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这一提议将“地摊经济”再次推向热点话题。
长期以来,地摊似乎阻碍了文明城市的创建,于是城管驱赶之,但底层百姓依赖之,平民百姓热爱之。在百姓事无小事、人民利益至上的当下,如何管理好“地摊经济”,使其发挥出巨大潜力,绝不是“禁”和“堵”能够替代的。
(选自“中公教育”2020年7月7日)
素材解读
1.禁而不绝的“地摊经济”。地摊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文明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禁而不绝,还是在实体店布满大街小巷的环境中赶而不止,抑或是互联网购物如此便利的背景下亦深受欢迎,都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满足万千大众的生活需求。换言之,小商小贩摆地摊是存在即合理。既然“禁”“堵”不是治方良药,那么新时代下让“地摊经济”释放活力,是当前为平民百姓创造福音的有力抓手。
其實,早在2016年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针对“个别城市,夏天不让农民拉西瓜的小板车进城,说是影响城市清洁”这一现象,便提出“政府难道就没有解决清洁问题的办法吗”的质疑,同时强调,政府必须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而“一禁了之”。现如今,不少地方推出相应政策以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
2.加强管理,促进“地摊经济”良性发展。“地摊经济”的活力能否更好地释放出来,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也决定了疫情当下经济复苏的速度。针对摆地摊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因地制宜,制订详细的规范,积极引导,并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应根据地域情况,分类划定禁摊区、限摊区、开放区,明确不同区域管理标准,对“地摊经济”实行分类管理。释放“地摊经济”活力,才能真正丰富百姓生活,激活市场活力,让一方土有烟火,让一座城有温度。
适用话题
地摊文化 人民需求 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