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间,“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壮阔画卷逐渐展开,搭建起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大舞台。
“一带一路”合作聚焦伙伴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倡导各国根据自身实际灵活参与合作。正因为不预设发展路径,不设置参与门槛,“一带一路”倡议才能最大程度地包容所有愿意共同发展的国家,真正成为一条合作之路、希望之路和共赢之路。
在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國际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当前,国际社会中不仅霸权主义、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蔓延更是直接影响了货物和人员的跨国流动,这些因素使得国家间的合作面临着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见的重大阻力,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因此步入了一段新的艰难时期。在新的外部环境下,中国仍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沿着“一带一路”倡议所铺就的合作之路前行。
维护世界开放合作的中流砥柱
在“一带一路”倡议刚刚提出的2013年,世界经济仍未从2008年暴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虽然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但是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拖累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新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既有矛盾,鼓吹单边主义、种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各种政治力量趁机抬头,终于在2016年后掀起了“逆全球化”暗流。
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既是这一潮流的产物也是其推手。在国际合作的各个领域中,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以自身利益为唯一的行为准绳。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美国已经先后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这三个权威国际组织,并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发起持续不断、层层加码的贸易霸凌。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伴随着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国际投资和贸易领域进一步显现出壁垒化和碎片化的迹象。在这些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国际社会中的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也因此不断攀升。
在国际合作的这一“至暗时刻”,“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在艰难时期维护国际开放合作的中流砥柱。过去两年间,中国一边承受着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一边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与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新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的正式朋友圈扩大到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共签署了200份合作文件。除了合作伙伴数量的增长,中国还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了伙伴范围上的突破。2019年3月,意大利正式与中国签署关于“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成为第一个加入倡议的西方七国集团成员。意大利外交部长迪玛约在接受采访时专门表示,当初嘲笑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的人们应该反思自己,承认这一中国倡议的价值。
中国倡导建立、为“一带一路”提供融资支持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在不断吸收新的成员国。截至今年7月,亚投行成员国数量已经从4年前建立时的53个增加至103个,遍及五个大洲,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在互联互通领域,中国在2019年一年就新开通“一带一路”航线409条、开行中欧班列1.8万列,并与5个港口新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实现了港口国际物流信息互联共享,让“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增加到31个。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39位外方领导人和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多位来宾参加。这些成果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经得起“逆全球化”潮流的考验,经得起美国政府的打压,是在人类历史的艰难时期继续扩大和深化国际合作的中流砥柱。这些成果也说明,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绝非“过时”,仍然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支持,证明了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创新国际开放合作的架海金梁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着民粹主义兴起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双重考验,部分国家应对不力更是放大了这一叠加效应的危害,让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合作发展的艰难时期。这一危局说明,过去数十年间以自由化为特征的西方发展模式和以全球化为代表的传统国际合作模式存在结构性问题。其核心缺陷就在于没有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解决包容性发展问题,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遵循“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落后逻辑。在国际上,少数发达困家特别是其中的霸权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最多,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关键上游,获得了大量利润,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无法从这种国际分工中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跃升。这削弱了现有西方主导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合法性,也削弱了各国共同解决具有显著外部性的全球性问题的能力。这使得全球疫情危机正在逐步转变为发展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在国内,即使是在少数发达国家,也只有部分群体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和资本所有者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大量普通民众并未从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中获得实惠,这使得全球化在西方世界日益丧失社会基础。人类呼唤新的合作发展道路。
要想让21世纪的全球化继续结出发展的硕果,就必须改变各国之间的原有合作方式,改变只有少数国家能够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大多数收益的局面,形成包容普惠的新型全球化。
继续推进和深化现有的“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就是引领上述新型全球化的最优选择。在过去西方国家主导的新自由主义的合作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少数主导国家以“导师”自居,按照自身的偏好和标准为合作伙伴制定各种“门槛”,强行要求开放并不成熟的产业部门,并美其名曰“接轨”“转型”。然而这种做法既不平等,又没有充分照顾到合作伙伴的发展水平,往往会起到削足适履的反作用。这种合作即使偶尔有效,长期来看也无助于作为合作伙伴的发展中国家构建起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内生性制造能力,最终仍然只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依附于发达国家,停留在价值链的低端。更何况,这种畸形的分工也使得发达国家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大量普通劳动者因此丧失工作。以此而言,不设置门槛、不强求一致、尊重所有合作伙伴的“一带一路”倡议,才最有利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所有国家的长期发展,才最有利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平衡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主张的新型合作模式,其目标不是让部分国家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让另一部分国家始终处于产业链的高端,而是要坚持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绝不会迎合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也不会重走过去数十年间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全球化老路。与这些主张相反,中国将着重在合作中增强“一带一路”伙伴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水平,让各国都成为新型全球化的长期受益者,一起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跨越大洋大洲的金色桥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各项合作目标将是沿线国家实现利益共享与命运共享的关键一步。当前的惊涛骇浪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恰恰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所主张的合作方式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中国和所有合作伙伴必将以坚定的步伐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期,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肖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