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警,于秋香,李 扬,李义红,张家齐,白仲奎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 昌黎 066600)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1,2]。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一[3]。核桃是药食同源的果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4~7],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8]。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核桃起源地之一,在多年的栽培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种质资源。近年来我国核桃生产有了快速发展,核桃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核桃的主要产区是亚洲、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亚洲是世界核桃最大的种植区域,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以中国、伊朗、印度、土耳其为主;其次是北美洲的美国、墨西哥;再次是欧洲的法国、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利亚、希腊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核桃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增长速度快。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9],世界核桃产量近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17年核桃产量达到764.76 万t (图1)。其中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栽培面积大,产量高(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7.14%)。产量前10 位的国家有中国(50.3 万t)、美国(29 万t)、土耳其(18.4 万t)、伊朗(17 万t)、乌克兰(9 万t)、墨西哥(6.5 万t)、罗马尼亚(3.9 万t)、法国(3.8 万t)、印度(3.4 万t)、埃及(2.7 万t)。年产量20 万t 以上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6%。核桃优良品种主要有美国的‘强特勒’‘哈特利’‘培尼’‘希尔’‘维纳’‘土莱尔’‘豪沃迪’‘契可’,日本的‘清香’,法国的‘福兰克蒂’等。核桃生产大都通过叶片营养分析,掌握树体营养状况,进行精准配方施肥,且采用比较先进的喷灌、滴灌或微灌设备。除草用化学除草剂,依靠喷洒杀虫剂或采用激素诱捕的方法防治虫害[10],机械化程度高,并且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一体化[11]。在所有国家中,美国核桃良种化程度与生产水平最高,市场占有份额最大,核桃出口量占世界核桃出口量的40%~50%[12]。
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除海南、上海、广东、黑龙江外,其他省、市均有栽培,已形成西南、西北、东部沿海和华中栽培区域[13]。
西南区 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广西等,产量占总产量的近43%,是我国的主要产区,最适宜种植铁核桃。2017年,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高达286.67 万hm2,总产量115 万t,产值315 亿元,是我国核桃生产第一大省。
西北区 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山西、青海、宁夏等,产量占总产量的34%。其中陕西秦岭主要盛产个头大、外形饱满、毛刺多、产量高的‘灯笼’品种;其他地区盛产‘官帽’等品种,但个头、外形、皮质与北京等地的‘官帽’区别较大。
东部沿海区 包括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产量占总产量的15%,盛产符合文玩标准的核桃。其中以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文玩核桃”品质最为突出。
华中区 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产量占总产量的8%。其中安徽省亳州市三官林区被誉为亚洲最大核桃林场。
我国核桃生产发展逐年向好,核桃产量稳步提高,2017年总产量达384.55 万t[14],比2010年增产2.63 倍(图2),位居世界第一。人均消费量为2.76 kg,较2016年的2.64 kg 上升4.5%,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我国核桃良种化栽培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低谷期、恢复发展期、快速发展期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靠实生苗繁殖,品质不一、耗时长、产量低(总产量低于10万t),到70年代末,面积和产量更是大幅下降[15]。第二阶段(1980—1990年),我国核桃育种者通过良种选育、杂交育种、引种驯化等育种手段,筛选出我国首批早实优良新品种16 个[16],引进20 多个国外优良核桃品种[17],并在全国推广,进入恢复发展期。到1990年,面积达到6.8 万hm2,总产量升至14. 96 万t。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随着优良品种的普及和管理技术的提高,核桃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91年面积达到7.52 万hm2,首次超越美国,但核桃总产量却未超越美国的23.50 万t,仅为15.16 万t; 直到1995年才成为世界核桃生产第一大国。
目前,我国核桃的主栽品种是普通核桃和铁核桃。铁核桃又称漾濞核桃、泡核桃,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全境、四川、湖南、广西的西部及西藏的南部。普通核桃在我国栽培分布很广,以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新疆、北京等省(市)为集中产地[17]。我国实生选育的核桃品种有 ‘北京861’‘ 晋香’‘晋丰’‘西林1 号’‘西林2 号’‘西林3 号’‘西扶1 号’‘西扶2 号’‘西扶3号’‘陕核1 号’‘新早丰’‘温185’等,引进的品种主要有‘爱米格’‘彼德罗’‘契可’‘强特勒’‘特哈玛’‘维纳’‘希尔’‘哈特利’‘清香’等,我国杂交育成的品种主要有‘丰辉’‘鲁光’‘香玲’‘辽宁1 号’‘中林1 号’‘中林3号’‘中林5 号’‘寒丰’‘鲁香’‘云新7914’‘岱香’‘鲁丰’‘元林’等。河北省主栽品种包括辽宁系列、‘绿岭’‘香玲’‘上宋’‘冀丰’等。
我国核桃栽培技术也有一定提高。如核桃修剪主要在秋季进行,近年来提出休眠期修剪技术,并已在河北省中南部推广。注重科学化土肥水管理技术,已推广配方施肥、精准化施肥。病虫害防治也由单一的化学防治转向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随着我国核桃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涌现出一批核桃加工品牌企业,如河北三利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邯郸宜维尔食品公司、云南香格里拉食品公司、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河北养元公司等企业。核桃初加工产品有核桃仁、糕点、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有核桃油、核桃蛋白、核桃粉、核桃乳等系列产品。但目前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的核桃加工品牌为数不多,仅有“六个核桃”“露露”“好想你”“枣夹核桃”“琥珀核桃仁”等。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培育出‘岱丰’‘冀丰’‘鲁香’等几十个核桃新品种[18],但并未完全推广开来。主要是因为苗木价格普遍偏高,对于贫困山区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成本。我国核桃种植区多为贫困山区,许多种植户为降低成本,依然采用品质不一的实生苗种植,良种化程度低。或盲目引种,见种就引,不考虑其是否适合当地气候,最终导致核桃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如河北省在1995年以前的品种化程度只有10%左右,近几年新发展幼树才达到70%~80%。但因盲目引种,导致冻害、病害严重,影响果农发展积极性。
目前,我国核桃生产仍以零星分散的个体经营为主,技术水平落后。虽然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很大,但单位面积产量却处于世界落后水平。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核桃平均单株产量为1.5 kg,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不足20 kg/666.7 m2。而美国核桃单株平均产量可达13 kg,远高于我国[19]。2017年,我国核桃总产量约为384.55 万t,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核桃国际市场占有额和售价却远不及作为核桃生产强国的美国,品质有待提高。河北省2005年以来核桃产量一直居我国前5名,但产量占比仍然不大(仅8%左右)[20]。
我国大部分核桃种植区都属于贫困山区,经营管理过于零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树体管理上,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的现象,如未及时进行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在肥水管理上,注重化肥使用,施肥方式单一,灌溉系统落后(平地果园大多采用大水漫灌,山地仅靠自然降雨),造成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质量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核桃采收后以初加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为人工去皮、清洗、干燥等,费时费力;采收季节如遇连续阴雨天,大量果实来不及处理,果实腐烂、霉变,核桃质量下降,造成严重损失。且大多以核桃仁作为产品由农户自行销售或小商贩收购混装销售,未与相关加工企业达成合作,产品品质不一,价格低廉,精深加工滞后。虽然有几个知名品牌如“六个核桃”“露露” 等,但多数地区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差,产业仍处于初级发育阶段,产品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掘[21~22]。
解决良种化程度低、品种混杂的方法是推广优良品种、老果园高接换种。相关单位经各方面综合测评,筛选出一批核桃优良新品种,如‘岱丰’‘金薄香1 号’‘冀丰’‘鲁香’‘纸皮核桃’‘绿岭’‘香玲’等。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如‘强特勒’‘希尔’‘维纳’‘豪沃迪’等,各地应按照适地适栽原则有选择性的大力推广,替换那些古老、品质不良的品种。河北省推广的品种有早实核桃‘辽宁1 号’‘辽核系列’‘香玲’‘绿岭’‘元丰’‘赞美’‘鲁光’等,晚实核桃‘如括’‘清香’‘冀丰’‘礼品1 号’‘礼品2 号’‘珍珠香’等。为了降低购置苗木成本,各地应建立苗圃进行自育自繁,节约成本;合理搭配早熟、中熟、晚熟核桃品种比例,延长结果、上市时间,增加收益;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对品种混杂的老果园,派专业人员采集优良品种的无病虫接穗进行高接换种,完成核桃品种的改劣换优,解决品种混杂的问题。
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农技推广部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核桃先进栽培技术。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面积宽广的位置建立核桃规范化种植基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抗病、高产品种建园,并提供配套的栽培技术指导生产。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株行距,一般采用宽行密植(6 m×4 m)的形式,之后根据树体情况进行修剪。主要树形有疏散分层形、纺锤形、自然圆头形、开心形等。适时整形修剪,冬季修剪疏枝、培养树形,夏季修剪促分枝、促结果。分析树体营养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精准施肥,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合理灌水,增强树势。病虫害防大于治,减少农药残留。结果期喷植物生长调节剂[23],提高坐果率等。将上述系列技术制定成相应标准在果园推广,带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既可扩大种植规模又能规范生产,提高核桃产量及品质,有利于形成当地品牌特色,带动当地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核桃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国家政策扶持,相关部门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力度,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如河北省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意见,并进一步在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林果生产优势区。科技先行,示范带动,着重进行核桃优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新技术培训推广。学校设定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筛选出在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下表现最优的优良品种;并推广先进技术如滴灌、喷灌等灌溉模式,叶片及土壤分析为依据的精准施肥,特定时期的病虫害防治等。同时,需采取一定措施,如成立果树学会定期研讨,组织科技特派下乡指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设培训班进行系统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交流生产经验等形式推广规范技术。注重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如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鼓励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和专业协会等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谈判、维护权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会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运行机制,以期推动核桃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提高核桃品质、效益。
为了解决核桃采后处理与深加工技术滞后问题,除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研究推广外,农企结合也十分重要。政府或相关部门推动建立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的一整套体系,配套机械化设备,省时高效,节省人力物力。核桃的种植、加工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后处理机械化,相关企业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初加工、深加工产品开发,并由企业打造带有当地特色的品牌,利用品牌带动知名度与销量,形成从原料到销售一条线。也可定期举办“核桃节”等大型交流会,吸引客商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发挥企业的带头作用,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如河北三利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把核桃种植与加工结合起来,形成核桃粉、核桃含片、胶囊、核桃茶等保健、休闲系列产品,从而带动核桃加工产业的发展[24]。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向核桃产品开发加工转移,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引导核桃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核桃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