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介时代竖屏短视频视听传播探析

2020-11-14 18:14:14
声屏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竖屏内容用户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普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以及手机智能终端的技术迭代,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短视频开始以碎片化的呈现方式传递给用户信息,同时也不断地改变着用户的沟通和阅读方式。移动媒介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的迅速发展,催生出短视频视听传播的新业态,而竖屏这一呈现形式的出现,成了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的风口。

移动媒介时代短视频传播的新选择

移动媒介时代,在移动设备、通信网络的支持下,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同时发生着改变。2G到3G网络时代,是文字向图文形式的转变。目前,5G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巨大突破,让信息生产方式及信息量与4G时代相比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可以迅速加载和传播更多的信息。

移动媒介时代的传播具有基于场景服务的特点,除了传播内容和用户社交之外,场景化的体验也逐渐成为各个移动媒体关注的传播重点。在用户使用移动媒体产品的过程中,对产品场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更加追求使用过程中的沉浸感。横屏视频呈现画面开阔,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展现,且展现的画面层次更丰富。与横屏视频相比,竖屏视频呈现的画面会比较狭长,空间的展现、层次的丰富都较为简单。除此之外,竖屏视频在画面呈现上,虽然不能用于展现较为全面的场景,但可以呈现更直观的微观场面,并以其独特的画面比例,焦点集中的镜头语言,给短视频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网络“速食”文化的形成,受众接受信息的时间被碎片化,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的出现,正好顺应了受众“轻量化”阅读习惯的需求,使其在短而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捷地接受信息,同时享受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因此,竖屏短视频逐步发展为主流视频形式之一,与横屏视频共筑短视频新生态,成为移动媒体时代的新选择。

竖屏短视频对视听传播的重构

物理及生理的便利性。用户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在竖屏状态下使用。而竖持是人类从古至今都保持的生理习惯,手机长方形的竖式外观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符合这一习惯。智能手机不断迭代,手机在保证基本通话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附加功能,观看视频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人的生理习惯和手机的物理设计,用手竖向掌机操作仍是人们最常见的使用方式。人们纵向观看横屏视频难以获得最佳的观看体验,传统的横屏观看形式需要将手机进行旋转,将视频画面反转为横屏,增加了人们观看的操作步骤;传统的宽屏视频格式,与手机屏幕的尺寸存在差异,人们无法在竖式应用场景下,获得更好的适配以及更优质的观感。除此之外,在用户使用手机拍摄时,旋转手机横屏拍摄这一动作,可能就让用户无法抓拍到想要记录的瞬间。相比之下,竖屏视频会更加符合手机设计的物理性便利,也能满足人们的生理习惯需求,从而得到人们的快速接纳。

视觉与心理的极致融合。对于短视频来说,视觉冲击力与情绪感染力是影响观众观感的重要因素。视觉冲击给观众短时间内带来视觉快感,也能更直接地传递信息,吸引受众。情绪感染力能让视频内容更大限度地给观众心理上的共情。竖屏视频则将两者做到了极致的融合。

从竖屏视频呈现效果来看,往往会受到屏幕的限制,对于远景和全景的呈现是不佳的,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景和特写镜头的呈现效果。竖屏视频通过视觉聚焦的方式,营造出强烈的包围感、主观感以及封闭感,牵引用户的注意力,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全屏格式下的内容呈现,放大了画面细节,整体的视觉观感大幅度提升,而细节的表达往往也更能触及观众的心理,为他们带来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引发观众对内容的情感共鸣。

复制性的集体模仿。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下,竖屏短视频提供给人们“复制”的机制,短视频应用则提供了一个“模仿”平台。人们可以通过需求,根据拍摄主题、对象等,选择特定的视频道具,或者虚拟场景。通过虚拟呈现、技术强化使短视频不断创新发展,为用户提供丰富虚拟场景的选择。用户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可以添加虚拟场景,或者增加虚拟人物、装饰贴纸、变化道具等,用多种特效丰富短视频内容。用户通过各类场景的变化,创作出个性化的视频作品,同时提供给其他用户“复制”“模仿”的模板,再通过应用平台传播。以抖音为例,近期“变身漫画特效”迅速走红于网络,各大应用平台也相继跟风上线。在“变身漫画”推出前,抖音已成功参与打造并引爆了变身情侣等诸多特效,这些特效道具结合定制化音乐bgm和台词的创意玩法,大大降低了用户参与“模仿”的门槛,而头部用户又会对音乐、台词、动作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加以视频剪辑技术的包装,不断丰富平台内容池,建立更多可“复制”的机制,以吸引更多用户的集体模仿和病毒式传播。

竖屏短视频的发展路径

注重PUGC内容生产。一种新媒介出现在大众视野,必将经历从现象到艺术的过渡。国内目前的竖屏短视频市场还只是形成初期,需要不断产出大量的内容来带动竖屏短视频这一现象的流量。正如我们所见,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UGC生产作品占据着竖屏视频的主要市场,但是大多数作品质量不高。内容产出质量较高的PGC,则在产出数量和更新周期上又存在问题,难以满足需求。而PUGC结合了UGC广度和PGC深度,在模式上更为成熟,既可以避免UGC内容生产质量低、同质化严重等情况,也可以解决PGC更新周期长、产出数量低的问题。因此,竖屏视频平台应在鼓励UGC生产的同时,增大PGC的生产力度,通过调整内容的播放形式,优化内容推送模式,进而最大化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达到“双赢”局面。

以短带长,促进平台合作。目前,单纯的竖屏视频并不能满足平台变现的需求,但竖屏视频作为一种新的视频传播形式,拥有独有的“短带长”的产品模式。用户在被竖屏短视频内容吸引后,会主动去延伸观看长视频内容。既增加了短视频的播放量,又能补齐短视频缺乏专业和深度的短板,同时也能满足部分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

各长、短视频平台应创建多样的合作方式,进行联动生产与内容分发,实现横屏和竖屏的有机结合,提升各平台多渠道融合的商业变现可能性。此前新浪微博宣布与优酷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就是很好的案例之一。由新浪微博超级话题社区作为对接优酷的平台转入口,或在新浪微博提供的正片入口,用户可以一键接入优酷开启完整追剧,这种“以短带长”的模式,达到了用户双端的良性流转,也促进了两大平台在用户和内容上的快速增长。

竖屏视频创作拍摄的思考。竖屏视频与横屏视频相比,在画面呈现上仍受较大的限制。在观看视频时,会出现上下部分黑屏的情况,这样的播放页面让内容信息在传播效果上受到影响。面对终端和画幅的协调问题,竖屏视频更注重对呈现对象的展示,从呈现画面来看,也更适合简单直观的场面,侧重体现节奏的紧凑性和聚焦性,以其节奏的特性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在进行竖屏视频创作时,还应注意避免用竖屏镜头对水平运动物体进行呈现,或者是在画面当中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空间场景,画面主要关注少数特定的对象。竖屏因为其狭窄的呈现区域,会放大横向运动的呈现效果。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过于关注水平运动,应该运用竖屏视频拍摄的特性,在对物体、场景拍摄时,保持其拥有的垂直属性拍摄。在纵向框架内进行画面构图创作以及内容叙事时,要更为注重对细节的刻画,要用细节描述带动观众的情绪。

结语

在移动媒介时代,我们理应认识到竖屏视频给人们物理使用及生理习惯上带来的便利,观看时视觉及心理的满足,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以便抓住竖屏视频发展趋势。要克服其短板,对内容进行专业化、精细化深耕,并充分发挥“以短带长”的模式,积极推进全平台联动生产与传播,促进竖屏视频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竖屏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横屏与竖屏混合视频的创作方法初探
声屏世界(2021年21期)2021-11-14 13:36:36
浅析竖屏影像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26
竖屏时代,如何以竖视频的形式讲好新闻故事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18
竖屏剧将是视频网站争夺的新领地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