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向阳
河南省襄城县茨沟乡铁刘村毗邻北汝河,交通闭塞,无任何地理和资源优势。村里长期以来无产业项目、无村集体经济,农业生产沿袭“麦茬豆,豆茬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农业收入较低,村民思富、村两委干部想发展村集体经济,想谋划产业项目,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村管辖三个自然村,是当时全县班子软弱涣散的行政村,有七个村民小组, 530户2859人,2750亩耕地,有57名党员、村两委干部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0人。在上级政策支持下,经过农行近两年帮扶,到2019年底稳定脱贫12户24人,剩余未脱贫的2户6人。如今的铁刘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提升,硬化了5条道路、改造了11户危房、通上了自来水,新建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了多种经营。目前的铁刘村党支部已从一个软弱涣散的党支部成为许昌市先进党支部。
古老而传奇的村庄
蜿蜒东流的北汝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横亘千里的伏牛山脉之首山与北汝河隔水相望,这里有一个古老而传奇的村子——襄城县茨沟乡铁刘村。
从襄城县城出发朝东南方向行驶约20分钟车程,便来到了铁刘村。盛夏时节的铁刘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近20余亩丹参、百余亩品种红薯长势喜人,投资60余万元成立的蛋鸭养殖公司里,欢快悦耳的鸭鸣声此起彼伏,每天收获成筐的鸭蛋,让村内及周边前来观望的群众啧啧称羡,“发展村产业项目让我们农民感受到了农业发展方向和致富希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铁刘村这个古老而传统的村庄却诞生了不少的传说和故事。据《襄城地名志》载,现在的铁刘村原名叫“歇留村”,是为纪念孙子周游列国,曾在此停留,并歇了一宿而命名的,村内至今还保存有“孔子自楚过宋处”的石碑。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了不少磨难,来襄城前,曾饿于陈、困于蔡,吃尽了不少苦头,在楚昭王的关心下,才逐渐摆脱了困境。而“歇留村”是他刚走出困境歇脚的地方。在“歇留村”,孔子及随行弟子受到了热情款待,村民们杀猪宰羊,款待孔子一行人,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享用着丰盛的饭菜,看着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庞,回想着在陈国七天七夜都吃不上饭,全靠野菜汤充饥的情形,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有的甚至哽咽起来。村民安慰他们说:“不要多想了,慢慢吃吧,这里就当作自己的家吧!”泪水和着饭食吃了很长的时间,孔子及弟子们觉得这是一生中吃得最香的一顿饭。吃过晚饭,孔子站起来,向众人深深施了礼说:“感谢众乡亲的热情款待,日后必当相报!”众乡亲让他们不要客气,跑了这么多天,一定人困马乏,赶紧洗漱洗漱,好好睡上一觉。大家主动离开,只有几位长者留了下来,安排停当后,也回家了。由于多日的劳累,他们躺下后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孔子一行人告别“歇留村”百姓,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此村。孔子告别了“歇留村”的父老乡亲,孔子一行人继续向楚进发。他们打算拜会襄城君,顺便游游周襄王的汜城。没走多远,他们来到了北汝河(当时名汝水)岸边,但见碧水宽阔,波浪翻溅,浩浩荡荡,向东南滚滚奔去;河内渔帆点点,鸥鹭翻飞,渔歌对答,怡然自得。站在杨柳依依的岸上,欣赏着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孔子一行人不禁陶醉了。很久,孔子才回过头对弟子说:“真是太美了!以前我曾对你们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看来是人的本性啊!”弟子们点头称是。孔子接着感慨并发出了千年一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今先人已逝,余音犹存,不但持续塑造了世代中国人的心灵与行动,更成为中华民族影响世界的智慧成果。
在这风烟浩淼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其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福佑着铁刘村的一方百姓,以其深厚的孔子儒家文化底蕴守卫着一方百姓的幸福和安康;民风淳朴的铁刘人既传承着孔子儒家文化的智慧和文明,又坚守着勤劳善良、踏实肯干、本分简朴、热情好客的执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为铁刘村奠定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实的文化根基和底蕴。
他,严谨而务实
从2018年秋天到2020年夏天,不过近两年的时间,这600多个日日夜夜,在姜伟杰的个人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碧浪飞花;在姜伟杰的个人职业生涯中,也只是时光更序的回眸一瞥。然而,时间对于共产党员姜伟杰来说,不靠时钟刻度来衡量,也不靠日历翻篇去计量,而是在脱贫攻坚的每一天倾注了大量心血、播洒了大量汗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姜伟杰义无反顾地于2018年9月到茨沟乡铁刘村任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第一时间摸清村情、吃透户情。他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走访全村500多户村民及村子的旮旮旯旯,初步形成了一份驻村扶贫背景资料和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统计调查。尤其对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摸底,快速熟悉脫贫攻坚各项政策,并寻求正确路径将政策落地到户、到人,“扶贫攻略”已成竹在胸。他也认真总结出了扶贫工作与农行工作有不同的特点:扶贫工作主要是在现行国家标准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做到“三精准”(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三保障”( 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三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但细想扶贫工作和农行经营转型中所面对的困难一样,同样需要坚定信心、精准营销、久久为功。在近3000人口的村庄开展精准帮扶,与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同样会遇到许多困难,不仅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和爱心,而且要有熟悉政策、精准施策的知识和办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扶贫工作涉及民政、医疗、教育、住建、供水、计生、残联等多行业政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他经常带着“口袋书”,坚持自学和互学相结合,逐条逐句学习讨论,理解掌握政策法规的内涵。由于近年来国家扶贫资金投入较多,个别群众潜意识有争当贫困户享受政策的想法,政策宣传不到位或执行稍有偏差,容易产生信访等不稳定因素;也有个别贫困户存在自身脱贫动力不足、坐享政策的懒汉思想。通过召开议贫会、扶贫日入户宣传,开展“志智双扶”,宣传脱贫典型,鼓励参加技能培训班。同时在村公示栏常年公示低保户、建档立卡户享受的各项政策,让群众了解、监督,提高了群众的认知度、支持度。坚持原则,以理服人。姜伟杰坚持入户走访,记走访日记,通过“吃派饭、心连心”活动,了解全村群众的思想、家庭经济状况,尤其关注村里信访户等重点人员的思想,发现问题苗头及时与村委班子协商研判,用 “四议两公开” 群众路线工作法(支委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解决了疑难问题。比如有个别户不符合条件想当贫困户,或利用家族人多势力强来村室吵闹,或利用关系广要信访,甚至极个别人当面冷嘲热讽让你丢面子等,在对待此类问题上,姜伟杰一是保持冷静,以理服人。始终坚持耐心、诚心地说服,不急不躁地讲解国家相关政策,剖析贫困户符合了哪些条件才享受到政策,让有想法的人员对照比较、对号入座。二是坚持制度,严格程序。对于极个别人胡搅蛮缠,不具备条件仍然想当贫困户的,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让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公开透明,公示会议表决结果,结果有的人连写申请到会上念一念的勇气都没有了,由此也对党的政策、办法心服口服。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脱贫难度和返贫风险加大,更需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對于因病因残实在无法脱贫的3户4人,经乡司法所公正,签订了居家供养兜底协议。对于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在网上学习有困难的2户贫困户,姜伟杰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送去电脑并接通了网络,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提升了贫困户的满意度,也得到县巡视组对农行帮扶工作的肯定。同时紧盯问题,筑牢兜底保障。村里有个贫困户叫马报,2007年与四川女子未婚生育一女孩,三个月后,马报患精神病,经常家暴,使女方无法忍受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撇下马报父女2人。现在马报和女儿与年过七旬且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共同生活,孩子正上初中,学习优秀,可奶奶、父亲无力抚养,姜伟杰认为可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孤儿,但孩子入户时户口本上登记为已婚生育,需法院出具母亲失踪证明,失踪证明需到女方户口所在地办理,且从申请失踪之日起2年后法院才能出具证明,女方没有准确的户籍信息,襄城县公安部门也没有任何信息,这件事若就此搁置,从面上说,扶贫工作上也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但总觉得遗憾。姜伟杰持续不断向乡、县扶贫办和督导组反映此事,目前已引起县领导重视,组织公安、司法、民政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研判,由出具女方失踪证明改为失联证明,事情就好办多了。看到这件事解决有望,想到孩子上学有保障,小家庭将充满希望和欢乐,他由衷感到欣慰!
开展大筛查,防范新贫困。驻村帮扶不仅要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要帮扶全村11户分散特困供养户(五保户)、23户低保户、8户重度残疾贫困户及老人户、老房户等特殊家庭,尤其要关注农村普遍存在的老人独住危房现象,这容易让上级暗访时判定为漏识贫困户。天意难料,人事可为。为预防因意外事件产生新的贫困户,他和他的战友们通过开展全村大筛查,建立了“贫困边缘户”“脱贫监测户”“ 老人独居户”档案,制订帮扶预案并限期整改,定期走访。
自农行业务岗位到任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以来,姜伟杰早已习惯了整日的忙忙碌碌。他深知村民的事无关大小都很重要,穷怕了的村民最容易满足,也最懂得感恩。姜伟杰说,通过与乡亲们近两年时间的朝夕相处,他早已融入铁刘村这个“大家庭”,并能够力所能及、想方设法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幸福事、办高兴事,所以苦点、累点也值得。
他,执着而坚毅
时刻倾听民心,时刻关注民意,时刻了解民生,一个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场景不断演绎,一朵朵脱贫之花竞相绽放。作为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姜伟杰通过走访,全面吃透村里情况,掌握了村里发展急需、村民生产生活急需急盼的第一手材料。在他看来,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迫切提升村民的素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认真调研后,姜伟杰决定与村两委一道,在村民中开展“接老人回家”“贫困户家庭环境积分管理”等活动,解决了部分老人住危房、不赡养、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弘扬了传统家庭美德。开设了扶贫超市,创新村民自我管理、村民自治形式和内涵,调动了村民参与村民自治和村集体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今,村民们的内生动力得到了充分激发和释放。
谋后而定,行且坚毅。姜伟杰与村两委商量,村集体经济是现在和将来铁刘村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实情况是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也就是农村产业发展没有目标和项目,更无从谈起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只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真正让集体经济发挥好作用,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新路径,激活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思维、新视野。
随着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产业已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铁刘村群众长期习惯 “麦茬豆,豆茬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在市、县农行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姜伟杰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到湖北、鄢陵等地参观学习,最终确定成立了蛋鸭养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村干部带头投资61.2万元,建成高标准万只蛋鸭养殖场,带动4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安排3名贫困人员到公司务工。同时指导公司建章立制,明确贫困户的入股收益:一般人员入股一股1000元,贫困户入股一股400元,无论公司盈亏,贫困户每年每股分红200元。今年帮助村里已申请到县财政支持资金20万元,计划再建三个蛋鸭养殖棚,养殖规模扩大到2万只,带动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铁刘村发展蛋鸭养殖项目,得到了县委政府肯定,组织各乡镇干部现场观摩学习,省、市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今年受疫情影响,落实脱贫任务、抓紧农业复工复产,姜伟杰更没有松劲,一丝也不敢懈怠。春节过后,为抓紧时间恢复春耕备耕工作,他积极引导村民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开展春耕生产,并及时与县乡政府和扶贫等部门对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贫困人员,因户因人施策,提高脱贫质量。对于有劳动能力、有项目、缺资金的3户贫困户,帮助申请了“户贷户用”小额扶贫贷款;对有劳动能力愿外出务工的10人协助联系外出务工单位;对于有弱劳动能力无法外出务工的4人申请了村公益岗位。
作为任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姜伟杰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去年,他被河南省农行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在他心中,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的就是敢做、敢干、敢为,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只有一件一件地干在实处,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真、做好、做实,老百姓才会支持你、拥护你。
他,光荣而自豪
奋斗的岁月最值得铭记。在2020年许昌市农行的“ 春天行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姜伟杰作为全市农行唯一一位扶贫干部代表为大会作了先进典型发言,受到市分行党委的高度认可和与会同志的高度称赞。
一天当成两天干的激情与担当已成为姜伟杰扶贫工作的常态。虽然不是本地人,但现在的姜伟杰已成为铁刘村“百事通”。驻村扶贫并不是想象中的应付了事,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是国家三大攻坚战之一,各级党政出台有一系列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每年都要组织明察、暗访和第三方评估,要求档案资料、App信息系统和贫困户实际享受政策三对照,严防发生贫困户漏识、错退现象,各项政策贫困户应享尽享,最终达到贫困户脱贫、满意度提升。在过去上级检查时襄城县因信息不准有过深刻的教训,县党政新一届班子对此高度重视,首创了议贫会问询制和周二扶贫日制,要求成立帮扶专班,作为帮扶责任人,参加会议时要随时接受县主要领导对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的问询。再者,随着网络普及,帮扶工作从最初贫困户识别、政策落实,再到脱贫退出,每个阶段、每项工作都受到群众关注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年底还要接受县扶贫办考核评比。面对以上压力,在今年春天行动最关键的时刻,许昌市农行行长任远一行百忙中专门到铁刘村看望贫困户,指导做好帮扶工作。
任远在看望扶贫干部时给姜伟杰鼓勁说:“你们帮扶中有啥困难可直接找我!”这铿锵有力的话,一直感动着、激励着姜伟杰和他的战友们,他们满怀信心,勇往直前。
“我想市行、县行党委都这么支持,我有啥理由不好好干呢?既然我们有幸承担了这份责任,接受了这项任务,就一定要努力做好,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辜负领导和组织上的信任,不辜负铁刘村群众的期望。”姜伟杰由衷地说。
在姜伟杰和他的战友们努力下,驻村帮扶工作在许昌市农行、襄城县农行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消费帮扶的方式,帮助销售村养殖公司鸭蛋;率先为铁刘村两委干部办理“惠农e贷”,助推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先行;把桌椅送到贫困户家中,为他们增添了生活用品;员工纷纷捐款献爱心等等,这些有力举措,助力了脱贫攻坚,都得到了县、乡、村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姜伟杰和他的战友们也觉得有面子,没给农业银行丢脸。他们到村帮扶处处彰显着农行形象,在工作纪律、政策知识、帮扶措施、信息反映等方面的表现,走在全乡前列,改变了村委在乡政府中的落后形象,村支书常说:“农行来俺庄帮扶,俺庄真有福气,让周边村干部羡慕嫉妒。”
驻村帮扶在态度上要真心实意,不能高高在上。姜伟杰把扶贫工作作为良心活来做,他已成为贫困户的贴心人、已达到入户“狗不叫”那样的熟悉程度,对村庄和贫困户大小事情记在心上、件件有回复、宗宗有落实。“贫困户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但遇到什么困难,国家政策就解决什么困难:上学就业、衣食住行、生老病故,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在新时代,无论你是参天大树,还是无名小草,都能享受党的和煦春风、沐浴党的阳光雨露。”这是姜伟杰和他的战友们庄严承诺。
后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姜伟杰肩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牢记初心使命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一线。田间地头有他的脚印,病房床前有他的身影。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他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用真心、真情、真意撑起了铁刘村脱贫攻坚的艳阳天。
姜伟杰说,全国有无数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他只是其中平凡的一分子,组织上给了他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的重任,他就要把脱贫攻坚这个责任永远扛起来、扛到底。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平凡而伟大。他,璀璨而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