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医科大学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该校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50岁的白女士被公共管理专业拟录取,她25岁的女儿、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露露(小名)被儿科学专业拟录取。一对相差25岁的母女的名字同时出现在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中引发热议,网友称她们为“神仙母女”。
2019年,是露露第三次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9月底,白女士察觉到女儿复习总不在状态,此时离考试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备考,白女士想到的是说再多不如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在这一想法的支撑下,她成为了一名“陪考妈妈”,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我也报名,陪你考。”赶在报名窗口关闭前,白女士填报了同一所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这一来,露露压力陡增,事后她打趣道:“遭遇到亲妈实力‘坑娃”。但正是妈妈的这份坚决,才鞭策着她在考研路上不断前进。
(选自“中公教育”2020年6月30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这对“神仙母女”的这段成长经历是对“父母是榜样”的鲜明诠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自构其在孩子心目中的“人格形象”,以使之成为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参照坐标”以及对其子女实施教育的有力根据。父母所具体现其“人格”及其水准的各种生活习惯与日常言行,以类似“传染”的方式向其子女不断渗透。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实非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不仅直接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命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总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从小就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殊不知,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父母的学识见地、道德修养等等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可见,充分发挥“父母榜样”作用的根本前提是“榜样”自身的真正树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为了使其子女成才的愿望得以实现,还是为了避免孩子误入歧途给家庭带来不幸,作为家长,则着实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加强修养,力争以具有历史眼光的卓识远见,在进行自我塑造的同時自觉而积极地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教育子女。
适用话题
父母榜样 起跑线 自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