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森
上世纪50年代中国面临核讹诈,毛主席提出“我们也搞一点原子弹,才有可能制止战争”。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中国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空间。今天,经历中兴、华为、中芯国际等诸多事件,中国面临美国高科技讹诈,我们是放弃自力更生,任人宰割?还是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战略平衡?
近日,有一种声音认为,“国产芯片替代不应成为主旋律”“高端芯片对外的依存度仍然很高,尚不能摆脱对进口的依赖”,论据之一是:国产CPU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小于0.5%”。中国服务器市场每年约300万台,“小于0.5%”即“少于1.5万台”。但是,这些并不是完整的事实,且远远背离真相。有几个真相必须实事求是地看清楚:
第一个真相,国产CPU服务器已经大规模进入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今年前三季度,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开采购的国产CPU服务器数量已超过10万台,而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也有多个采购大单。从已知信息来看,国产CPU服务器实际总量超过30万台,市场占有率超过10%。国产CPU服务器占有率“小于0.5%”,这个数据不知从何而来?
第二个真相,国产CPU服务器不仅被采购,而且正在快速、大规模替代美国“IOE”(IT架构中,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多个关键行业成果很快会浮现出来。未来几个月,美国高科技象征“IOE”会被国产CPU从一些复杂的、高性能的、大规模的生产系统里替换掉,而过程是无缝的、稳妥的、业务不中断的,国产系统性能不降反升,且成本大幅度下降。美国“IOE”体系,长期垄断全世界的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核心行业。这个真相告诉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所谓“微处理芯片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只要正确使用国产CPU,外部因素基本不会影响到国内关键领域的业务连续性。
这些改变源自于一颗“中国原子弹”,这颗信息领域的“原子弹”已于今年上半年“爆炸”成功,抹平了美国服务器CPU、数据库的领先优势。“中国原子弹”是把成千上万个服务器聚合成统一的战斗力,形成总量优势,国产CPU性能是过剩而非不足,5年前的国产飞腾CPU即可替代美国小型机。而“中国原子弹”体量优势是美国“IOE”的100倍以上。在中国体系优势下,7纳米、14纳米工艺均非刚需,光刻机也卡不住我们的脖子。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真相有着很清醒的认知。今年9月15日,《环球时报》刊登文章《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体系”足以缓解芯片困局》,部分披露了“中国原子弹”的情况,指出IBM、Intel均可被替代;9月23日,美国就传出Intel服务器CPU恢复对华供货的消息。一个强权政府突然开始讲道理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力量发生了转变,而不是良心发现。
当前我们需要警惕的不仅仅是美国的“威逼”,更是“利诱”,这是扼杀中国创新的好办法,其实质是阻止“中国原子弹”们规模化、实战化。在开放芯片供应的同时,也会有一些声音出来强调美国技术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及替代的风险性,再展望一些未来中美在芯片业合作的美好前景。能互利合作当然好,但绝不能“伤疤没好就忘了疼”。
时至今日,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最核心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中国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或者正在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
(作者是航天科工集团信创工程副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