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杂志社“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
——高考重难点相关试题选登

2020-11-16 02:15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草鱼本题种群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

1.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抗体和消化酶等分泌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常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C.机体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

D.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有助于酶促反应的高效进行

【答案】A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考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思维素养。

【解题分析】神经递质、抗体等是内环境的成分,但神经递质不属于分泌蛋白,消化酶属于分泌到消化道(体外)发挥作用的分泌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错误;因存在调节,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 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C 正确;酶发挥作用需要合适的内环境条件,稳态的实现有助于酶促反应的高效进行,D正确。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如图1 为膝跳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1

A.当刺激1 处时,屈肌收缩

B.在发生膝跳反射时,控制屈肌的神经元将产生动作电位

C.在发生膝跳反射时,大脑皮层将短暂失去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后天学习

【答案】D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1 为感觉神经元,刺激1 处,不会引起屈肌收缩,A错误;在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故控制伸肌的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B 错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高级神经中枢控制,人可以自主控制膝跳,C 错误;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受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控制,不需要经过学习,是与生俱来的,D 正确。

2.当狗看到、闻到或吃到食物时,兴奋经过迷走神经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迷走神经还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后者引起胰液分泌。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兴奋在迷走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胰液分泌过程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C.胃泌素促进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D.胰液分泌过程中的神经中枢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胰液分泌”这一科研情境,考查理解能力。

【解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 正确;当狗看到、闻到或吃到食物时,刺激视觉、嗅觉、口腔等多处感受器产生兴奋,经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和非条件反射促进胰液分泌,B 正确、D 错误;激素(如胃泌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传送的方式对胰液分泌活动进行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 正确。

3.如图2 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2

(1)图2 中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和文字)构成突触。当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小体后,结构1 接受________________信号,然后释放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回收或灭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蝎毒素属于神经毒素,作用于人体神经细胞后将导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突触前膜、5 突触后膜和6 突触间隙Ca2+(2)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3)破坏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

【解题分析】(1)突触包括2 突触前膜、5 突触后膜和6 突触间隙。(2)神经递质能够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或回收,是为了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3)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蝎毒素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蝎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是破坏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如图3 是免疫系统组成的概念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

A.⑥是T 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B.⑤是淋巴因子,由B 淋巴细胞产生,促进T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C.③是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D.①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答案】D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考查理解能力,考查生命观念。

【解题分析】⑥是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 错误;⑤是淋巴因子,由T 淋巴细胞产生,促进B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 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图中③是淋巴细胞,④是吞噬细胞,C 错误;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所以判断①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 正确。

2.为探究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对小鼠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阿司匹林和奥希替尼单独及联合处理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测定细胞的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制备肺腺癌细胞的过程中,利用致癌因子损伤小鼠肺腺细胞中的___________,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肺腺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

(2)上述四组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对肺腺癌细胞凋亡率___________单独给药组,两种药物在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上表现为___________作用。

(3)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列腺素是一种较强的免疫抑制剂,能抑制免疫系统的监管作用,并促进癌细胞的增殖,COX-2 是控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酶,COX-2 表达增多是癌组织前列腺素水平增加的重要原因,且经过阿司匹林处理的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据此推测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 分子 (2)大于 协同

(3)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

(4)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2 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点,考查理解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解题分析】(1)利用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子损伤小鼠肺腺细胞中的DNA 分子,使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肺腺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联合用药对肺腺癌细胞凋亡率是53.21%,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是18.32%,单独使用奥希替尼是 31.36%,所以联合用药对肺腺癌细胞凋亡率大于单独给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和单独使用奥希替尼都能促进细胞凋亡,且两者联合使用的细胞抑制率要大于分别给药组,所以二者在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上表现为协同作用。(3)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4)从题中信息可知,COX-2 可以促进癌组织合成前列腺素,所以推测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COX-2 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

3.流感病毒可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流行季节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流感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免疫细胞名称)产生特异性抗体。临床上使用的流感疫苗中常含多种抗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健康人已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三个月,再次爆发流感时却患了流感,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相对于健康人而言,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流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甲型流感病毒可让人和鸡均患流感。现有未被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雏鸡若干、甲型流感病毒和制备的甲型流感疫苗,若设计实验探究甲型流感疫苗对雏鸡有无预防甲型流感的效果,则实验中实验组的设计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浆细胞 刺激人体产生多种抗体利于预防多种流感病毒 (2)接种者体内作用于甲型流感的抗体数量不足、再次爆发时流感病毒不是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单链,容易变异(写出两点即可) 艾滋病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严重缺失,缺乏对流感病毒的防卫功能 (3)对实验组雏鸡接种甲型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注射甲型流感病毒,饲养并观察雏鸡是否出现流感症状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考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1)健康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流感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临床上使用的流感疫苗中常含多种抗原,其目的是刺激人体产生多种抗体利于预防多种流感病毒。(2)某健康人已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三个月,再次爆发流感时却患了流感,其可能的原因是接种者体内作用于甲型流感的抗体数量不足、再次爆发时流感病毒不是甲型流感病毒或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单链,容易变异;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流感的原因是艾滋病患者体内缺乏T 淋巴细胞,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严重缺失,缺乏对流感病毒的防卫功能。(3)若设计实验探究甲型流感疫苗对雏鸡有无预防甲型流感的效果,则实验中实验组的设计应为对实验组雏鸡接种甲型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注射甲型流感病毒,饲养并观察雏鸡是否出现流感症状。

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1.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RNA 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请写出HIV 在宿主细胞中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滋病疫苗研究人员给恒河猴注射了一定剂量的艾滋病疫苗,其中一些恒河猴体内产生了高水平抗体。恒河猴将疫苗当作_______________,其进入恒河猴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其中后者在艾滋病病毒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抗原 浆细胞 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考查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HIV…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和HIV 为逆转录病毒可以得出:HIV 的RNA 首先逆转录形成DNA,DNA 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 上,然后转录、翻译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2)恒河猴将艾滋病疫苗当作抗原;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生态系统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结构包含生产者、消费者等四部分

B.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相对最活跃的部分是消费者

C.连接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成分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D.只有在完整的食物链中才能实现物质循环

【答案】B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功能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素养。

【解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即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四部分构成,A 错误;在四类组成成分中,消费者最活跃,消费者种类数量直接决定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B 正确;连接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 错误;物质循环指的是碳、氢、氧等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完整的食物链也只是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不能完成物质的循环,D 错误。

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白桦和红松分别为优势物种和次优势物种,白桦寿命短(60~80 年),红松寿命长。在建立了胸径(树的直径)与年轮的关系后,通过测量样方内白桦和红松的胸径获得的种群年龄组成如图4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图4

A.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稳定型

B.一般情况下,白桦及红松的胸径与年轮数呈正相关

C.白桦和红松的竞争关系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

D.几十年后,红松种群可能取代白桦种群成为优势物种

【答案】A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组成的调查方法、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其对种群密度的影响,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科学思维。

【解题分析】从图4 中看出,白桦种群的幼龄、中龄、老龄个体呈正态分布,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红松种群中幼树多,中、老龄树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 错误;一般情况下,白桦及红松的树龄越长,胸径越大,年轮数越多,B 正确;白桦和红松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如阳光、水分)和空间的争夺,C 正确;由于白桦寿命短,红松寿命长,且红松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因此预测几十年后,红松种群可能取代白桦种群成为优势物种,D 正确。

3.草鱼以水草为食,黑鱼捕食草鱼幼鱼。下列关于湖泊中饲养草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湖泊中增加投放杂草和除去黑鱼均可增加湖泊中草鱼的环境容纳量

B.草鱼种群数量未达到K/2 时,草鱼数量增长不受其种群密度的影响

C.湖泊中草鱼在K 值时的总产量一定多于3K/4 时草鱼的总产量

D.草鱼种群在K/2 时增长速率最大,故捕捞草鱼最佳时机是K/2

【答案】A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增加食物资源或去除草鱼天敌均可增加湖泊中草鱼环境容纳量,A 正确;草鱼数量在自然湖泊中为“S”型增长,种群数量未达到K/2 时,草鱼数量增长仍受其种群密度的影响,B 错误;草鱼总产量由种群数量和个体体重共同决定,草鱼种群在K 值时个体增重速率减慢,故湖泊中草鱼在K 值时的总产量不一定多于3K/4 时草鱼的总产量,C 错误;捕捞草鱼最佳时机是K/2 之后,捕捞后使草鱼种群数量维持在K/2,在K/2 时草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利于草鱼种群的迅速恢复,D 错误。

4.如图5 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图5

A.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

B.甲和乙之间不存在共同进化

C.若乙种群大量繁殖,则甲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加

D.A 点后短期内,乙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答案】D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种间关系。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解题分析】从图5 中可以看出乙的数量随着甲数量的改变而改变,且乙数量变化具有滞后性,因此甲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 错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存在共同进化,B 错误;乙是捕食者,当乙的数量大量增加时,甲被捕食的个体增多,甲种群数量减少,C 错误;在图中A 点之后短期内,乙种群的数量上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 正确。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具有最多的能量,其体内难分解的有害物质也最多

B.一只鸟捕食了一条虫,这条虫的能量有10%~20%流入这只鸟

C.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快了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为缺水地区带来了福音

D.通过表演求偶的雄鸟对雌鸟来说是行为信息,对猎鹰来讲是物理信息

【答案】D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素养。

【解题分析】难分解的有害物质随着营养级的增加而增多,这是生物富集现象,A 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不是在个体间,B 错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温室效应,加快了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C 错误;雄鸟的表演是向雌鸟传递求偶信息,属于行为信息,对猎鹰来讲,表演的雄鸟就是食物,属于物理信息,D 正确。

6.如图6 为某一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图6

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D/A×100%,正常情况下该值小于A/G×100%

B.图中B1+C1+D1可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包含在C1中

D.由图可见,能量流动方向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答案】A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解题分析】依题意可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D/A×100%,该值远大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效率,A 错误;依据题意和能量流动的规律,C 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1+C1+D1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 正确;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不包含在C1中,C 正确;图中单向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即表示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根据图6 中信息,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为A,在失去了未利用能量B 及给分解者的能量后,剩余能量D 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说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7.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水平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就越少,如此形成的生物量由下向上的金字塔构造,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量金字塔(如图7)进行分析作答:

图7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在能量流动层面由于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_______________很低,所以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大多只能传递4 级或5 级。

(2)生物量金字塔中的每一层代表此营养级所有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干重”或“鲜重”),它通常也是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而能量金字塔是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_________,由低到高绘制成的一个金字塔图形。

(3)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进行_______________,使该开放系统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信息传递 传递效率 (2)干重 能量数值 (3)能量输入和能量的散失(或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科学思维,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作出合理的判断。

【解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大多只能传递4 级或5 级的原因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低。(2)生物量金字塔的每一层标志此营养级所有生物的有机物的干重量,通常也是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一个金字塔似的图形。(3)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有能量输入和能量的散失,才能使该开放系统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

8.多年前,某地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附近河流中,使湖泊遭到严重污染,造成鱼虾大量死亡。近年来,该地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号召,大力开展污水治理工作。科研人员采用投放鳙鱼等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等措施,构建湿地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废水,收到较好效果。请回答以下问题:

(1)湿地中的鳙鱼、浮游植物、挺水植物以及细菌等全部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鳙鱼在此生态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N、P 等矿质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投放鳙鱼等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能够减少水体中N、P 的量,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水体得到修复,环境得到改善,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去当地旅游,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价值。请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角度分析,湖泊中的生物种类增加会使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群落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浮游植物的生长利用水体中的N 和P,浮游植物被鳙鱼捕食,使水体中的N、P 减少 (3)直接 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当某种生物数量减少时,其位置可以由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解题分析】(1)一定区域全部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因此湿地中的鳙鱼、浮游植物、挺水植物以及细菌等全部生物构成群落;鳙鱼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浮游植物的生长利用水体中的N 和P,浮游植物被鳙鱼捕食,N、P 进入鳙鱼体内,使水体中的N、P 减少。(3)旅游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当某种生物数量减少时,其位置可以由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因此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9.出自《庄子·山木》中的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成语从文学角度理解是对不顾后患的人提出警告,请同学们尝试从生物学角度理解这句成语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题干成语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除此之外还有基本成分之间相互作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那么成语中“螳螂、蝉、黄雀”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成分,该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短时间内螳螂的数量暴增,那么黄雀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情况是螳螂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因为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

(4)黄雀等捕食者的存在往往会增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或大树)→蝉→螳螂→黄雀 (2)消费者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3)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天敌、食物或生存空间等 (4)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食物链关系为植物(或大树)→蝉→螳螂→黄雀。(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主要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3)根据食物链植物(或大树)→蝉→螳螂→黄雀,可以知道,如果在短时间内螳螂的数量暴增,那么黄雀数量变化的情况是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实际情况是螳螂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因为会受到天敌、食物或生存空间等限制。(4)黄雀等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这样会增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猜你喜欢
草鱼本题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拼品质!拼服务!150万吨草鱼料的湖北,谁能笑到最后?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屋檐下的小草鱼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分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