区主任刘伟锋说:“老彭的党性太纯啦!咱一辈子都得向她学习。”

十里铺社区的乡亲们,看到跪在身披党旗的彭翠莲灵前泪如雨下的儿子余石磙,母子俩的桩桩往事再次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彭翠莲的大儿子、女婿相继牺牲,老伴瘫痪,女儿神经失常,外孙女体弱多病,石磙可是彭翠莲的心肝宝贝。在她家遭受天崩地裂般的打击时,小儿子和她风雨同舟,患难相依,曾经给了她多少安慰呀!她常常把余石磙带在身边,舍不得让他离开自己一步。

原十里铺乡的党委书记王全莹曾经找到彭翠莲说:“只要您点个头,我们立即给石磙安排个好工作。”她想:安排工作得是城镇户囗,俺是农民,不合政策,咱不能给领导添麻烦。这个头,她一直没有点。

余石磙到了应征入伍的年龄。彭翠莲说:“党对俺一家的情意这样深重,俺现在小户百姓人家,有什么能报答党呢?俺最金贵的就是小儿子石磙,叫他也去当解放军战士尽义务吧!”

1984年3月9日,当余石磙穿上军装,戴上大红花的时候,彭翠莲给他改名叫“石贵”,表示她要把自己最金贵的儿子奉献给党和人民。

余石贵到了部队,听娘的话,学习哥哥的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多次受到嘉奖,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8年,超期服役的余石贵复员回到了家乡。彭翠莲的堂弟余中安找到彭翠莲:“嫂子,咱大孩、女婿都没了,二孩回来了,你是省人大代表,这回你说啥也该找领导给孩子安排个工作。”彭翠莲淡淡地说:“工作靠他自己找,咱家不是还有几亩责任田?我是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的,不能给咱自己捞好处,咱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余中安生气地说:“你真是一根筋,至死都不忘你是个共产党员!”是啊!彭翠莲去世前留下了遗言:去世后啥都不要,就要一面党旗。她不正是“至死都不忘自己是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吗?

余石贵复员后,想做生意。无奈,手中没有本钱,想叫娘托人贷款。彭翠莲说:“别弄了,咱自己想办法,不给人家找麻烦。”最终也没有答应。

余石贵像母亲彭翠莲,看准了的事决不回头。他和爱人东挪西借,跑亲戚找邻居,终于凑齐了本钱,要到北京去卖水果。临行前,彭翠莲把小两囗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到哪都要听党的话,多做好事,别做坏事。”儿媳妇聂英英和余石贵点了点头,异囗同声地说:“娘,俺记着哩!”

余石贵两囗子到了北京,一切从头学起。夫妻俩诚实守信、热情和气,赢得了顾客们的信任和赞誉。从水果零售做到水果批发,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匆匆忙忙的顾客们,多次把钱包和手机落在他们的摊上,他俩每次都如数奉还,像娘一样,从来不要别人的回报。余石贵的生意做得风声水起,在家盖了楼房,在县城为儿子媳妇买了套房,儿子和媳妇也跟着他们一起卖水果。

2019年余石贵两囗子把生意交给儿子余江江和儿媳李欢铬,专程赶回老家伺候病重的彭翠莲。彭翠莲儿媳聂英英说:“10月的这天,娘叫石贵俺俩带她到襄城县烈士陵园扫墓,俺带着娘来到英烈们遗像前默哀、鞠躬,娘说:‘孩子,咱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共产党带领烈士们用命换的,咱要记着党和烈士的恩情,要记着给你哥和烈士们扫墓,要永远跟党走!”余石贵说:“娘,放心吧!俺记着哩,永远跟党走!像您一样,年年给烈士和俺哥扫墓。”

2019年12月13日凌晨,彭翠莲在医院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彭翠莲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镇领导、社区干部、村民们自发地来和彭翠莲的遗体告别,数百名村民自发地为彭翠莲送行,十里铺社区党支部、社区委员会为彭翠莲召开了追悼会。悼词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彭翠莲先后获得过“全国拥军先进个人”“河南省拥军模范”“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市、县、乡级模范党员、三八红旗手、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堪称我们基层党员身边的楷模。

猜你喜欢
儿子
打儿子
寻找出走的儿子
用什么写作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一年后
倒霉
幽你一默
儿子的生日礼物
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