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之逻辑框架可视化建构“五”

2020-11-16 01:54李明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莱奥圣母院奥尔加

除了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孔杜克图斯以外,中世纪的复调音乐还有克劳苏拉、经文歌等重要形式,另外,圣母院乐派也为复调音乐的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本文将通过逻辑框架图的形式将中世纪主要的复调音乐经文歌、圣母院乐派的复调音乐创作等进行可视化呈现,图前会配上相关文字作为说明。

一、经文歌(Motet)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在13世纪中叶,奥尔加农和孔杜克图斯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取而代之的便是经文歌的前身——克劳苏拉(Clausula)。最初,音乐家们创作克劳苏拉的目的仅仅是用它来替代在礼拜仪式中的圣咏片段,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狄斯康特手法写作圣母院复调样式,其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复调音乐体裁,成为13世纪最流行的复调形式。

(一)经文歌的音乐特征

13世纪后期,艺术家们在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方声部加上歌词,形成了一种无伴奏的合唱复调音乐形式——经文歌。随着作曲技术的发展,二声部的经文歌逐渐发展成为最为典型的三声部,其中低声部沿用了华丽奥尔加农的持续低音,即tenor;上方两个声部和低声部均采用独立的旋律线条和各自的不同歌詞,这也是经文歌的最大特点。

(二)经文歌的主要代表

最具代表性的经文歌有弗朗科经文歌和彼特罗经文歌,弗朗科经文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从高声部到低声部,其节奏由密而疏。而彼特罗经文歌的这种特性则显得更加夸张,高声部各音的时值继续缩短,甚至到达了无法用某种固定的节奏型来表示的程度。

二、圣母院乐派(Notre Dame School of Music)的复调音乐创作

公元12世纪后半叶,巴黎成为欧洲的学术和文化中心,一座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在历经了80多年的精雕细琢之后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正是在这座教堂内诞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圣母院乐派,它汇聚了当时欧洲的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音乐家,并且将复调音乐的创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音乐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要数莱奥南(Leonin)和佩罗坦(Perotin)。

(一)莱奥南

莱奥南是巴黎圣母院的乐监、法国著名的诗人、音乐家。其最主要的贡献体现在奥尔加农的创作上,他编有《奥尔加农大全》一书,这是一部可供教会做一整年的礼拜仪式复调音乐作品集,也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复调音乐文献之一。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新旧因素交替使用,即华丽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的手法在作品中轮流交替。

(二)佩罗坦

佩罗坦是继莱奥南之后的又一著名的圣母院乐派代表人物,他的创新比莱奥南更加丰富,曾对莱奥南的《奥尔加农大全》进行改良。。他的最大贡献是对莱奥南的《奥尔加农大全》进行加工润色,将原有的双声部奥尔加农扩展至三到四个声部。其炉火纯青的迪斯康特作曲技巧让他成为中世纪最重要的迪斯康特作者。

圣母院乐派将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发展到了顶峰,对后世的记谱法、复调音乐写作、和声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中世纪复调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对于复调音乐之经文歌及圣母院乐派来说,中世纪音乐之逻辑框架可视化建构如图1所示。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的闪光点,在音乐领域,复调音乐的诞生就是这一时期最璀璨的珍珠。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诞生对于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促进了节奏节拍体系逐渐趋于完善,还推动了西方多声部音乐记谱法的发展;不仅启发了人们的理性作曲意识,还促进了声部协和对位准则的确立。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逻辑框架体系的可视化建构”(项目编号:19E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明(1989-),男,四川南充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莱奥圣母院奥尔加
到海底写生去
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人体比例理论初探
俄罗斯画家在水下作画
用81万个塑料瓶举办婚礼
画中有话
法“黄背心”痛斥圣母院捐款作秀
30而立
用心灵发现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